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洞鎮

貫洞鎮

貫洞鎮位於從江縣東北部,距縣城31公里,毗鄰廣西柳州地三江縣梅林、富祿兩鄉,321國道和省道穿境而過。全鎮轄2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72個自然寨197個村民小組,5291戶,居住著侗、苗、壯、回、水、漢等22139各族人民,主體民族侗族占93%。該鎮119.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丘陵面積占95%,耕地面積15184.665畝,人均耕地0.75畝。該鎮屬中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7.5—8.3℃,年降雨量1246毫米,霜期320天,是一塊最富開發和建設的寶地。

基本信息

貫洞鎮貫洞鎮
貫洞鎮位於從江縣東北部,距縣城31公里,毗鄰廣西柳州地三江縣梅林、富祿兩鄉,321國道和省道穿境而過。全鎮轄2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72個自然寨197個村民小組,5291戶,居住著侗、苗、壯、回、水、漢等22139各族人民,主體民族侗族占93%。該鎮119.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丘陵面積占95%,耕地面積15184.665畝,人均耕地0.75畝。該鎮屬中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7.5—8.3℃,年降雨量1246毫米,霜期320天,是一塊最富開發和建設的寶地。

簡介

貫洞鎮貫洞鎮
貫洞鎮有“金不換的土壤,銀不換的氣候”,農作物種植較為突出,其中柑桔面積已發展14000畝,品種有椪柑、從密柚臍橙溫州柑夏橙等十多種,尤以椪柑為主,面積共12000多畝,是貫洞鎮的經濟支柱產業。
旅遊資源及為豐富,有貫洞鎮至龍圖溶洞群喀斯特地奇山和龍圖十里椪柑賞游風景線以及貫洞、龍圖兩地的牛水井,溶洞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千奇百態。民族服飾與刺繡更是獨具一格,豐富多彩的鬥牛、鬥雞、賽山歌、賽蘆笙的競技活動。“吃相思”、“覓新娘”、“踩歌堂”、“鼓樓搶雞”、“行歌坐月”的民間習俗,這裡民族風情獨秀,侗族大歌亢聲高唱,鼓樓、風雨橋光彩奪目,抬“官人”和“鼓樓搶雞”是龍圖當地最具有特色侗家節慶,每年椪柑成熟季節都要舉辦一次。
礦產資源種類較多,煤礦、石灰石儲量較大,尤其是石灰石儲量就達2000多萬噸,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從江縣水泥廠建於境內,年產量已達8噸,精白石灰廠已建成投產,年產量達5000噸。
基礎設施建設日趨改善,321國道,黎從公路,貫慶公路和都柳江河流橫貫全境,覆蓋10個村,五條通村公路已全面通車,八洛碼頭已於1994年建成投入使用,全鎮有25個村接通國家電網,19個村飲上自來水,23個村已安裝有線閉路電視,程控和行動電話的鄉鎮。該鎮是從江縣先進鄉鎮,黔東南州“先進鄉鎮黨委”、“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科技創先鄉鎮”和首批“六個好黨委鄉”,貴州“先進鄉鎮”;全國“法制教育先進單位”。

農業、農村工作

貫洞鎮貫洞鎮
水利設施:1984年完成龍圖三村自來水工程建設;1987年投資30萬元實施完成鎮區自來水工程建設,2003年投資47萬元對鎮區自來水工程進行改造;1998年,引進國家投資400萬元,興建岜搞引水提灌工程;2000年實施完成龍圖“牙養”2.5公里渠道改造工程;2003年完成今引、潘今滾人飲工程建設;2004年完成對年久失修、滲漏嚴重,涉及今影、刷搞、友團、乾團四村面積達1500畝的“道洪管”渠道進行整治,完成龍圖宰門“錦楠”3公里農田灌溉渠道建設和桃香1200米渠道建設。截止2005年,全鎮人飲工程23處,涉及26個村寨,解決18000人飲水難問題;農田水利渠道28條,總計19.5公里,使7800畝農田得到有利灌溉。

沼氣建設:鎮黨委、政府始終把沼氣建設作為生態農業建設和文明衛生村寨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落實。從1999年開始實施沼氣工程建設,截止2005年,全鎮實施完成2100口,是全縣沼氣重鎮。實施沼氣建設的農戶,配套改廁、改圈、改廚,文明衛生程度得到提高,“豬—沼—果”農業種養模式得到有效實施。

產業調整: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從1984年開始推廣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良種種植,推廣面積逐年增加,2005年雜稻推廣面積10980畝(其中優質稻面積5300畝)占全鎮稻田面積的80%,糧食產量逐年呈上升趨勢。

移民搬遷:告埂村原屬全鎮二類重點貧困村,2005年縣扶貧辦確定為異地移民扶貧搬遷對象,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和幫助下,安排人員專職抓該項工程,該工程從2005年啟動實施,投資52萬元,2006年全面完成了20戶搬遷工作,包括進村公路建設、自來水工程、照明用電及沼氣建設等配套工程建設。同時正確引導和積極支持搬遷戶依託新居的優勢條件發展二、三產業,目前已初具成效。

科技培育:從1986年開始引進椪柑種植後,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先後在宰門、臘全、臘水舉辦培訓班,由鄉土人才梁華斌、梁松楠作為培訓老師,然後鎮牲畜、農業、果樹部門深入各村開展科技培訓、開辦農技夜校班。與此同時,鎮政府每年開辦3—5期農技人員培訓班。2004年實施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全鎮有2個信息站,12個接收站,14個播放點。20年來,培養各村鄉土人才600名,發放“綠色證書”450人。

文明衛生村寨創建:從2000年開始,先後實施完成公路沿線的臘水、臘全、宰門、德卡、友團、貫洞、臘陽等村的村寨水泥巷道建設,全鎮農戶樓上用火全部改樓下用火,有條件的農戶一樓改用磚砌,改變了原來一樓關牲口,二樓住人的不衛生狀況。截止2005年,全鎮26個行政村村村建有村委辦公大樓,村村通廣播電視,有24個村通電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