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工程實訓中心

貴州大學工程實訓中心是學校直屬的校內工程實訓基地,主要承擔全校理工科專業的金工、電工、電子實訓教學任務。中心建設和發展的思路是:樹立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踐教學觀念,建立有利於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現代化的高效運行管理機制,以高素質實踐教學隊伍和完備的實踐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為保障,全面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和實訓設備的使用效率。

中心簡介

貴州大學工程實訓中心,房屋,主要設有數控實訓車間、多功能實訓車間、車工實訓車間、鉗工實訓車間、裝配實訓車間、電焊實訓車間、電子工藝實訓車間、電工實訓車間、電力配電實訓車間和CAD/CAM 實訓室。有各類設備價值600餘萬元,,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4人、其餘為技術工人,中心可接待學生進行“現代製造”、“金工”、“電工”實訓。

經過努力,中心已經是“貴州省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貴州大學優秀實習基地”、“貴州大學創新實驗區” 。

中心領導

主任∶楊厚華 教授

副主任∶李文全 副教授

副主任∶蔡安信 高級工程師 。

教學特色

1、專業覆蓋面廣,受益學生眾多

貴州大學工程訓練中心,是貴州大學重點建設的校內教學實訓基地。是該校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工程、工業設計、機電工程、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套用與維修、熱能與動力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製冷與空調、食品工程、計算機技術與科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訊工程、光通信技術、農機工程、化工製藥工程等近30個各類理工科專業的本科、高職學生,進行《金工實訓》《先進制造技術實訓》《電工實訓》等的重要實踐教學基地。每年到中心實訓的學生約7000人周左右。

2、實訓教學理念先進,對按現代化高效運行管理機制建設工程實訓中心的理念有深刻的認識

實訓中心根據《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簡稱“質量工程”)中“分類指導、鼓勵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則”的精神。逐步實現六個轉變和一個結合:即比較單一地強調動手能力的培養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的方向轉變;由傳統工種的技術和技能訓練逐步向先進制造技術發展的方向轉變;由傳統工種的單機訓練向部分實現區域網路條件下的綜合性訓練方向轉變;由較單一的學習知識和進行技能訓練向部分實現創新實踐教學的方向轉變;由較單一的理工類學生參加工程實踐教學逐步向文理交叉融合的方向轉變;由單純的本科教學逐步向以本科教學為主體,兼顧指導研究生教學的方向轉變。做到工程訓練的教學過程儘可能與教學產品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工程素質。

實訓中心成立後,無論是在人員管理、設備管理、安全管理、教學過程管理、教學質量監控等方面修訂、制定了嚴格的管理檔案和相關規章制度(中心各崗位職責、中心管理條例、開放管理條例、中心教學工作手冊、中心教學評議制度、現場檢查記錄於分析、學生問卷調查與分析等),使整個實訓教學安排合理、運行規範、高效,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

3、實訓條件好,實訓設備門類較齊全

實訓中心擁有機械製造基礎(車、鉗、銑、刨、磨、鑄、焊)、數控、現代製造(電火花、線切割、雷射等)、電子、電路、電工、電機、網路製造等完整的多套實訓設備,涵蓋了從機械製造技術、數控技術、特種加工技術、電路分析、電力設備運行等內容。

4、實訓手段多樣化

可採用實際的,模擬的,虛擬的等多種實訓手段進行實訓,滿足不同學科、不同實訓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實訓要求。

5、實訓教學經驗豐富

實訓中心人員長期在實訓基地工作,具有豐富的實訓教學經驗。

6、是學校實施SRT計畫的“主戰場”

學校每年的SRT計畫中,實訓中心都承擔了相當數量的項目,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中心在資源方面的優勢。

7、創新意識強

中心根據在電方面的資源優勢(以前曾生產高、低壓開關櫃),結合省情、校情,抓住“西電東送”的機遇,審時度勢,大膽開設了“實際電力配電”實訓項目,並為此項目建設了電力配電車間。同時,利用更新中心實訓設備後淘汰了的C6128工具機作為對象,開設了“機械裝配”實訓項目,也建立了相應的實訓車間,可謂“變廢為寶” 。

教學體系

1、總體規劃

以學生為本位,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素質提高為目的,以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協調發展為原則,創建一個符合綜合性大學人才培養要求的實踐教學大平台,成為“門類齊全、設施先進,體系完善、運行高效,資源共享、開放服務,強項突出、特色鮮明,具有示範和輻射作用”的現代化大學生工程實訓中心。

2、實訓平台(三個層次)

一是以常規金工、電工實訓為主體的基礎實訓平台;

二是以機電一體化大工程意識為背景的綜合實訓平台;

三是以適應於多學科融合的科技競賽和科技研發為方向的創新實訓平台。

每個層次內容又分成2~3個模組,各模組可根據教學需要靈活搭配組合。通過現代教學手段提高講課時間內的信息量,減少理論講課時間,增加了學生實訓時間,在訓練過程中講解理論知識,以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動手能力、完善知識結構。

3、中心定位

工程實訓中心的定位是:以培養學生機械、電子、控制類工程實踐的基本操作技能為手段,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為目的,兼顧市場需要,面向社會服務,以求最大限度地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複合型人材。

建設目標為:中心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改革,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逐步擴大機械、電工電子及自動控制技術實訓所涵蓋的工程領域和受益範圍,把該校工程實訓中心建設成高技能人才的訓練基地,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高水平師資的培訓基地,工程實踐教學改革的試驗基地,以及開放式實訓教學的示範基地。使其成為享譽貴州省內外的高水平工程實訓基地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