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旅遊風景區

貴州旅遊風景區

黃果樹大瀑布高77.8米、寬101.0米,是我國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早在三百多年前,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描述其"水由溪上石,如煙霧騰空,勢其雄厲,所謂珠簾鉤不捲,匹練掛遙峰,具不足擬其狀。

黃果樹大瀑布簡介

黃果樹大瀑布高77.8米、寬101.0米,是我國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早在三百多年前,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描述其"水由溪上石,如煙霧騰空,勢其雄厲,所謂珠簾鉤不捲,匹練掛遙峰,具不足擬其狀。"奔騰的河水自70多米高的懸崖絕壁上飛流直瀉犀牛潭,發出震天巨響,如千人擊,萬馬奔騰,聲似雷鳴,遠震數里之外,使遊人驚心動魄。黃果樹瀑布還有大水、中水、小水之分,常年流量中水為每秒20立方米,時間在九至十個月。流量不同,景觀也不一樣。大水時,流量達每秒1500立方米,銀浪滔天,捲起千堆雪,奔騰浩蕩,勢不可擋,其壯觀自不待說。瀑布激起的水珠,飛濺一百多米高,如雲漫霧繞,灑落在上面的黃果樹街市,即使晴天,也要撐傘而行,故有"銀雨灑金街"的稱譽。上騰的水珠,如億萬顆閃耀的明星,隨風浮沉,漫天飄灑,使人目不暇接。中水時瀑布明顯分成四支,各有形態和個性,從左至右,第一支水勢最小,又撒得開,秀美;第二支水勢最大,上下一般粗,豪壯;第三支水勢居二,上大下小,雄奇;第四支水勢居三,上窄下寬,瀟灑。其實,中水時景觀最好,瀑布清晰,輪廓分明,雪白的瀑水在碧綠的深潭和藍天的襯托下以及橫貫在瀑布前五彩繽紛彩虹的裝點下,猶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小水時,瀑布分成的四支,鋪展在整個岩壁上,仍不失其"闊而大"的氣勢。黃果樹瀑布素以"雄偉、壯觀"而名揚四海,但較之世界名瀑,還有它獨有奇特之處,就是最神奇的隱在大瀑布半腰上的水簾洞。水簾洞位於大瀑布四十米至四十七米的高度上,全長一百三十四米,有六個洞窗、五個洞廳、三股洞泉和六個通道。走進大瀑布本身就已驚心動魄,神移魂飛了,而要在大瀑布裡面穿行,確感不免神悚,但到了黃果樹瀑布,而不進水簾洞,就不會真正領略到黃果樹瀑布的雄奇和壯觀,那將是人生一大憾事。穿越水簾洞,還有一個絕妙奇景,從各個洞窗中觀賞到犀牛潭上的彩虹,這裡的彩虹不僅是七彩俱全的雙道而且是動態的,只要天晴,從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都能看到,並隨你的走動而變化和移動。前人說:"天空之虹以蒼天作襯,犀牛潭之虹以雪白之瀑布襯之",故題"雪映川霞"。

