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橋街道辦事處

謝橋街道辦事處

2011年1月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於同意將銅仁市謝橋街道行政區域劃歸萬山特區管轄的批覆》(黔府函〔2011〕3號),將謝橋街道辦事處(大坳村除外)劃歸萬山特區管轄。根據《萬山謝橋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謝橋新區作為萬山特區異地轉型承接區,將建設成集政治、商業、金融、居住、科研、旅遊、休閒等綜合功能於一體的山水園林城市,是萬山特區的政治文化與商業中心,同時還是“大銅仁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理概況

謝橋街道辦事處謝橋街道辦事處

謝橋街道辦事處位於萬山特區東北部,是銅仁市的南大門。東與銅仁市漾頭鎮、六龍山鄉、特區敖寨鄉相連,東南同銅仁茶店鎮接壤,西與銅仁市魚塘鄉、河西辦事處桐木坪鄉交界,北與銅仁市環北辦事處毗鄰。轄區位於東經109°5′—109°19′、北緯27°33′—27°43′之間,東西長19公里,南北寬17公里,行政區面積是103.01畝,耕地面積:44312.0畝。

轄區的地貌以低丘谷地為主,屬喀斯特地形脆弱環境。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1-17.5℃,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其氣候特點是:春溫多變、夏季炎熱、秋溫速降、冬季低溫,冬夏較長,春秋較短,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達300天以上。全年日照時數1200小時,霜期35天左右。全處有謝橋河,龍洞河、楚溪河、石竹河從境內穿過,水資源豐富,屬長江流域源江水系。

行政區劃

謝橋街道辦事處下轄8個村分別是龍門坳村,牙溪村,撻扒洞村,石竹村,瓦屋坪村,謝橋村,楚溪村,唐家寨村,和1個謝橋社區居委會,共84個村民組。境內居住著七個少數民族,即漢族回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瑤族畲族,全處現有耕地2954.12公頃(稻田1381.09公頃,旱地1573.03公頃),園地91.77公頃,林地6481.36公頃,森林覆蓋率42.3%(封山育林面積8062畝),牧草地768.23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59.8公頃。

特色產業

謝橋街道辦事處的特色產業有龍門坳村的金秋梨、萬山特區退伍軍人竹鼠養殖基地、淨土葡萄基地 。

龍門坳村的金秋梨樹苗是2004年栽種的,2006年開始掛果,全村栽了1500畝金秋梨樹苗。龍門坳村的金秋梨香甜可口,皮薄肉細,吃過的人都會認誰龍門坳村的金秋梨買。有單位直接和村幹部聯繫,形成了訂單農業。

經濟發展

謝橋街道辦事處謝橋街道辦事處

2008年,全處糧食總產量為10056噸,油料總產量1034噸,蔬菜總產量4620噸。完成七處水稻、蔬菜、玉米高產栽培示範點總計350畝,輻射帶動3000餘戶農戶科學種植。發展經果林500餘畝。新建沼氣池100口,新增受益人口450人。完成測土配方施肥土壤取樣137袋。

機耕面積達到3300畝。各項惠農補貼落實到位,發放各項補貼4130戶,兌現補貼資金258.7萬元,惠及率達100%。大力發展養殖業。全處發展規模養殖戶71戶,生豬存欄達15187頭、母豬存欄1120頭、耕牛存欄2305頭、山羊存欄2568隻、家禽存欄69516隻(羽),水庫養殖面積達170畝。完成“能繁母豬”保險和動物重大疫病防疫工作。

協調金融部門為30餘戶養殖大戶申請40餘萬元貸款。林業工作方面,完成2002年、2003年、2005年5500畝退耕還林保存率檢查驗收以及錢糧兌現工作。自用材及雪凝材共出1871立方米。全面完成集體林權證發放工作。完成32000畝公益林界定工作。
2010年,全處實現社會總產值1447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完成7885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65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10元。

基礎建設

銅玉高等級公路從辦事處境內穿越而過,謝橋至桐木坪和謝橋至六龍山通鄉油路、金鱗大道、楚溪工業園區主幹道以及各村通村公路形成了我處的主要交通樞紐。蓄水水利設施30處,總蓄水量2160萬立方米,有瓮坑、甘溪、大陰塘三座較大型的水庫,其中瓮坑水庫是銅仁市第二大水庫,蓄水量達690萬立方米。

2008年,投入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65萬元,完成石竹、龍門坳、沈家三處人畜飲水工程,解決3073人飲水困難問題。加大公路建設和養護力度,投入資金38萬元修通石竹大橋引橋公路、大坳、撻扒洞村組公路。投入資金11萬元維修大坳、龍門坳、瓦屋坪、唐家寨村級公路28公里。金鱗大道在我處轄區內全線貫通。完成謝橋至六龍山(謝橋段)油路改造工程。

2000年至2008年,投入資金157萬元建人畜飲水工程16處,解決4000餘人飲水問題。建有堰渠約40公里。94個村民組有74個村民組安裝了自來水。有龍門坳龍洞、瓦屋坪龍洞電站2座,總發電量60萬千瓦。

自然環境

謝橋街道辦事處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尤其以撻扒洞村的“長壽村”而馳名。長壽村屬典型喀斯特地貌,崇山峻岭間古木參天,鬱鬱蔥蔥,村在林中,林在村間;山中大小溶洞千變萬化、相連成群,其景到底有多深遂,其神到底有多奇,正等我們去揭密;山澗處處清泉汩汩,飛瀑時現時隱,畫眉競喉、幽蘭飄香;山腳眾湖泊水平似鏡,碧綠如玉。撻扒洞村冬暖夏涼,民風純樸,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酷似陶潛神筆下的“桃花源”。

文化旅遊

撻扒洞撻扒洞

撻扒洞距謝橋辦事處8公里處,周圍石山壁立,流水瀉瀑。雜花間野草相映成趣,森林與水庫連天一碧。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到處綠樹成陰,形成一個天然氧吧,長壽老人多和這裡的山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2000年10月13日,撻扒洞村經國家老齡委批准掛牌為銅仁市第一個“長壽村”。

金錢桿又名霸王鞭、趕山鞭,在民間又名“蓮花鬧”,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傳承下來的一種特殊的土家民族民間舞蹈。

相傳在秦末楚漢戰爭時期,西楚霸王項羽武藝超群,善於使鞭,深得百姓崇拜。項羽死後,荊楚之地的百姓為紀念他,便模仿其舞鞭的形象來展示自己的威武和勇敢。

金錢桿金錢桿

金錢桿經過不斷傳承發展,更多地演變為歌頌幸福的生活和甜蜜的愛情。打金錢桿時,邊打邊跳邊唱,兩人互相對視舞蹈表演,或一前一後,或一左一右唱跳,堪稱“中國南方二人轉”。

既可自娛自樂強身健體,又可登台表演,是當地民眾特別喜愛的娛樂方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