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雲

姜春雲

姜春雲,1930年4月生,山東萊西人。194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7月參加工作,大專文化。1946年至1949年在山東省萊西縣教師訓練班學習。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中國綠色畫報名譽理事長、著名生態學家。現任中國計畫生育協會會長。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姜春雲姜春雲

1946年至1949年在山東省萊西縣教師訓練班學習,後任縣土改宣傳工作隊隊 員,萊西縣馬仁區姜家泊國小教員、區委文書,萊西縣委文書、秘書。

1949年至1957年任山東省萊西縣委秘書、縣委委員兼辦公室主任,萊陽地委生產合作部秘書科負責人。

1957年至1960年任中國土產出口公司青島分公司副科長,山東省青島市外貿局秘書科副科長。

1960年至1966年任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指導員、一級巡視員、辦公室副主任。

1966年至1970年在“文革”中受衝擊,先後下放農村和“五七”幹校勞動。

1970年至1977年任山東省革委會辦公室秘書組負責人、省革委會辦公室黨的核心小組成員兼秘書組組長、省革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兼秘書組組長。

1977年至1983年任中共山東省委辦公廳領導小組副組長,省委副秘書長、秘書長。

1983年至1984年任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兼省委秘書長。

姜春雲姜春雲

1984年至1987年任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兼濟南市委書記(其間:1985年至1987年參加中國語言文學自修大學函授學習)。

1987年至1988年任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山東省代省長、省長。

1988年至1992年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兼省委黨校校長。1992年10月當選為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93年11月至1994年10月任第六屆中共山東省委書記。

1994年9月在中共中央第十四屆四次全體會議上被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

1995年3月—1998年3月任國務院副總理。

1995年至1998年任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總指揮。

1997年9月當選為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擔任職務

中共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四屆四中全會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調研文集

姜春雲姜春雲

姜春雲同志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作為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員,無論在地方還是到中央,無論在國務院還是在全國人大工作,他一直關注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形成了許多符合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的理念、觀點和思路。諸如,“世界上一切文明的根基是生態文明”,“順自然生態規律者興,逆自然生態規律者亡”,“人類是自然界的一員,與其他生物是共生平等關係”,“大自然養育了人類,人類當知恩圖報”,“人類在解決了溫飽之後,生態環境就成了人們生活、生命質量的第一要素”,“經濟社會發展應當堅持生態優先原則”,“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最佳化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構建節約型社會,發展生態農業、工業、商業,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生態文明不但是一項建設任務,更是一個時代的概念”等。早在山東工作期間,姜春雲的700多篇講話、文章和調研報告,主講或涉及生態與環境問題的有100篇之多;到中央工作後,他的180多篇講話、文章和調研報告,主講或涉及生態與環境問題的占1/2。

1997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姜春雲,到陝北榆林、延安地區調查研究,寫出了《關於陝北地區治理水土流失、建設生態農業的調查報告》。江澤民、李鵬和朱鎔基同志對這個報告作了重要批示。江澤民同志在批示中明確提出“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區”。這成為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發出的開展更大規模治理生態環境、促進發展與環境雙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動員令。

姜春雲姜春雲

2003年至2004年,姜春雲深入研究我國的生態問題,並主編了《中國生態演變與治理方略》一書,從縱向上論述了我國生態演變的歷史、現狀和應當採取的方略、舉措;2007年他主編的《償還生態欠債——人與自然和諧探索》一書,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事求是分析了我國生態、環境狀況,總結實踐經驗,就如何認識和破解生態、環境痼疾,從根本上扭轉環境惡化局勢,實現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做了比較全面、系統、有深度的探討和論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見解、觀點和思路、對策。這兩部專著,曾引起社會熱議,至今影響不減,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媒體以及專家學者給予積極評價。

2008年7月,他撰寫的《跨入生態文明新時代》一文,由《求是》雜誌、《光明日報》等多家報刊發表後,在政界、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有些專家學者認為,這篇文章從歷史的大跨度、時代的新高度和地球生物圈的大循環,審視、探討了人類的發展問題;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了什麼是生態文明,揭示了生態文明的本質特徵及其為什麼能夠破解傳統工業文明導致的資源環境危機、發展不可持續困境,並就中國推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和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做了深切的分析論證,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生動教材,對於樹立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變,具有啟示和推動作用。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決策權”,“正確的認識源於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就是解決問題”。調查研究、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作風,也是所有領導者實行正確決策、正確領導,不斷取得新成就、新勝利的一條帶根本性的經驗。這條經驗,歷經實踐無數次反覆檢驗,證明是普遍真理。這在姜春雲同志幾十年工作實踐所形成的文稿中可以得到印證。

姜春雲姜春雲

“學習、實踐、調研、寫作”,是姜春雲同志的一貫工作方式方法。無論是在地方工作,還是到中央工作,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形成切合實際的理念、觀點、思路和見解,並親自動手成之以文用以指導工作,成為他基本的思維定式和行為規則。他說,自己用在這方面的時間和精力是最多的。我們在翻閱他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紀前些年的講話、報告、文章、言論、詩詞和專著(約600萬字)過程中,深深感受到了這一點。他的這些文稿,基本上都是調查研究形成的,又是他本人親自動筆或主導撰寫,並作過反覆修改的。故文集冠以“調研文集”,是名副其實的。

經過篩選,收入《姜春雲調研文集》的文稿共397篇,約260萬字。文集分為4卷,其中山東改革與發展卷,文稿162篇,由於內容文字較多,分編為上下冊;農業農村農民卷,文稿129篇,亦編為上下兩冊;生態文明與人類發展卷,文稿59篇,編為一冊;民主與法制建設卷,文稿47篇,編為一冊。

姜春雲同志的這些文稿,從一個側面記錄、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所發生的歷史性巨大變化、取得的輝煌成就、黨和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是如何變為現實的,以及在實踐中所創造、積累的基本經驗和做法,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務實性、創新性、前瞻性、綜合性。由於這些文稿源於實踐,源於調研,又是姜春雲同志親自撰寫或加工提煉的,體現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實踐的結合,是實踐經驗的概括和升華,故閱讀起來如臨其境,引人入勝,發人深思。從中折射出一個共產黨人那種尊重客觀實際、探索客觀規律、不斷升華認識、開拓創新、敢為人先的執著追求精神和學以致用、求真務實、嚴於剖析、辯證審視、寓理實證、質樸無華的可貴學風、作風和文風。文稿不乏新穎的理念、深邃的見地、閃光的哲理和點睛提神之筆。雖然多數篇章是5年、10年、20年前形成的,但其中的許多思想、觀點、理念、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至今仍具有強勁的生命力,對當前的改革與發展、社會進步與穩定,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

在學習、實踐、調研的基礎上,姜春雲同志先後主編了《中華魂》、《科學世界觀——新時期簡明哲學讀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簡明讀本》、《中國農業實踐概論》、《橋和船——新時期領導方法18篇》、《中國生態演變與治理方略》、《償還生態欠債——人與自然和諧探索》等7部著作。《調研文集》有選擇地吸收了其中的某些篇章。[6-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