夜郎洞風景區

距貴黃公路和320國道分別為15公里和17公里的普里山夜郎洞,與布依族石頭民族風景點和黃果樹風景區連成一線,總面積48.6平方公里。該景區有神奇壯觀的夜郎洞、石花洞、蜂子岩洞、響水洞等大大小小的溶洞組成的溶洞群,以及天坑、燕峰斜崖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勝景雲集,水旱溶洞景色各異,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中一個特殊的溶洞群景區。
曲徑通幽處。難得的是,這裡沒有熙熙攘攘的遊人,盡可怡然於天地山水之間。夜郎洞口是一巨大天橋,伏流由洞中湧出,現已探明洞內縱深1000餘米,溶空總高近百米。共分三層:第一層為水洞,第二層和第三層為旱洞。
第一層水洞可通船1200米,遊客划船進洞,只見山洞蜿蜒曲折,岩壁如擊案欲倒的狂瀾,在即倒而未倒時凝面成形,充滿著瞬間之永恆的動靜效果,而鋪陳成列的岩洞,有形態各異的石柱、石鐘乳石筍等。
第二層旱洞由五個大廳組成。第一廳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派人形石乳,如眾仙聚會,又似迎賓的禮儀方陣。其後有發育良好的連石壩形成的天然“蜿蜒長城”,密密麻麻球狀堆積而成的“龍珠圓”,石花斑斕、千褶百皺、琳琅滿目的“金庭玉閣”等。第而廳最為精華的部分是一叢叢怒放的“靈芝”,矮枝肥葉,從葉到莖部閃閃發光。第三廳更是絕妙佳境,門停是一塊被指為巨石上托著的一座金雕玉琢的宮殿,四顆溶跡斑駁的石柱,像蟠龍一樣,組成骨架,金黃玉石交相輝映。廳中還有神似“昭君出塞”的溶石。第四、第五廳石柱、石筍、石鐘乳密密匝匝,柱如樹幹,石旗如枝,石花如葉似果,而飄飄然的芍幔如優哉游哉的林中天使。
第三層旱洞洞體高大寬闊,大量岩溶發育似樹,樹冠伸展,陰及面廣燈光下五彩斑斕,有置身世外的享受。
說到夜郎,不得不提石花洞。石花洞位於夜郎洞西北面1.5公里處,洞口與地表垂直,形成天坑。經初步考察,兩洞相通,洞內有8個大廳,各種形態的岩溶堆積物豐富。距夜郎洞口西南3公里處,響水河洞天坑成橢圓形,坑口噬軸為250米,短軸為140米,坑深280米,坑底長軸180米,短軸100米。坑壁似橫生斜長的灌木雜草,奇巧如畫。底部有地下河,是夜郎洞伏流的上游。坑內的樹叢中棲息著八哥、喜鵲、斑鳩等數十種鳥類。
夜郎洞以溶洞、天坑等喀斯特殊性貌自然生態為主要特色,分布景區內神奇壯觀的夜郎洞、石花洞、蜂子岩洞等大大小小溶洞組成了獨特的溶洞群,加之多姿多彩的夜郎民族文化,是深藏地下精妙深邃的瑰寶。溶洞內地下潛流相互貫通,乘船觀賞水洞奇景,再登入旱洞品味仙境金雕玉琢的宮殿和石花、密集的石柱林,讓人流連於美妙絕倫的夜郎地下迷宮。
景區內停車場、餐飲、賓館、購物、娛樂(自動機麻將、釣魚、鴨子船......)等設施一應俱全,郵政、固定電話及移動通訊齊備,將為您提供良好的服務。
景區遊玩行程可分為兩種:
1、遊玩水溶洞、旱溶洞後沿游道返回停車場。
2、遊玩水溶洞、旱溶洞後原路乘船返回碼頭。
具體遊玩行程如下:
A、景區遊玩行程1:→從碼頭乘船進入水溶洞,乘船水路約400米,花費時間為10分鐘→水路結束後遊覽旱洞,旱路全長約1200米,旱洞內遊玩花費時間約為1個小時→水旱溶洞遊玩後出洞步行沿游道回停車場,步行時間大約為30分鐘。總花費時間大約為:2小時!
B、景區遊玩行程2:→從碼頭乘船進入水溶洞,乘船水路約800米左右,花費時間為10分鐘→水路結束後遊覽旱洞,旱路全長約1200米左右,旱洞內遊玩花費時間約為1個小時→遊玩結束後順原路乘船返回碼頭,花費時間約為15分鐘。總花費時間約為:1個半小時!
二、景區到以下地點的具體公里數:
夜郎洞 → 黃果樹 →15公里
夜郎洞 → 石頭寨→10公里
夜郎洞 → 鎮 寧 →26公里
貴陽---夜郎洞—165公里

