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琴海豹

豎琴海豹

豎琴海豹(學名:Pagophilus groenlandicus)體長1.7米,體重130千克。面部寬闊,兩眼靠近,強壯而呈黑色的爪子,銀白色而光滑的皮毛。明顯的黑色條帶在背部形成許多鞍紋,大體呈豎琴圖案。豎琴海豹是一種相當耐寒的海洋哺乳動物。主要分布於亞特蘭大以北到北冰洋間的極地地區。生活於極地的開闊海洋和海岸線邊緣地帶。以鱈魚、香魚和鯡魚等為食。通常以集群的形式沿著冰帶的邊緣大規模遷移。由於其皮毛和海豹油的價值而長期處於被捕獵狀態。從1987年開始,加拿大《海洋哺乳動物條例》禁止捕獵豎琴海豹幼崽(白毛海豹),捕獵的海豹必須是能自我生存和能獨立生活的海豹(通常年齡在25天以上)。

基本信息

簡介

豎琴海豹豎琴海豹

豎琴海豹的名字來源於成年海豹背後出現的豎琴形狀的紋路。海豹有很多亞種,豎琴海豹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因其背部有一塊巨大馬蹄形黑色斑紋,形狀似豎琴而得名。

2011年1月份,加拿大海洋與漁業部長回國後,當地媒體一片歡呼,宣稱隨著兩國簽訂海豹產品進口的相關備忘,中國將成為加拿大海豹業下一個全球最重要的市場。而他們看好中國市場的原因竟然是:中國人什麼都敢吃,中國還沒有動物保護法。

近日,該國批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豹獵捕配額並將貿易重點轉向中國,數十萬海豹的生死或看中國消費者的態度。

3月28日下午,針對加拿大海豹的命運,中國國際商會與首都愛護動物協會共同舉辦了一場“關注動物保護,倡導綠色貿易”的國際研討會。

國際動物保護協會加拿大分會主席呂貝卡解釋:因為加拿大政府3月下旬已經批准了2011年春天近50萬頭的海豹獵捕配額指標,等這兩天的暴風雪過後,格陵蘭島附近的加拿大海豹,或許又將遭受一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體獵捕,而中國消費者的態度或許可以改變這一切。

也許大多數陶醉於春色的北京人還不知道,加拿大東海岸聖勞倫斯灣一帶,海豹媽媽們在這個寒冷的早春,又誕生了一批新生的海豹寶寶。而接下來等待這批新生海豹們的,或許將是比早春更冷酷的命運

種群及分布

豎琴海豹豎琴海豹

豎琴海豹按地域分為三個種群,分別位於大西洋西北、白海北冰洋。其中生長在大西洋西北的豎琴海豹數量最多。通常,豎琴海豹在聖勞倫斯海灣新大陸海岸線一帶產崽。在每年的四月份,海豹全向北遷徒到格林蘭附近和北冰洋東部的島嶼中過夏。接著在每年的九月份會往南遷徒過冬。

分布情況:豎琴海豹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至北冰洋之間。

形體特徵

豎琴海豹背部通常為灰藍色或淺灰色,頭部為棕黑色或黑色。成年母海豹背部的黑色斑紋不明顯或呈斑點狀。

繁殖情況

海豹家族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並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一隻母海豹一生大約可以產20隻幼海豹。在每年的2月末,登入浮冰產下小海豹。加拿大的聖勞倫斯海灣是著名的豎琴海豹繁殖地,每年大約有10萬隻小海豹在此出生。

生活習性

豎琴海豹豎琴海豹

北極豎琴海豹是耐高寒的一種哺乳動物,它生活在氣溫低達在-40度左右的嚴寒的北極圈附近,主要以名貴的北極鱈魚及寒冷深海魚蝦為食物。

剛出生的小海豹,體重約為10公斤,每天飲用脂肪含量10倍於牛奶的母乳,以每天2公斤的速度成長。冰面上,海豹的視力非常弱,它們只能靠聞氣味來確認親子關係。剛出生的小海豹,它的體毛被母親體內的羊水染成了黃色,隨著不斷成長,會逐漸變成淡黃色、白色、灰色。從出生到與母親分別的為期20天的哺乳期中,小海豹的體重由剛出生時的10公斤迅速增加到40公斤。

養育小海豹期間,豎琴海豹媽媽幾乎不進食,因此,離開小海豹時,它的體重會急速縮減四分之一。小海豹的哺育期結束,海豹媽媽與等候在一旁的公海豹進行交配後,留下小海豹們向北冰洋出發。

到了4月,海水溫度上升,出現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同時,以浮游生物為食物的小魚以及蝦的數量也急劇增多。捕食食物並補充好體力的小海豹們,組成了一個新的集體,向著北冰洋出發了。四五年後已是成年海豹的它們,為了繁殖下一代,將再度聚集在加拿大的海灣。

用途廣泛

獵人搬運海豹肉獵人搬運海豹肉

科學家經過20多年研究,發現北極豎琴海豹豐富的皮下脂肪層內聚積著豐富的長鏈多碳不飽和脂肪酸Omega-3。這種脂肪酸對人類健康長壽至關重要,由於加拿大政府制定了限額捕殺政策,合這一天然資源更加珍貴,海豹油是目前世界上人類所需要的Qmega-3多碳不飽和脂肪酸的最好來源,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最佳天然高級滋補品為什麼需要服食海豹油,長鏈多碳不飽和脂肪酸是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癌,抗炎症,抗衰老等方面有顯著的效果。

