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

清鎮

清鎮市是貴陽市下轄縣級市,位於貴州省中部,東經106°07′~106°32′,北緯26°25′~26°56′之間。 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1996年劃歸貴陽市管轄,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列為貴州省首批建設的20個經濟強縣(市、區)之一。4A級著名景區紅楓湖位於清鎮市紅楓湖社區。 截至2016年,清鎮市轄9個鄉鎮5個社區,全市總人口(常住半年及以上48.2萬人。行政總面積1492平方公里。2016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801090萬元,比上年增長13.5%。 清鎮市先後獲得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科普示範市”、“全省科技工作先進市”,“省級文明衛生城市”、“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市”等稱號。 2017年6月,清鎮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元至 元十六年,置八番宣慰司,十九年置順元等處宣慰司,二十年立亦溪不薛宣慰司。《大定府志》謂:“亦溪不薛,水西也。”歷史上的水西,系指烏江上游鴨池河以西地。貞元元年以後,亦溪不薛宣慰司還隸於雲南行省。元代,清鎮地區處於順元宣慰司和亦溪不薛宣慰司轄境的結合部。

明初,為貴州宣慰司轄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威清站(今清鎮縣城新華路)。二十三年(1390年),分貴州宣慰司置威清衛,隸於貴州都司。崇禎三年(1630年),以水外六目地即阿戈、龍爾、龍夜、底區、化那、引葉遮勒六目所在的六慕則溪地置鎮西衛(今衛城鎮)、赫聲所(今茶店)、威武所(今甘溝)。這片地方為彝族世居地,故彝語稱為“引葉遮勒”,因是鎮壓彝族之後所置,故名鎮西。

清康熙二十六年,裁去威清衛、鎮西衛和赫聲所、威武所,以其轄境合併置縣。取威清之“清”、鎮西衛之“鎮”,定名為清鎮縣,治所於威清衛城(今清鎮縣城),隸安順府。

民國三年(1914年),清鎮縣屬貴西道。九年,直隸於省。二十四年,隸屬貴州省第一督察去(治所安順)。二十六(1937年)年,直屬於省。

1949年,隸貴陽專區,1952年劃歸貴定專區,1956年劃歸安順專區。1958年劃歸貴陽市,1963年復歸安順專區。1970年屬安順地區。1992年更名為清鎮市,改屬貴陽市,但建制一直未變。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威清、鎮西二衛置清鎮縣,取二衛首字為名,屬安順府。1992年撤縣設市。

1999年末,清鎮市行政區域轄4個鎮、6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299個村委會、43個居委會。市政府駐紅楓湖鎮。

2001年末,清鎮市轄6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4個鎮、299個村委會、43個居委會。

2002年9月5日,貴州省政府批准同意調整紅楓湖鎮行政區劃,設立青龍街道。將紅楓湖鎮所轄的中心、青龍、東北等20個村及新華路、建國路、新民路等19個居委會轄區劃由青龍街道管轄,紅楓湖鎮所轄行政區域相應進行調整。

2002年末,清鎮市轄4個鎮、6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299個村委會、43個居委會。

2003年末,清鎮市轄1個街道、4個鎮、6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299個村委會、32個社區。

2004年,清鎮市政府駐地改為青龍街道辦事處。2006年3月27日,《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清鎮市調整站街鎮紅楓湖鎮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清鎮市調整站街鎮和紅楓鎮部分行政區劃,將原屬站街鎮的駱家橋村劃歸紅楓湖鎮管轄。

2007年11月12日,經貴陽市政府批准,新店鎮政府駐地自新店村遷移到徐家溝村。2007年末,清鎮市轄1個街道、4個鎮、6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30個居委會(社區)、299個行政村。2010年末,清鎮市常住人口46.80萬人。2011年9月,正式將清鎮市的百花湖鄉移交金陽新區管理。

2011年末,清鎮市轄1個街道、4個鎮、6個鄉(3個民族鄉):青龍街道、紅楓湖鎮、站街鎮、衛城鎮、新店鎮、百花湖鄉、麥格苗族布依族鄉、暗流鄉、王莊布依族苗族鄉、流長苗族鄉、犁倭鄉。共有38個居委會、299個行政村,1820個村民小組。市政府駐青龍街道紅旗路3號。

2011年6月,將青龍街道集中連片的10個城區居委會劃出設立紅新、新嶺2個社區服務中心。2012年4月28日,百花、巢鳳、紅塔3個社區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2012年11月15日,國務院批准同意將清鎮市的百花湖鄉劃歸貴陽市觀山湖區管轄。

2013年12月16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清鎮市犁倭鄉,設定犁倭鎮,鎮人民政府駐犁倭村,所轄行政區域不變;同意撤銷清鎮市暗流鄉,設定暗流鎮,將衛城鎮關口村劃入暗流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關口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清鎮市轄6個鎮、3個民族鄉:紅楓湖鎮、站街鎮、衛城鎮、新店鎮、暗流鎮、犁倭鎮、麥格苗族布依族鄉、王莊布依族苗族鄉、流長苗族鄉,以及新嶺社區、紅塔社區、巢鳳社區、百花社區、紅新社區5個社區服務中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清鎮市位於黔中腹地,地處苗嶺山脈北坡,烏江幹流鴨池河東岸,東經106°07′~106°32′,北緯26°25′~26°56′之間。東與白雲區、烏當區毗鄰,南與安順市平壩區接壤,西為東風湖與織金縣相連,北為鴨池河、貓跳河與黔西縣、修文縣隔岸相望。清鎮市總面積1492公里。  

地貌

紅楓湖大橋 紅楓湖大橋

清鎮市境地勢南高北低,大部分海拔在1180-1450m之間,最高峰寶塔山,海拔1762m,最低點在貓跳河口,海拔766m。

地貌上屬以山地、丘陵為主的丘陵盆地。南部淺丘窪地、緩丘坡地,中部丘陵盆地,地勢較開闊;北部岩溶丘陵山地,河谷地帶切割甚深。清鎮市山地占30.5%,丘陵占59%,壩地占5.5%,湖泊水面占5%。

水文

清鎮市,市境主要河流為貓跳河、暗流河,由南向北注入烏江。  

氣候

清鎮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1℃,極端最高氣溫34.5℃,極端最低氣溫-8.6℃。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2.7℃,平均最高氣溫27.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1℃,平均最低氣溫1.7℃,氣溫年較差18.6℃。無霜期283天;市境溫度以鴨池河谷地帶較高,東部、西南部低中山山地略低。冬暖夏涼、氣候溫和、舒適宜人、季風明顯。  

冬半年(10-3月)盛行東北風,夏半年(4-9)月盛行偏南風,年主導風向NE,頻率13%。年平均風速2.7米/秒,最大風速19米/秒。

年雨量1180.9mm,市境雨量1021.2—1426.9mm間,雨量由南向北遞減,東部和西南部北坡為清鎮的雨量中心,北部鴨池河穀雨量偏少。夏半年雨量占年雨量80.4%,夏季(6—8)月占46.5%。雨季平均始於4月19日,終於10月17日,雨季長181天,一日最大降水量221.2mm。雨季雨量占年雨量83.7%。雨日(雨量≥0.1mm)186天,是全國多雨日區。雨量豐沛、氣候濕潤、雨熱同季、暖濕共節。
年平均相對濕度82%,最大月83%,最小月76%。最大極值100%,最小極值10%。
年平均總雲量8.0成,陰天(雲量8>成)230天,晴天(雲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