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東平原

位於豫東旅遊區中部的周口,因沙、穎二河貫穿其間,水上風光獨具特色。 平糧台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遺址,也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古城之一。 之前,東周、漢代文化遺存在豫東西部地區未曾發現。

摘要

魅力豫東風景如畫

目錄

1豫東2豫東歷史

目錄

1豫東2豫東歷史收起
編輯本段豫東
豫東是我國黃淮平原的組成部分,它以其坦蕩的平原文化和大量的文物古蹟吸引著中外遊客。這個旅遊區除開封以外,包括商丘、周口、駐馬店三個地區。在商丘,你可以到閼伯台去朝拜火神,1993黃河之旅首游式的火種就取自這裡。民權縣的白雲寺、睢縣的聖壽寺、虞城縣的伊尹墓和夏邑縣彭雪楓殉國紀念地都是著名的景點。永城縣的芒碭山也是一個訪古探勝的好去處。這裡有孔子避雨處漢高祖斬蛇碑,還有陳勝墓梁孝王墓等。
位於豫東旅遊區中部的周口,因沙、穎二河貫穿其間,水上風光獨具特色。到周口旅遊,首先應該去的是淮陽。淮陽是“太昊伏羲氏都宛丘”、“炎帝神農氏都陳”的所在地,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這裡的太吳陵規模宏偉,是人們朝拜人祖伏羲的地方。八卦亭是傳說中伏羲氏畫八卦的地方。弦歌台相傳為孔子絕糧的地方。平糧台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遺址,也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古城之一。鹿邑太清宮是祭祀我國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的祠廟。老君台義名升仙台、拜仙台,相傳為老子修道成仙飛升處。當你要離開周口的時候,別忘了到市內的富強街看一看關帝廟。這座廟宇是晉、陝兩省旅周商人集資所建,故也稱“山陝會館”。如今,周口民俗博物館也設在這裡,遊人可以到此一覽該地區的風俗民情。
駐馬店地區的嵖岈山秀中透峻,遍山奇岩怪石,有“中原盆景”之美譽。在豫東平原旅遊之後,來到這裡看一看“盆景”,你將會感到更加愜意。
編輯本段豫東歷史
2007年9月至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我校歷史學院考古系師生,在張國碩教授帶領下,赴豫東民權縣進行田野考古調查與發掘實習,發現了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文化遺存,取得重要成果,填補了豫東商丘西部地區古代文化序列研究的空白。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張國碩教授介紹,豫東地區在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但由於豫東地屬黃河沖積平原,泥沙淤積嚴重,古代遺存多被掩埋在地下數米深處,考古工作難度相當大,故考古工作開展較少。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我校歷史學院即把豫東考古確定為重點科研項目之一,先後在開封市所屬各縣進行了系統考古調查,並重點發掘了杞縣段崗、鹿台崗、尉氏縣椅圈馬等遺址,發現了豐富的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文化遺存,其中屬於東夷文化的岳石文化遺存在開封地區系首次發現,屬於先商文化的下七垣文化遺存在黃河之南、鄭州以東地帶第一次出土,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2000年,發掘和研究成果匯集成考古專刊《豫東杞縣發掘報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搞清楚岳石文化、先商文化在豫東地區的分布狀況,了解商丘西部地區的古代文化面貌,我校歷史學院考古系又把工作重點放在民權、睢縣一帶,先後多次派師生進行考古調查和試掘。
這張國碩教授說,這次發掘的牛牧崗遺址位於民權縣西部的雙塔鄉牛牧崗村北。遺址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120米,總面積1.2萬平方米。在已發掘的近400平方米範圍內,古代文化堆積較厚,一般達5米以上;延續時間長,時代涵蓋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屬於夏代的先商文化,以及商代、春秋、戰國、西漢、唐宋至明清;文化遺存較為豐富,發現有灰坑、房基、墓葬等遺蹟,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瓷器、青銅器、建築構件等遺物。其中龍山文化遺存分布廣,遺存最為豐富。少量仰韶文化遺物的發現,反映出距今5000年以前民權一帶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部分地點先商文化遺物的出土,說明商族在滅夏前曾經在商丘西部地區活動過。之前,東周、漢代文化遺存在豫東西部地區未曾發現。牛牧崗遺址發現戰國、西漢時期的墓葬8座,為豎穴土坑墓或磚室墓,多有隨葬品,出土帶蓋鼎、壺、罐、盒、小壺、杯等陶器以及日光鏡、錯銀帶鉤等青銅器。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豫東西部地區的考古調查和牛牧崗遺址的考古發掘,對於認知豫東地區的古代文化面貌,建立豫東地區古代文化發展序列,研究商族的起源和解決夷、夏、商三族文化交匯問題,探索我國古代華夏民族集團與東夷民族集團的文化面貌、文化界定以及兩大集團之間關係,了解豫東地區古代喪葬習俗等,都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意義。有關情況《大河報》、《商丘日報》等媒體已進行了報導。
豫東名勝古蹟

參考資料:

1. 豫東是指河南省內、鄭州以東地區包括開封、商丘、周口、在內的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