海豹油在人體消化過程中與胰脂肪酸起作用,所以海豹油能被人體充分地吸收。O-power純天然北極豎琴海豹膠囊獲得加拿大政府的《出口食品生產許可證》,內含豐富的Omega-3能直接被人體小腸吸收,不需經肝臟分解,無任何毒副作用,長期服用不損肝腎,真正做到降脂不傷肝,是現代最尖端科技與最優質的北極豎琴海豹的完美結晶。

美國聯邦實驗生物學研究院(FASEB)警告為了維持最佳健康的體魄及延長壽命,每人每日應食用適量比例的Omega-3至少1-2克,而現在人們每日從食物中的攝取量僅為0.3-0.5克,低於標準的50%以上。

70年代初,科學家們發現居住在北極圈附近的愛斯基摩人,雖然他們食用了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於其他人群相比,高出2倍以上)而他們備註中的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膽固醇的含量卻很低,並且他們的心腦血管,高血壓、和癌症的患病率也非常低,原因是愛斯基摩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北極豎琴海豹脂肪。

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人們完全改變了欲食內容,由原味野味、野菜和捕殺等獲取的Omega-3長鏈多碳不飽和脂肪酸急劇減少,在人工種植和飼養的農畜產品中,Onega-3含量極低,與此同時又大量食用含Omega-6很高的植物油,進一步促使人體Ω-6和Ω-3由原有的1:1比例突然到30:1。加上工作緊張和壓力,病菌的侵蝕等加深了體內這兩個不飽和脂肪酸的不平衡,這樣和整個機體細胞功能無法正常運轉,最後會導致如心血管、呼吸消化道和免疫功能下降,並容易誘發細胞和組織癌變。

兒童來說,這種嚴重不平衡,可造成大腦及整個神經系統的發育不良。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應該把現代人體的Ω-6和Ω-3的比例由目前的30:1降到4:1或至少降到10:1,最有效的補償辦法是直接補充EPA、DPA高的營養物,而海豹皮下脂肪中不但含有大師的EPA和DHA還含有DPA,三種不飽和脂肪酸在海豹中含量高達25%左右,因此,北極豎琴海豹油是最有效補充Omega-3的營養品。

種群現狀

加拿大展開了獵殺海豹的活動。加拿大展開了獵殺海豹的活動。

每年的3月到5月,是豎琴海豹繁殖的日子。從加拿大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海岸出發,不遠處,北大西洋巨大的浮冰上,出生幾天的小海豹,扎著一身白絨毛,雪團般在母海豹懷裡滾來滾去。它們並不知道,一場躲不過的瘋狂殺戮,正乘著小船慢慢接近。

每年的這個季節在加拿大海域,也是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豹獵殺時機。加拿大東南方紐芬蘭島附近海域,上千名配備步槍、漁槍和棍棒的漁民,開著船來到這冰凍海域,開始在浮冰上獵殺小海豹,僅僅在一個晚上就有1萬5000隻不到6周大的小海豹被棍棒活活打死,他們的皮被剝下來,準備賣到歐洲和中國。加拿大政府宣稱,這是為了保護魚類,以及確保當地居民的生計,但動物保護人士說,這是野蠻行為。

每年初春,西北大西洋的豎琴海豹都會遷移到加拿大紐芬蘭東海岸交配產子,然後撫養小海豹長大。這是自然界野生動物的奇觀,每年3月初,加拿大東部海岸的冰面上布滿了新生的小海豹。海豹寶寶長到兩周大時,便離開母親開始換毛,褪掉白色胎毛,那時它們不過12至14天而已,但這也是漁民開始獵殺海豹的時候。

對海豹的捕殺開始於16世紀,最早人們主要用獲取的海豹油做潤滑油、燃料,在17-18世紀期間,豎琴海豹為歐洲人提供了數百萬桶的燈油和潤滑劑。此外,海豹皮還可以製成十分高檔的皮具。而將海豹油用於保健品和藥品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由於海豹良好的經濟價值,而早期政府又缺乏對海豹捕殺的管理,因此到了20世紀中期,過度的捕殺導致豎琴海豹數量急劇減少,這種狀況引起加拿大政府的重視並開始制定配額以減少對海豹的捕殺。

許多海豹被用槍射殺或被用棍棒擊中頭部而死,場面極為血腥。許多海豹被用槍射殺或被用棍棒擊中頭部而死,場面極為血腥。

1987年加拿大政府曾一度禁止獵殺海豹,但由於海豹較強的繁殖能力,禁止捕殺海豹幾年後其種群數量又開始有了大規模增長,其中生長在大西洋西北的豎琴海豹的種群多達130萬隻,每年增長的數量達到近20萬隻。由於海豹數量的大量增加消耗了太多的魚類,對生態平衡造成了破壞,並且威脅到漁民的生計。鑒於民眾的訴求,加拿大政府採取避孕的人道策略對海豹實行計畫生育,但並不成功。海豹的大量繁殖仍然威脅著當地的生態平衡和漁民的生計。

時至1994年,在與世界綠色和平組織充分協商後,加拿大政府開始批准有計畫地捕殺部分豎琴海豹,由世界綠色和平組織及加拿大的專家,每年對生活在北極圈內的豎琴海豹進行科學而嚴謹的調查、研究,制定當年適當的捕殺數額,同時由加拿大漁業部門對此配額進行嚴格的管理,並在加拿大的紐芬蘭建立了世界上唯一合法的海豹油加工基地。適當的捕殺部分海豹,不僅可以避免海豹的過度繁殖有利於生態平衡,也可以滿足人們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需要,同時也有利於當地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一舉三得的美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