織金洞

織金洞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西部的織金縣境內東北面的官寨鄉,與黔西縣清鎮市接壤,於東經105°44′42″至106°11′38″,北緯26°38′31″至26°52′35″。織金洞風景名勝區由一個片區和一個獨立景區組成,總面積307平方公里。一個片區即地下天宮——織金洞、東風湖峽谷景區、一線三槽景區、碧雲湖景區組成,面積285平方公里。獨立景區為織金古城區,面積22平方公里。
織金洞風景名勝區地處貴州西部高原山區,系烏江上游鴨池河、三岔河交匯環抱之間,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碳酸岩成份高達90%以上。景區內溶溝、溶槽、陡峭的大河谷、天生橋、溶洞處處皆是,方圓數十公里山巒疊翠,孤峰挺拔,雄奇險峻,堪稱山青、洞奇、石美。由溶洞、山水、湖泊峽谷風光、文物古蹟、名人(安邦彥丁寶楨等)、民族風情等構成了別開生面的旅遊勝地。
織金洞所處的官寨苗族鄉,在明清以前屬彝族統治的水西地區。明末清初,吳三桂曾率軍到水西地區,鎮壓了威震西南的彝族起義。明末水西彝族領袖安邦彥的舊居、墳墓就在景區內,可以說織金洞景區古彝族文化悠久豐富、苗族風情濃郁淳樸。
織金洞勘察發現於1980年4月8日,是1988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區名勝區,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選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1994年在歐洲西班牙第三屆國際旅遊洞穴協會總部加入國際旅遊洞穴協會,1997中國旅遊年“奇山異水游”之一,1998年貴州省委、省政府授牌為“貴州文明風景旅遊區”單位,2004年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參加中科院、《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組織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榮獲“中國最美旅遊洞穴”排行榜第一名,同年被中央文名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表彰為 “全國創建文明風景旅遊區先進單位”,2006年又被建設部列為首批“中國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名單。
資源特色——織金洞最顯著的特徵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大、奇、全”。
“大”:指織金洞的空間及景觀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已勘察長12.1公里,目前開發6.6公里,洞腔最寬跨度175米,相對高差150米,一般高度均在60——100米之間,洞內總面積70萬平方米。織金洞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傑作精品。
“奇”:指景觀及空間造型奇特,審美價值極高,風景旅遊科學家們從奇特度、審美度等各方面給其中許多廳堂和景觀評了滿分10分。
“全”:指的主要堆積形態洞內景觀形態豐富,類型齊全,岩溶堆積物囊括了世界溶洞和類別。
織金洞洞體四層構造,錯落別致,已勘察長12.1公里,洞腔最寬跨度175米,相對高差150米,一般高寬均在60至100米之間,總面積70餘萬平方米,劃分為11個大廳47個小廳堂,簇擁著千座 “塔”、萬座“佛”,呈現萬千氣象,無限風光:雄偉壯觀的“金塔之城”;傲立挺拔的“雪壓青松”;虛無縹緲的“鐵山雲霧”; 神妙莫測的 “寂靜群山”;金碧輝煌的“靈霄殿”;磅礴而下的“百尺垂簾”;纖細玲瓏的“捲曲石”;深奧難窮的“廣寒宮”;珠光璣點的“霸王盔”;氣勢恢宏、延綿起伏長兩百餘米的“大壁畫”;舉世無雙、豪壯、秀逸、精巧的“銀雨樹”;栩栩如生的“普賢騎象”、“婆媳情深”、“十二生肖”;亭亭玉立的“姊妹樹”、“螺旋樹”;波光粼粼的邊石壩;琴弦分明的“琵琶”;群峰巍峨、叢林眾生的“十萬大山”,博大精深、鬼斧神工,一幅幅大畫卷,一處處小情景,令人心魄震撼,嘆為觀止。據專家考證,其規模體量、形態類別、景觀效果都比譽冠全球的法國南斯拉夫的溶洞更為宏大、齊全、美觀。

