費德里戈·加西亞·洛爾卡

費德里戈·加西亞·洛爾卡

Lorca,1898年-1936年,又譯作洛加、羅卡或洛迦),西班牙詩人、劇作家。 1909年加西亞·洛爾卡11歲,他們搬遷到了格拉納達市。 青年時代1915年,中學畢業後,加西亞·洛爾卡開始就讀於聖心大學。

人物簡介

費德里戈·加西亞·洛爾卡(西班牙語:Federico García Lorca,1898年-1936年,又譯作洛加、羅卡或洛迦),西班牙詩人、劇作家。 現被譽為西班牙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地方色彩極其濃厚,生動的描繪了故鄉安達盧西亞的城市、風景、吉普賽人和農民、憲警、聖徒以及古老的行為準則,其作品主題廣泛,包括愛情和淫慾、死亡、母性、對貧賤者的友愛、特別是殘酷、暴力以及習俗導致的悲劇等。

曾在馬德里大學就讀,期間認識了不少藝術家,如薩爾瓦多·達利路易斯·布努埃爾。他早期的詩集有《詩篇》、《歌集》等。成名作是《吉普賽謠曲》,該書和另外一本《深歌集》中詩篇均使用吉普賽風格寫成。他後來在美國紐約市旅行時寫下《在紐約》,批評美國對弱小者的欺壓和資本家的貪婪。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初期,他支持第二共和國的民主政府,反對法西斯主義叛軍,後在西班牙格拉納達省遭弗朗西斯科·佛郎哥的軍隊殘忍殺害並將屍體拋入一個廢棄的墓穴。佛朗哥當權後,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他的作品一直在西班牙遭禁,後來佛朗哥雖然允許他的作品出版,但他的生平以及同性戀身份在佛朗哥去世前一直是被禁止討論的話題。

洛爾卡的一生

少年時代

加西亞·洛爾卡1898年6月5日生於富恩特維克羅斯,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格拉納達以西幾英里的一個小鎮。他的父親費德里科·加西亞·羅德里格斯是一個農場主,在格拉納達擁有大片的肥沃土地,在維加城市的心臟地帶有一套舒適的別墅。加西亞·羅德里格斯預見到他的事業和財富就如同當時的製糖業一樣開始走向繁榮。加西亞·洛爾卡的的母親文森塔·洛爾卡·羅梅羅,是一位老師和富有天賦的鋼琴家。1909年加西亞·洛爾卡11歲,他們搬遷到了格拉納達市。在那裡他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改變了他的一生,為他日後的創作積累的大量的素材。

青年時代

1915年,中學畢業後,加西亞·洛爾卡開始就讀於聖心大學。在此期間,他學習了包括法律、文學與寫作等大量課程。在他的整個親少年時代,他感到了戲劇和音樂比文學更有親和力,並開始深入研究。作為一個古典鋼琴家,他藝術靈感因德彪西蕭邦貝多芬的作品開始不斷湧現。起初加西亞·洛爾卡沒有任何文字創作,直到1916年他的鋼琴老師逝世他的散文作品才開始湧現,如“夜曲”、“敘事曲”和“奏鳴曲”,靈感來源於他所接觸到的音樂。1916至1917年,加西亞·洛爾卡與他的大學教授迪·德洛斯里奧斯徒步穿越了西班牙北部地區的卡斯蒂利亞、萊昂和加利西亞,期間教授不停鼓勵洛爾卡創作他的第一本書《Impresiones:?Paisajes》(印象和景觀 - 1918年出版)。1919年,唐費爾南多·加西亞·洛爾卡·迪·德洛斯里奧斯(他的大學教授)說服洛爾卡的父母讓男孩前往馬德里大學深造。

輝煌生涯

在馬德里大學期間,在大學生公寓結識胡安·拉蒙·希門內斯薩爾瓦多·達利等詩人和藝術家。此時洛卡爾的詩歌已經蜚聲整個西班牙文壇。他像中世紀的行吟詩人那樣,在公寓和馬德里各地即興吟詩他的詩歌和劇本。他的詩歌經常未經複印就傳頌四方,《詩篇》(1921)、《最初的詩歌》(1926)、《歌集》(1927)都是他嘗試性的詩作,1922年與著名作曲家曼努埃爾·德·法利亞合作,似乎從民間音樂盒吉普賽音樂中找到創作的靈感。1928和1931年分別出版《吉普賽詩歌集》和《洪多詩歌集》,前者給他帶來國際聲譽。詩人以令人震驚的手法把古老的西班牙謠曲格式同令人驚異的新形象結合起來。如《西班牙憲警謠》中描寫西班牙憲警騎馬進入吉普賽村預示帶來厄運的情況。
1929-1930年,為尋求精神上的安慰和新的創作源泉,前往美國和古巴旅行,這次旅行是他寫出了《詩人在紐約》,反映了詩人對這個機械化文明國家發生摧殘人性的做法的極大憤慨,1934年創作的《伊格納西奧·桑切斯·梅希亞斯輓歌》是他最偉大的作品,被譽為現代西班牙文學中最偉大的哀歌,並且是全部文學中最偉大 哀歌之一。詩句以疊字形式一再重複鬥牛士被牛頂死的時刻,“在下午五點鐘”悲痛深沉的語調緊扣讀者的心弦。1927年在巴塞隆納上演具有浪漫色彩的歷史詩劇《馬麗亞娜·皮內達》,歌頌19世紀一位為掩護起義者而犧牲的女英雄;這是他劇壇中第一次取得成功。
西班牙第二共和國誕生後,1932-1935年率茅屋劇團巡遊各地,為沒有文化的西班牙工農演出西班牙優秀作家的古典劇目,他最著名的三部詩劇的第一部是由一條新聞報導啟發而創作的《血的婚禮》(1933)描寫婚禮之日,新娘和過去的情人秘密私奔,新郎和情敵在格鬥中雙雙死去;第二部《葉兒瑪》(1934)描寫一位無子嗣而絕望的西班牙婦女掐死不能生育的丈夫;三部詩句的最後一部《貝爾納德·阿爾瓦的家》(1936),描寫寡婦貝爾納達,把5個成年的女兒關在家裡,免得引起風言風語,結果卻造成了女兒門的仇恨和情慾爆發,次女愛上了長女的未婚夫而絕望自盡的悲劇。他的其他作品還有,如《古怪的鞋匠老婆》(1930)、《堂佩林普林在花園裡與培利薩的愛情》(1931)。《老處女羅茜塔》(描寫羅茜塔所愛的表兄去南美洲後不再回來,與她共同生活專事培養玫瑰花的叔父也去世,只得孤獨地度過餘生)等。
1936年7月西班牙內戰爆發,他從馬德里回到家鄉格拉納達,同年8月19日深夜,他未經審訊就被法西斯主義者(弗朗哥分子)槍殺。

大眾文化

在2009年的電影《達利和他的情人》(Little Ashes)中,洛爾卡和達利曾有過一段感情,但最終以分手收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