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職業與成人教育“十一五”發展規劃

貴州省職業與成人教育“十一五”發展規劃,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生態立省”戰略服務,按照《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和《貴州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對職業教育提出的目標任務,特製的規劃。

(徵求意見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生態立省”戰略服務,按照《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和《貴州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對職業教育提出的目標任務,特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職業與成人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
針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方針,與時俱進,深化改革,紮實工作,實現職業教育又快又好地發展。
堅持“實事求是,統籌規劃,把握重點,分步實施,突出特色,講求質量,整合資源,創新機制”的工作方針。
二、“十一五”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一)總體要求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民眾終身學習需要,與經濟社會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有貴州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完善“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和“在省政府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
(二)戰略重點
------以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努力擴大其招生規模和辦學規模,力爭“十一五”期末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規模大體相當,實現高中階段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以服務為宗旨,全面實施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程、成人繼續教育再就業培訓工程等“四大工程”,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和對接;
------以就業為導向,繼續深化職業教育辦學思想轉變、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大力推行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我省與東部、城市與農村之間職業院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等“四項改革”,把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基地建設計畫、縣級職教中心專項建設計畫、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計畫、教師素質提高計畫等“四個計畫”,促進職業教育辦學條件的改善,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三)發展目標
到2010年:
------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達到16萬人,在校生規模達40萬人以上;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比例大體相當;
------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規模一半以上,在校生規模達到12.6萬人左右;
------為社會輸送50萬名合格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和l8萬名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
------完成農民實用技術培訓2500萬人次以上,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00萬人。
(四)建設目標
------每個縣建設好一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職教中心)規模達1000人以上;
------每個市(州,、地)建設好1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規模達.4000以上人;
------創建國家級示範高等職業學院1―2所,院均規模達6000人以上;創建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學院4所,院均規模達5000人以上;創建省級示範性技師學院3所;
------在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基礎上積極創建國家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5―10所,校均規模達3500人以上;新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3所,校均規模達3000人以上;新建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5所,校均規模達2000人以上;新建省級示範性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00所;
------縣(市、區)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70%左右,“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40%左右;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50%左右;加強省級職教師資培訓差地建設,完善其培訓功能;
------建設40個專業門類較全、裝備水平較高、優質資瀝共享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五)推進計畫
1、職成教育發展分年度推進計畫
中等職業學校招生:2006年14萬人,2007年14.5萬人:2008年15萬人,2009年15.5萬人,到2010年達16萬人;
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2006年29萬人,2007年34萬人.2008年37萬人,2009年38.5萬人,到201 0年達40萬人;
高等職業學院招生:2006年4萬人,2007年4.4萬人,2008年4.8萬人,2009年5.3萬人,到2010年達5.8萬人;
高等職業學院在校生:2006年10萬人,2007年1 0.7 萬人,2008年11.6萬人,2009年12萬人,到2010年達12萬人: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每年開展培訓20萬人,到2010年累計培訓100萬人;
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每年開展培訓500萬人次,到2010年累計培訓2500萬人次以上。
2、學校建設分年度推進計畫
國家級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所:力爭2007年建成1所,2008年建成1所;
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4所:2007年建成1所,2008年建成1所,2009年建成1所,2010年建成1所;
省級示範性技師學院3所:2008年建成1所,2009年建成l所,2010年建成1所;
國家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10所:力爭每年建成2所,到2010年累計建成10所;
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3所:2006年建成2所,2007年建成3所,2008年建成3所,2009年建成3所,2010所建成2所,到2010年累計建成13所;
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5所:每年建成5所,到2010年累計建成25所;
實訓基地40個:每年建成8個,到2010年累計建成40個;
省級示範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00所:每年建成20所,到2010年累計建成100所。
三、“十一五”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強化政府統籌,切實加強領導
