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女王號

瑪麗女王號

1931年12月11日,瑪麗王后號郵船開始動工。 如同法國的八萬噸級巨輪諾曼第號一樣,瑪麗王后號也是一艘現代化的郵船。 1947年7月31日,瑪麗王后號進行了戰後首次橫渡大西洋的客運航行。

簡介

瑪麗女王號瑪麗女王號
這是戰前歐洲上流社會歌舞昇平的奢華生活達到頂峰時的產物,是一座浮動的海上皇宮。前的橫渡大西洋航線,有很多公司參與運營。但是最重要的幾個競爭對手在英、法、美、德、意之間。它們的郵船之間展開了爭奪橫渡大西洋最快速度的藍飄帶獎爭奪戰。英國的冠達輪船公司,以擁有眾多大型的快速郵船而著稱。但是在30年代早期,隨著德國的不萊梅級、義大利的國王號、法國的法蘭西島號等郵船的投入運營,冠達公司原有的茅利塔尼亞阿奎坦尼亞伯倫加利亞等舊船顯得力不從心。此時,獲悉法國人正在建造79000噸的諾曼第號超級郵船,因此,冠達公司決定建造一艘噸位上破紀錄的大船。 1931年12月11日,瑪麗王后號郵船開始動工。 冠達公司在為新船命名的時候,曾經向英王喬治五世徵詢意見,將這艘超級巨無霸的郵船用大英帝國最偉大的女皇——維多利亞的名字命名。 喬治五世倒是舉賢不避親,很乾脆地向冠達公司建議,用自己妻子瑪麗王后的名字為其命名。 1934年9月26日,長1018英尺,排水量達80174噸的瑪麗王后號在蘇格蘭克萊德班克的約翰·布朗公司船廠下水。英王喬治五世的遺孀——瑪麗王后親自出席了這艘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巨船的下水典禮,並用香檳為它祝福。 如同法國的八萬噸級巨輪諾曼第號一樣,瑪麗王后號也是一艘現代化的郵船。但是她的內部裝修不象諾曼第號那樣採用那么多現代派手法。傳統的英式裝潢使得她無論從外表上還是從內部看上去都顯得豪華、舒適。 總之,排水量81000噸的瑪麗王后號,很快就成為追求時髦的歐美貴族富商社會名流們趨之若鶩的目標。

