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辦事處

河西辦事處

文筆洞是銅仁城區著名的佛教聖地,追溯其建寺的歷史,已有400年。 1998年,經上級批准,正式命名文筆洞寺廟為“文筆洞回龍寺”。 回龍寺不僅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也是參觀銅仁歷史文物的場所。

概況

銅仁市河西辦事處位於秀麗的錦江河西畔,是中共銅仁地委、行署所在地,也是銅仁市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轄區總面積44.48平方公里,轄4個村,6個社區居委會,53000多常駐人口,耕地面積4460畝。
河西辦事處聚居有侗、苗、回、土家等25個少數民族,境內交通便捷,通訊發達,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是銅仁市最大的建材加工、商品批發銷售基地。近年來河西辦事處進一步清理髮展思路,提出了“站在全市謀發展,輻射全市搞服務”和“走前列、當標桿、作表率、樹形象”的發展口號,積極發展沿城、沿路、沿江“三沿經濟”,壯大發展商貿業、建材業、餐飲業、娛樂業“四項產業”,努力打造全市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個中心”,經濟實現了跨越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全面進步。2009年,地方生產總值(GDP)完成21760萬元,糧食總產量達4882噸,肉類總產量119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5650元。人口計生工作連續十一年列全市第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富有成效,文教、衛生事業齊頭並進,城鄉統籌發展躍上新台階,“三個文明”建設取得可喜成績。原柳陽村被評為“全國尊老愛幼模範村”,廣場社區居委會被中央五部委授予“全國學習型示範社區”稱號,茅溪村被評為“全區文明村寨”,老“紅旗”村“雙江”蓄勢待發,新“小康”村“新華”後來居上。