1、加強政府統籌力度。各級人民政府全力抓好統籌規劃、統籌行業和企業參與、統籌師資和設備、統籌招生和就業、統籌經費投入,加大基礎建設。強化各有關部門發展職業教育職責,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創新運行機制,促進職業教育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建立和完善各級政府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省職業教育廳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及時研究解決全省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建立各市(州、地)和縣人民政府職業教育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各盡其責,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促進本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
3、建立目標責任制度。將每年職業教育各項改革發展任務納入對各級政府考核重要指標,層層簽定責任書,把完成情況作為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幹部進行年度和任期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4、建立定點聯繫制度。各級人民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和相關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建立職業教育聯繫點,深入了解職業學校各項工作,及時解決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率先垂範,作好表率。
5、建立執法檢查和督導考評制度。各級人大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開展對各級人民政府執法檢查;各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定期開展對目標責任書的督導評估。
(二)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各項改革,努力提高辦學效益和社會服務能力
1、大力推進公辦職業學校辦學體制改革與創新。支持公辦學校積極吸納民間資本和省外資金開展以公有制為主導、產權明晰、多種所有制並存的新型辦學體制探索;推動我省中等職業學校和東部地區中等職業學校、我省省級以上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農村職業學校開展優勢互補、以強帶弱、共同發展的聯合招生、合作辦學。
2、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教育。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和《貴州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加大對民辦職業院校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建設用地、資金籌集、師資隊伍建設、招生的政策和措施,依法加強管理,規範其辦學行為,促進其發展。
3、充分依靠行業和企業發展職業教育。各行業主管和行業協會在當地人民政府領導下,認真實施國家有關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針政策,發揮優勢,開展本行業人才需求預測,制定培訓、培養規劃,設立專項經費,依靠所屬企業積極舉辦職業教育和開展職工培訓。
4、繼續深化公辦職業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各級職業院校深化以人事分配製度為重點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認真推行高等職業院校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中等職業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和聘任制,全面推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和崗位責任制。
5、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各級職業院校加快實施“彈性學制”步伐,逐步推行“學分制”,大力推行“產教結合”、“工學結合”、“訂單式”培養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
(三)加大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進一步加強基礎能力建設
1、進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渠道籌措職業教育經費的保障制度。“十一五”期間,省人民政府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預計總投入資金3.3億元。2006年投入專項資金4000萬元,以後逐年遞增,到2010年達到1億元。各市(州、地)、縣人民政府設立本級職業教育專項資金,並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興辦職業教育。
2、“十一五”期間,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於30%。農村科學技術開發、技術推廣經費安排適當用於農村職業技術培訓;國家和我省各級政府安排的扶貧資金和移民安置資金要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培訓的投入力度;各地的民族教育經費劃出一定比例用於民族職業教育。
3、“十一五”期間各級政府建立職業教育貸款貼息制度,每年從職業教育專項資金中列出一定比例作為政府貼息貸款專項資金,用於各級職業院校建設。進一步落實企業按1.5%―2.5%提取職工培訓費的政策。
4、建立中等職業教育貧困生助學制度。努力爭取中央財政對我省貧困生助學的支持額度。“十一五”期間,省人民政府每年從職業教育專項資金中劃出10%比例用於資助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貧困學生。各市(州、地)、縣人民政府設立相應的助學金專項,資助本地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貧困學生。各級職業院校在學費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作為特困學生獎學金、助學金。同時,組織學生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抓好半工半讀試點。
5、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立科學規範的經費管理制度,加強督查和審計,杜絕擠占、挪用職業教育經費的不良行為,提高使用效益。
四、加強輿論宣傳,狠抓任務落實
1、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新聞媒介大力宣傳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宣傳黨和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宣傳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成果,宣傳職教戰線先進單位和個人,進一步營造職業教育大力發展的良好氛圍。
2、充分發揮教育、發改、財政、人事、勞動、農業、扶貧等部門的職能作用,重點推進“四大工程”、深化“四項改革”、實施“四個計畫”。進一步明確本部門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工作中的職責。在當地政府統籌下,各盡其職,各負其責,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3、嚴格實施就業準入制度,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用工制度,優先錄用取得職業院校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加強就業準入制度執法監督,全面推進和規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
4、為確保規劃的實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本規劃,會同有關部門,結合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科學合理地制訂本地區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把目標和任務落實到基層。各級職業院校要根據規劃,解放思想,立足創新,實事求是,提出切實可行的貫徹意見和方案,並精心組織實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