歷史

1936年5月25日,英王愛德華八世、瑪麗王太后、約克公爵夫婦、伊莉莎白公主、肯特公爵夫婦和格洛斯特公爵夫人參觀了瑪麗王后號,冠達公司在迎接皇室成員訪問的同時,對外宣布瑪麗王后號的處女航日期定在該年七月。7月1日,瑪麗王后號在拖船的環繞下緩緩離開南安普敦港碼頭,開始了前往紐約的為期四天十二小時二十分鐘的航程。 戰前的黃金時代,瑪麗王后號不斷穿梭於南安普敦和紐約之間,船上的乘客名單,就如同歐洲要人名錄一樣。 1938年8月,它從法國的諾曼第號郵船手中奪過了橫渡大西洋速度最快的藍飄帶獎。 二戰的爆發打碎了歐洲上流社會紙醉金迷的生活。大英國協需要大量徵召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和南非的部隊,參加保衛歐洲大陸盟國和英國本土的戰鬥。海軍部的目光,投向了規模巨大、航速驚人的兩艘皇后級郵船上,發現她們是再理想不過的運兵船。 1939年8月30日,瑪麗王后號滿載2332名旅客,從南安普敦出發,進行和平時期最後一次穿越大西洋旅行。9月3日,接到英國向德國宣戰的通知後,它迅速採取了之字形航線,以規避德國潛艇的伏擊。英國人不想失去這艘大英帝國商船隊的王冠。 抵達紐約港後,瑪麗王后號奉冠達公司總裁塞繆爾·冠達爵士的命令,停泊在紐約港待命,等待晦暗不明的戰爭形勢明朗起來。1940年3月7日,從英國逃脫,躲避德國空軍炸彈轟炸的伊莉莎白王后號也抵達紐約。同它們一起在紐約靜靜等待的,還有因為法國船東的命令而滯留在紐約港的超級巨輪——諾曼第號。 這個時候,兩艘王后級的巨輪已經奉命更換成了大西洋灰色的戰時塗裝。法國的諾曼第號則沒有更換和平時期白-黑-紅的大型郵船標準色。紐約警察局在這三艘巨輪周圍設定了嚴密的警戒線,以免蘇聯資助的左翼組織或者德國資助的右翼組織煽動碼頭工人發動反英示威,對這三艘船進行破壞活動。呵呵,在破壞英國抗戰努力方面,蘇聯無所不用其極,絲毫沒有預料到一年之後它被迫向英國求援開闢第二戰場時的窘樣。 等待的時間並不是很長。1940年3月1日,英國政府正式向卡納德公司發出通知,徵召瑪麗王后號和伊莉莎白王后號。3月20日,瑪麗王后號接到通知,前往澳大利亞接一批部隊登船。此前一天,擔任同樣任務的卡納德公司茅利塔尼亞號郵船也悄悄地駛出了紐約港。在悉尼港,瑪麗王后號接受了戰時改裝。所有的高級家具、護牆板、帷幔、油畫、吊燈、地毯……全部被拆除。船艙內的油漆也被打磨光。之後,5000名澳大利亞士兵登船,前往歐洲和北非戰場參加戰爭。在這之後,瑪麗王后號就不斷地穿梭於悉尼港和蘇格蘭的Gourock港之間。 澳大利亞的戰略安全保住之後,瑪麗王后號前往大西洋,從美國向英國運送士兵和戰爭物資。邱吉爾也曾經化名“瓦爾登上校”搭乘這艘船前往美國.在瑪麗王后號前往澳大利亞後,伊莉莎白王后號在紐約的托德船廠就地進行了改裝。1940年11月,它前往新加坡,在那裡添加了一些防空武器,增加了鋪位。11月3日,皇家海軍正式將其列為運兵船。之後的五年中,它就一直穿梭在大西洋,從美國、南非運送大量的人員和武器裝備到英國。 1943年10月2日,一個離奇的事故發生了。從紐約返回英國途中,瑪麗王后號在愛爾蘭血岬(Bloody Forehead)外海與英國的庫拉索號輕巡洋艦相撞。庫拉索號是英國1916年建造的“穀神”級輕巡洋艦,排水量5020噸,5門6英寸主炮。當時它在擔任瑪麗王后號的護航艦。為了規避德國潛艇,兩艘船象跳交際舞一樣,不斷地在洋面上走Z字航線。結果發生了碰撞。5000噸級的艦船與80000噸級的艦船相撞,結果可想而知。庫拉索號被攔腰撞斷,就象被大海咕嚕一口咽下去了一樣,在幾分鐘內便迅速沉沒了。在蘇格蘭的港口檢查之後,決定讓瑪麗王后號帶傷到美國修理。在波士頓船廠,瑪麗王后號船頭的損傷很快就被修好了。 隨著德國的投降,歐洲戰事的結束,從1945年5月開始,兩艘王后號郵船又開始送歐洲戰場上的美國大兵回家。這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士兵復員工作。戰後,冠達爵士因為他的公司所提供的郵船對戰爭的突出貢獻,被授予騎士頭銜。 隨後,瑪麗女王號在英國開始重新裝修,恢復郵船的身份。整套的高級家具、地毯、硬木護牆板、吊燈、黃銅裝飾、壁畫、雕塑、游泳池、酒吧……又都回到了船上。 由於戰爭期間的卓越表現和非凡經歷,戰後搭載這兩艘船橫渡大西洋的乘客更多了。1947年7月31日,瑪麗王后號進行了戰後首次橫渡大西洋的客運航行。 但是,這樣的日子終究是好景有限。從60年代開始,隨著波音707和747、道格拉斯DC8、洛克希德L1011等大型噴氣式飛機的投入運營,它們逐漸地奪走了大型郵船們絕大部分的旅客。瑪麗王后號開始出現高額的虧損,最後終於被報界評價為“喝醉了酒、大把胡亂花錢的老貴婦人”。1967年,飽受虧損之苦的冠達公司決定讓王后退役。 退役後的這兩艘船,命運截然不同。瑪麗王后號被美國人用350萬美元的價格(不幸或萬幸的是,比一個日本拆船商多出50萬美元)購買,永久停靠在加利福尼亞州長灘,改建為“瑪麗王后號旅館”。並於1979年參加了記錄片<<S.O.S TITANIC>>的拍攝.一直到今天,這個旅館都是南加州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