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皇后》

《瑪麗皇后》

《絕代豔后》(Marie Antoinette)是一部描述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生平的2006年電影,由蘇菲亞·科波拉執導。電影大致以安東妮亞·布拉特所寫的歷史傳記《Marie Antoinette: The Journey》為藍本,並且以“凡爾賽的殞落”(the fall of Versailles)做為結尾。這是繼1938年奧斯卡提名的好萊塢電影《Marie Antoinette》之後,首部以英語發音的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傳記電影。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1770年的凡爾賽宮,正在舉行一場奢華的婚禮。14歲的奧地利公主瑪麗·安托瓦內特,嫁給了16歲的法國王子路易·奧古斯特。

三年前,瑪麗的母親瑪利亞·泰莉莎女王為了與法蘭西帝國停戰,選擇了政治聯姻。而此時11歲的瑪麗還是一位活潑好動、任性而懶惰的刁蠻公主,多方延請的名師也未曾將她變成淑女。即使是從法國請來專職教師,也被瑪麗的小聰明戲弄的團團轉。

三年後的這一天,瑪麗迎來自己的婚禮。哈布斯堡王室和波旁王室將這場婚禮操辦的奢華異常,絲綢和寶石點綴著天使般的少女。馬蹄聲響,維也納空氣中潺潺的音樂聲漸漸變成了法國宮廷上空低吟淺唱的浪漫,面向陽光,14歲的瑪麗摘下飾物,脫掉衣服,用赤裸的身體表明自己從這一刻起不再是奧地利的公主,等待她的是從公主變成太子妃,而後成為法蘭西皇后的命運

新婚之夜,什麼也沒有發生。生理缺陷讓年少的王儲彬彬有禮。無法懷孕的瑪麗背上了卑劣的名聲,不明真相的貴族和民眾指責她不能為法國生下一個王位繼承人。奢華的宮殿一角,她偷偷流下眼淚:在這個把吃飯睡覺洗澡都要按規按矩呈現在每個人面前的荒唐地方,連哭也要哭得如此壓抑。年輕的王子出於補償心理開始任由瑪麗的胡作非為,喚醒了瑪麗內心沉睡的火山,她一生中最奢靡的享樂時光因此開始。精神上的空虛轉化成對物質的瘋狂需求。愛美的天性有了金錢的支持,瞬間壯大。為了巴黎的假面舞會,瑪麗在深夜偷偷溜出宮,在這個沒有人認出她的地方放肆。在舞會上瑪麗邂逅了風流倜儻的瑞典貴族菲爾遜,兩人雖相互傾慕,但瑪麗只留下一個背影便消失了。當晚,路易十五因為水痘猝死。睡夢中的王儲被推上王位成了路易十六。而瑪麗在一夜之間變成了法國王后。一時間歌舞昇平,金壁輝煌的凡爾賽宮中,裙角飛揚的女孩徹夜不眠。狂歡中的人們只看到繞樑笙歌中純真的笑靨,卻看不到華麗背後那一顆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獨靈魂。

路易十六登基後,根治了自己的生理缺陷,王后終於誕下第一位公主。有了女兒的瑪麗開始遠離各種化裝舞會,搬進了凡爾賽宮內的大小特里阿農宮。法國人幫助美國人打了勝仗,在慶功宴會上,瑪麗又看見了年輕的瑞典軍官。路易十六的缺席促成了情人之間的繾綣纏綿……

秋天來臨的時候,王后11月大的女兒夭折。而不久後發生的“項鍊事件”更是讓法國民眾憤怒到了極點,王后的奢靡和自私使國家財政出現巨大的赤字。人們對王室越來越不滿,波旁王朝開始動搖了,這個曾讓整個巴黎傾倒的王后更是被稱作“吞噬了大半個共和國的一頭兇猛的野獸”。人民與皇室的積怨也最終引發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演員介紹

《瑪麗皇后》克爾斯滕·鄧斯特 生於紐澤西,因其特有的美貌,從小便活躍在攝影機前,小時候已拍過幾十個商業廣告。1989年她開始拍電影,在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紐約故事》 (New York Stories,1989)里飾演米亞·法蘿(Mia Farrow)的女兒。此後幾年演了一些沒有給人留下印象的小角色。直至在1994年她被星探發現,參加了《夜訪吸血鬼》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1994)的選角,從五千名候選人之中脫穎而出,才終於在影壇出人頭地,並以本片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為她帶來了無數的表演機會,包括《勇敢者的遊戲》(jumanji,1995), 《搖尾狗》 (Wag the Dog,1997)等。2000年出演《魅力四射》 (Bring It On,2000),其日漸青春迷人的風韻也確實魅力四射。2002年出現在賣座大片《蜘蛛俠》中,扮演蛛蛛俠的美麗女友,也因此迎來事業的又一個高峰。2006年與老搭檔索菲亞·科波拉合作《瑪麗皇后》,2007年她又出現在《蜘蛛俠3 》中。

