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心草

護心草

護心草一年生草本,高2-25cm。鬚根眾多。稈叢生,三棱形,平滑。葉長於或短於稈,寬1-2.5mm,葉鞘紫紅色。葉狀苞片3-6,基部寬,遠長於花序。聚傘花序極短縮成卵狀球形,直徑5-15mm,有多數密集小穗;小穗卵形或披針形,長3-4mm,寬1.5mm,淺黃白色,上部有黃白色條紋,有3-5脈,背面龍骨狀,先端有短尖;雄蕊2,稀1,花葯長圓形;花柱長,柱頭2,少為3,有黃色疣狀突起。小堅果狹長圓形,有三棱,長約1mm。花、果期6-9月。

護心草 護心草
護心草 一年生草本,高2-25cm。須眾多。稈叢生,三棱形,平滑。葉長於或短於稈,寬1-2.5mm,葉鞘紫紅色。狀苞片3-6,基部寬,遠長於花序。聚傘花序極短縮成卵狀形,直徑5-15mm,有多數密集小穗;小穗卵形或披針形,長3-4mm,寬1.5mm,淺黃白色,上部有黃白色條紋,有3-5脈,背面龍骨狀,先端有短尖;雄蕊2,稀1,花葯長圓形;花柱長,柱頭2,少為3,有黃色疣狀突起。小堅果狹長圓形,有三棱,長約1mm。花、果期6-9月。

植物信息

護心草護心草

藥名:護心草
別名:附心草
漢語拼音:hu xin cao
英文名:Herb of Michel Galingal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perus michelianus(L.) Link[Scirpus michelianus L.]
拉丁文名:Cyperus Michelianus; Herba Cyperi Micheliani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莎草科植物
藥用部位:鏇鱗莎草的全草。
考證:出自《四川中藥志》。
科屬分類:莎草科
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鏇鱗莎草的全草。
歸經:肝;脾經
功效:行氣養血;調經
功效分類:行氣藥;調經藥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
藥材性狀:乾燥全草皺縮成團塊狀,長可達25cm。莖稈綠色,三棱形,平滑。葉線形,長於或短於莖稈,捲曲,葉鞘綠紫色。聚傘花序極短縮成卵狀頭形,直徑5~15mm,具多數小穗,小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4mm,具10~20花。鱗片膜質,長圓狀披針形,螺鏇狀排列。小堅果三棱狀狹長圓形。氣微,味辛。以莖葉多、色綠者為佳。

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水邊、路旁、潮濕空曠處。
採收和儲藏:8-9月結果時採收,洗淨,曬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黑龍江河北江蘇安徽浙江河南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藥理功效

性味歸經:辛、淡、平、無毒。
①《分類草藥性》:“性熱。”
②《四川中藥志》:“味淡辛,性平,無毒。”入二經。

功用主治:經痛、經期提前:護心草、水案板等分,炕乾研粉。每次四錢,煮撈糟服。(《重慶草藥》)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4~1兩;或研末。常用量9—15克。
①《分類草藥性》:“養血調經。”
②《四川中藥志》:“行氣調經。治婦女月經期腹痛及經行愆期,或一月二至三次者。”

選方:
①治月經痛:護心草、水案板各適量。研末。在月經來前二、三天,用溫開水送服。
②治氣滯肚痛:護心草一兩,十八症五錢。水煎服。
③治跌打傷痛:護心草一斤搗爛,加酒四兩拌勻,絞取汁二兩次;渣敷傷處。
④治刀傷出血:護心草適量,搗爛敷傷處。(性味以下出《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風濕骨痛:護心草、透骨消、大葉南五味各適量,共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養血調經。
2、《四川中藥志》:行氣調經。治婦女月經痛及經行愆期,或一月二至三次者。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