天河潭風景區

天河潭位於貴陽市花溪區石板鎮西南5公里處,屬花溪河上游冷飯河地段,這裡有堪稱貴州一絕的天生橋,橋高20米,跨度30米,橋面寬35米左右。在天生橋側有一直徑50米,深70米的溶蝕窪地,長年積水後形成潭,這就是天河潭了。
天河潭水清現底,明澈如鏡,遊人橋上穿行,水中形景相隨,自成景觀。沿山間石壁小道穿過天生橋洞便可進入天河潭,乘船至絕壁下的"龍潭洞",可貫通全山;漫步於壁下另一旱洞"天河洞",可飽覽洞中千姿百態的岩溶景觀,這裡又是一個喀斯特地貌旅遊觀點。
天河潭苗族風情濃郁、建築獨特、風味小吃更是可口可味,是貴陽花溪近年來的又一個旅遊新熱點。這裡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水中有景、景中有情、水橋搭結、洞山相連,步入其間仿佛夢裡遁入仙境。
天河潭風景區,自古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曾經是明末清初吳中蕃隱居之地,並留下了許多讚美的詩篇。一九九0年初,花溪區委、區人民政府決定開發天河潭為風景旅遊區。經過兩年多的開發和建設,於一九九二年三月八日正式對外開放。
天河潭原名天生橋,以蘆荻河經暗湖形成豎井深潭,穿天生石橋流出而得名,是典型的薄層碳酸鹽岩裸露地塊,褶縐頻繁,斷裂交錯,河谷拐曲,縱橫深切;河床上堆積的二十多處鈣化灘壩,串連著二十餘個溶洞,形成明河、暗洞、橋中洞、洞中湖、天窗、豎井、絕壁、峽道等複雜紛紜、多姿多彩的岩溶洞景觀。河水被阻塞,產生旋迴流,在強烈的溶蝕作用下,經歷千百萬年的漫長歲月,形成的“腹中天地闊”的龍潭洞龐大空間---地下天樓、天橋樓、鵲巢樓、月牙樓、海螺宮、潮夕潭、木魚潭等地下暗湖溶潭
天河潭風景區自開放以來,十多年來,共接待中外遊客170多萬人次。中央領導田紀雲鄒家華谷牧姜春雲萬國權秦基偉等曾到天河潭觀光遊覽,亦有張仃謝孝思等各類知名人士到過天河潭,並留下了不少墨寶。最早發現和讚美天河潭的是著名詩人吳中蕃,曾留下天河潭八景詩,現已整理編印成書的有《名人頌天河潭》、《洞橋天生----天河潭》和《吳中蕃詩萃詳釋》。尤以谷牧題寫的“黔中一絕”最為高度讚美天河潭之美景。
貴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的紅楓湖風景名勝區是連貴州本地人都十分愛去遊覽的地方,它不僅僅因它的湖泊面積大更因它的湖上星羅棋步的小島而吸引著本地的外地的遊客。它的水域總面積為57.2平方公里,蓄水量可達6億立方米,為貴州高原人造湖之最,據專家考證出來的數據顯示,紅楓湖北京十三陵水庫大12倍,相當於6個杭州西湖
紅楓湖位於清鎮市郊,距貴陽33公里,坐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他的湖域水面東西可達2公里,南北長達25公里。湖域四周遍布紅楓樹,金秋時節、楓葉似火、湖水輕柔、互襯互耀,故名曰:"紅楓湖"頗具詩情畫意。
紅楓湖由中、南、北、後四湖組成。其中北湖以島著稱,較有名氣的如鳥島、蛇島、龜島等等都是以形象而命名。沿岸有西漢時代的古墓群以及明代的苗王營壘等名勝古蹟至今仍可感受到那種烽火煙城的感覺;南湖以洞聞名,在各類湖群中,紅楓湖以此自居一格,洞中各種怪異鐘乳石令人咋舌;中湖處於南北二湖之間,以奇石異峰著稱,山上松柏蒼翠,峭壁陡岩,頗具氣勢;後湖汊眾多,船行人移,夕陽餘輝下,恰似煙雨江南,又一小橋人家。
紅楓湖不但風光依旎,山水可人,而且坐著苗家的小船遊覽湖面又別有一番趣味,在船上與友人觀湖景磕瓜子打牌下棋樂趣無窮讓你流連忘返,夕陽時分肚子餓了找個小島下了船更有苗、侗各民族口味任你品嘗,吃飯時還可觀賞極富特色的民族村寨歌舞,另有蠟染竹製工藝品等任你選購。如此美景只應天上有,何不前來享受一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