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紋海豹

鞍紋海豹

鞍紋海豹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海豹科、海豹屬,體長1.8m,重約180kg。分布於大西洋和北極海域,即俄羅斯以北,格陵蘭、紐芬蘭、加拿大北部。蟹殖地主要在白海、格陵蘭東、紐芬蘭北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鞍紋海豹鞍紋海豹
鞍紋海豹,鰭足目,海豹科。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Erxleben,1777 。
拉丁文名:Phoca groenlandica。
英文名:Harp seal。
中文俗名:格陵蘭海豹琴海豹
鞍紋海豹,綽號“戀冰海豹”,一生都生活在海冰上或其附近。鞍紋海豹幼仔剛出生時,非常柔弱,全身長滿淡黃色絨毛,兩三天后,黃色褪去,絨毛變得透明光亮,能吸收陽光取暖,同時,因為它與冰雪顏色相仿,因而也是一種保護色。三四周后,幼仔斷奶,透明的皮毛變成灰色,上面長有斑點,這時的鞍紋海豹游泳姿勢很笨拙,只有用前鰭足拍打海水才能漂浮起來,因此人們戲稱它為“拍水海豹”。
春天來臨,“拍水海豹”就向北遷移,與北冰洋附近冰面的其他鞍紋豹會合。遷移途中,有被鯊魚虎鯨吃掉的危險。成年鞍紋豹是游泳健將,能連續屏氣半個小時潛到海面以下180米。有的鞍紋豹每年游近5000千米追逐捕食小魚。
200多年來,人們一直捕獵剛出生的鞍紋海豹,獲取它柔軟的皮毛,直到1988年這種商業性捕獵活動才在大眾呼籲下被禁止。

外形特徵

豎琴海豹成年雄性為亮淺灰或淺黃色,頭部為褐色或黑色,背部和兩側有U形有色斑紋;雌性斑紋不明顯。幼獸灰色,有黑色斑點。
豎琴海豹頭尾長170~190厘米;平均重量120~135公斤。雌性略小。體呈光滑的圓錐形,胸區粗圓。尾短,背腹扁平。全身色白或棕灰。從背部兩肩處斜向尾部有一A形黑色帶,形狀頗似鞍,顏面部通常黑色。雄性頭骨長229mm,雌獸207mm。齶骨後緣凹入呈U形。齒數34。小腸長12.63m,大腸5.5m。

生活習性

豎琴海豹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度過,冬末遷至紐芬蘭附近和格陵蘭及北海繁殖。善游泳。以魚和甲殼類動物為食。天敵包括北極熊、虎鯨和格陵蘭鯊。
豎琴海豹的聽覺和視覺非常敏感,嗅覺不發達,只適合分辨幼仔。通過鬍鬚感應低頻振動,來探測獵物和天敵。

生長繁殖

鞍紋海豹以毛鱗魚等中上層魚和磷蝦等節肢動物為食。2~3月冰上產仔。仔獸平均重11.8kg,被柔軟彎曲的淡黃色毛。哺乳期約12~13天。雌性4—7年,平均5.5年、雄性5.5年性成熟。壽命可達30年。

分布範圍

鞍紋海豹喜群棲,分布於大西洋和北極海域,即俄羅斯以北,格陵蘭、紐芬蘭、加拿大北部。蟹殖地主要在白海、格陵蘭東、紐芬蘭北岸。分兩個亞種:紐芬蘭亞種(P.g groenlandica)、白海亞種(P.g oceanica Lepechin,1778)。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