幕後製作

【從《迷失東京》到《瑪麗皇后》】

索菲亞·科波拉一直醉心於18世紀的法國歷史,在她心中,凡爾賽宮不再是一座宮廷建築,而是一個國家歷史的濃縮。而對於紅顏薄命的瑪麗,科波拉則多了一份同情。在她看來,用七年的時間來等待一段真正的婚姻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人們只會記得那個少不更事的皇后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沒有麵包,他們為什麼不吃蛋糕?但事實上,瑪麗只是君主制度的一隻替罪羊,沒有人會去關注讓一個女孩變得如此奢靡的原因,這部影片可以讓觀眾看到瑪麗的另一面。《瑪麗皇后》側重駁斥之前歷史學家對這位悲劇皇后的誤解,力圖全面客觀地表現這位無心政治,只會享樂的瑪麗·安托瓦內特的短暫一生。

索菲亞·科波拉的劇本都有“憂鬱”的元素,這是她比較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儘管她本人並不憂鬱。改寫安東尼婭o弗雷澤的小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科波拉將劇本集中在瑪麗在凡爾賽宮中的那一段日子。開始於14歲嫁到法國,截至於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那個時候的瑪麗剛過而立之年。她的劇本所關注的不是歷史對瑪麗的評價,而是宮廷中這些年輕人的活力和感染力,能夠讓觀眾融入其中,一起去回溯那段奢華的歷史。科波拉試圖用自己的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既然觀眾看《迷失東京》能夠像置身東京一樣,那么我想這部影片也同樣能夠讓觀眾如同進入凡爾賽宮中一樣。”

《瑪麗皇后》《瑪麗皇后》

【歌舞昇平】

感謝索菲亞·科波拉,因為在這部《瑪麗皇后》中,我們看不到太多的悲劇。雖然我們已然知道這位法國皇后最終的歸宿,但我們還是更希望看到那個裙裾飛揚的開心佳人,而不是狂熱革命者斷頭台上無奈的祭品。誘惑的妖嬈、艷麗的服飾和上層貴族無休止的派對,真實的還原了18世紀末期法國宮廷的奢靡,用一種近乎調侃的方式勾勒出絕世紅顏瑪麗長不大的前半生。

值得一提的還有音樂。雖然是一部講述18世紀宮廷故事的影片,但影片的配樂讓很多地方看起來更像是現代的MTV。80年代的搖滾樂、鮮艷的畫面加上快速的鏡頭切換,賦予了18世紀宮廷舞會一種全新的風格,正如科波拉所塑造的這個全新瑪麗,可以說她這次對古裝影片配樂的新嘗試也是相當成功的。歡鬧的節奏,明快的舞步。也許應該歸功於《迷失東京》,科波拉成功的將更多的觀眾帶進了影院,來欣賞法國大革命血雨腥風前最後的寧靜。被淡化了的宮廷爭鬥、看似調侃般的政治傾軋和皇后私生活的桃色緋聞,法蘭西帝國搖搖欲墜的江山成了一幕巨大的“背景牆”,那上面演繹的是一段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歷史”。

科波拉鏡頭下的瑪麗大多數時間是快樂的,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一部重現歷史頗有政治深度的史詩片,科波拉刪除了瑪麗最後悲劇性的結局,放縱的青春、無味的愛情、奢華的宮廷生活,科波拉眼中的瑪麗只是一個被捲入歷史洪流中的無助女孩,她快樂、率真,卻又任性、不懂人情世故,也許法國人不會喜歡這樣的瑪麗,因為她與如今的帕里斯·希爾頓倒是很相似。

《瑪麗皇后》《瑪麗皇后》

花絮

·投資4000萬美元的《瑪麗皇后》是索菲亞·科波拉的第3部電影,也是她獲得預算最多的一次。

·索菲亞·科波拉一直專注於獨立影片的製作,《瑪麗皇后》早在《迷失東京》之前就提上了日程,但龐大的預算成為改編的最大障礙。

·科波拉選擇了安東尼婭·弗雷澤2001年出版的傳記小說《瑪麗·安托瓦內特:旅程》(Marie Antoinette:The Journey)作為改編對象,而非史蒂芬·茨威格撰寫的經典傳記:《斷頭王后:革命與婚姻的雙重悲劇》(Marie Antoinette:the portrait of an average woman)。因為後者對瑪麗皇后的刻畫角度更偏重於政治和歷史,而前者則更具有人物觸感。

·凡爾賽宮的實景拍攝是本片的一大亮點,索菲亞·科波拉史無前例的獲得了凡爾賽宮的拍攝許可。

·在影片拍攝的十二周內,每周一當凡爾賽宮不向公眾開放的時候,在宮內都可以看到攝製組忙碌的身影。

·“鏡子大廳”的維修工作要一直持續到2007年才會最終完成,但科波拉還是獲得準許進入其中,以真實的背景完成影片裡最奢華的一個場景。

精彩劇照

《瑪麗皇后》《瑪麗皇后》
《瑪麗皇后》《瑪麗皇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