景點

文筆峰

在銅仁城的西郊有一座高山,山上有一座六棱七層白塔。那山就是文筆峰,古稱正人峰。那塔就是銅仁知府馮翥鵬主持修建於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重建於2002年的凌雲塔,高27米。行至文筆峰下,一抬頭就看見了半山腰那座巍峨輝煌的寺廟——回龍寺。
要去回龍寺,需從徑兩旁的樹蔭下穿過,沿階梯一步步往上登去。一路上,可充分體會到銅仁進士萬士英所描寫的“岩崖高閣倚雲端,削壁嶙峋路幾盤;故木四時行客蔭,奔濤六月逼人寒”的氛圍。
回龍寺緊倚文筆洞而建。文筆洞是一個深三十來米的天然石洞,因其狀如牛角,原名牛角洞。洞內奇形石鐘石乳遍布,石泉清涼甘洌。明嘉靖年間,郡人陳珊常年在洞中讀書,於嘉靖三十二年高中進士,成為本郡第一位進士,官授山東兗州同知,其子陳揚產也於萬曆二年進士及第,另七子二孫二曾孫也先後中舉,時人始將牛角洞易名文筆洞。文筆洞是銅仁城區著名的佛教聖地,追溯其建寺的歷史,已有400年。明萬曆四十年(一說三十八年),為鎮壓反叛的地方武裝,都督鄧鍾任貴州總兵,屯兵銅仁,駐正人峰下。次年其子鄧光沅卒,葬文筆洞側(今殘冢尚在,祭器仍存)。為求得菩薩的庇佑,鄧鍾於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迎觀音大士像於洞中,在洞口建了亭欄,名青蓮界,並在洞側建了鎮江閣。時任貴州按察司僉事劉觀光曾為青蓮界作了《青蓮界序》,稱在文筆洞“憑欄縱觀,雙江如練,層城如霞,俱在睫中”,並作《鄧道鳴元戎召集青蓮界共賦》詩二首,其一雲“淨土莊嚴大士蓮,偶來覽勝一參禪。開林寶樹低枝日,擘石神工啟洞年。刁斗不鳴經梵響,烽煙長寢佛燈懸。周旋鞭弭還嘉會,莫惜深杯負勝緣。”鄧鍾也作了《文筆洞成邀劉觀光觀察集青蓮界同韻》和詩:“寶剎玲瓏佛日懸,使君白雪映青蓮。開工削就臨池筆,地脈翻成洗硯泉。萬壑風霞憑檻外,千家煙火舉杯前。他年片石還堪憶,何事硯山空自憐。”劉觀光的序及劉、鄧的唱和詩至今猶刻留在文筆洞內的石壁上,成了不可多得的文物。除了劉觀光的《青蓮界序》及劉、鐘的唱和詩外,文筆洞內尚有眾多的摩崖石刻,如明崇禎二年銅仁知縣顏師孔所書《重飾洞內佛像記事》及詩,清乾隆十二年增修文筆洞募化功德碑,民國年間的各界人士題字等。
青蓮界毀於何時已無可考。後幾經兵、匪、火等天災人禍,古剎數度被毀損、重修、改建,明崇禎二年、清乾隆十二年、道光、同治年間、民國二年都曾加以修繕,寺名亦自青蓮界至準提閣、鎮江閣、牛角庵、銀箔庵等數度更易。明萬曆二十六年銅仁進士萬士英曾有《題文筆洞銀箔庵》詩云:“嶙峋絕壁俯井泉,新構居然別是天。玉屑紛飛郢市雪,彩毫爭吐華山蓮。杯中二水環雙練,袖底千峰抹一煙。欲向此中時習靜,翻憐未了向平緣。”文筆洞寺廟雖然歷經滄桑,但是數百年來香火不斷,成為一方勝景。
1995年,住持心機法師四方化緣,著手改建新寺。1996年,回龍寺的主體工程大雄寶殿奠基,大雄寶殿為翹角檐古式建築,共有四層,占地600平方米。1998年,經上級批准,正式命名文筆洞寺廟為“文筆洞回龍寺”。2010年,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一城大和尚為回龍寺題寫了寺名。回龍寺現該寺即將著手山門、護欄、亭子、階梯等建設,預計回龍寺的總體占地面積二千餘平方米。
回龍寺不僅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也是參觀銅仁歷史文物的場所。文筆洞內安放有連座高3米的漢白玉釋迦牟尼坐像和連座高2.5米的漢白玉觀音大士坐像各一尊。回龍寺還收藏有明萬曆年間鑄造的供養人一尊和四角象方頭尊一個;鑄於明萬曆三十八年的重百餘斤、鑄有高鼻凸目人鍾鈕的鐵鐘一口;清同治時期功德碑一塊及民國初年銅仁縣長盧熙等人發起捐建寺廟的功德殘碑等珍貴文物。在回龍寺旁,有鄧鐘的兒子鄧光沅墓、明封朝議大夫郭繼山墓、生於乾隆庚子年(1780年)圓寂於清道光丁未年(1847年)的臨濟宗第三十八世興祝明山老和尚墓;山頂有凌雲塔,登塔瞭望,古城風貌盡收眼底。回龍寺的左側百餘米外則是烈士陵園。
經常到回龍寺里過宗教生活的近百人,常來的信教人員數千人,在本寺皈依的居士達兩千多人,每年的觀音法會時前來朝聖拜佛的人員多達二三萬人。該寺日常開展各種祈福、消災、超度活動,併到周邊地區的寺廟舉行早晚課、祈福消災法會、施放焰口、開光等佛事活動,法會活動遠及廣州、深圳、濟南、南昌、懷化、洪江、麻陽、貴陽、遵義等地,並聯繫了多倫多、溫哥華、東京、八王子、香港到地的華裔來本寺作祈福消災法會。
漫步在文筆峰,徜徉在回龍寺,遠望四周音符般起伏的山巒,看著銅仁古城一片片聳立的現代化建築,聽著兩江濤聲和車笛的交響鳴唱,想起文筆峰迴龍寺的今昔,心裡不禁又湧起了當知府的銅仁人喻濤《經文筆山下懷古》的詩句:出城緩步渡江澎,一徑荒涼入暮雲。茅店疏林人寂寂,板橋夕照水瀠瀠。野狐當路啼殘壘,石馬誰家臏斷墳?舊日刀槍零落盡,不堪重問故將軍。

三江公園

夢幻錦江,已漸漸揭開神秘的面紗。
銅岩從一開始到現在已經經歷過三次改造了,一次比一次壯觀。
夢幻錦江燈光聳入雲霄。

三江公園三江公園
圖文整理:曾了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