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西施故里

諸暨西施故里

諸暨西施故里是一個位於紹興地區的國家級旅遊景點,以西施文化為主題的景區。

景區簡介

西施故里旅遊區是紹興地區唯一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五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目標以西施文化為主題,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風情,將本區域建設成為一處自然風光優美、文化內涵豐富、遊覽設施健全、經濟效益良好、具有時代活力的風景遊覽勝地。

整個旅遊區規劃總面積1.85平方公里。按功能劃分為一軸一心六區。一軸為南北穿越整個旅遊區的浣江遊覽帶,一心指已有一定規模的西施殿景區,六片指主入口管理區、鸕鶿灣古漁村景區、古越文化區、美苑休閒娛樂區、三江口濕地生態保護區、休閒度假區。

歷史文化

美女西施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西施故里就在諸暨市城南薴蘿山下,浣紗江畔。西施生於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當時諸暨乃越國都城(後遷會稽)。

景區

公元494年吳越交戰,越敗於吳,越王勾踐被迫屈膝求和,攜妻將臣入吳為質三年。勾踐歸國後,發誓洗刷這奇恥大辱,於是採用文種提出的“美人記”。幾經尋覓,終於“得薴蘿山賣薪女西施”。西施,姓施,名夷光,“父鬻薪,母浣紗”,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勾踐選到西施後,獻於吳王,吳王大悅:“越貢西施,乃勾踐之盡忠於吳之證也。”從此沉湎於酒色不能自拔,越國卻上下一心,勵精圖治,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打敗了吳國。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薴蘿下修建了西施殿。

唐開成年間(公元836-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寫下“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的詩句;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現在的西施殿於1986年奠基,1990年10月7日落成, 景區占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台、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沉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

成。西施殿景區在重修過程還從民間徵集了12000餘件從老式民居上拆下來的古建築構件, 其中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精美,工藝水平高超。經過設計者的精心搭配,合理利用,無疑大大增強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使它更具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

景區概況

主入口景區

浣紗江景帶

以浣紗江為主軸的濱水景觀區。以沿水上遊覽線觀賞兩岸景觀為主要內容,以安排坐江垂釣、參與鸕鶿捕漁、夜放河燈等為主要活動的遊覽區

鸕鶿灣古漁村景區

以現存鸕鶿灣村為核心,包含金雞山全部。本區是以自在生長的古街區、鄉村廣場、古村落、戲台、茶樓、水塘、古井、宗祠等構成漁村骨架為景觀內容,以瀏覽、參觀、捕魚、越劇表演、品嘗特色小吃、購買特色產品等活動為主的遊覽區。

古越文化區

以紀念越王允常為主要內容,以古越文化為主要展示題材,展覽古代兵器劍矛、戰車、戰馬,表演古越樂舞等;同時附設諸暨名人文化苑、重大史事雕刻群,系統介紹古越文化。

美苑休閒娛樂區

金雞山南側規劃以美作為表達主題的景區,設定一系列場館和優美的外部環境來安排現代人對美的理解。主要活動內容可概括為美膚、美體、美心。提供運動健身、修身養性、休閒娛樂等功能,設有健身館、游泳池、麗人坊、服飾館等。

在西南部沿花園布置三棟賓館建築,按四星級標準建設,解決景區的住宿問題。建築採用散點狀布置,以水系將彼此聯繫起來,錯落有致的與植物、水體結合,形成豐富的室內外空間和優美的外部環境。建築採用院落式布局,以粉牆黛瓦的當地民居為藍本,高度控制在 3層以下,建築密度控制在13.5%以下。

三江口濕地生態遊樂區

濕地生態環境為主要景觀內容,引入水、船、蘆葦、樹屋等特有元素,創造具有鄉野特色的濕地遊樂場所。適當安排蘆葦盪迷宮、露營、觀鳥等活動內容。

休閒度假區

選擇在浦陽江和開化江所夾的帶狀用地內開闢為休閒度假用地,此

處環境幽雅,空氣新鮮,植被良好。 該區相對獨立,擬在沿開化江 30-50米範圍內規劃為景觀林帶,以自然群落式綠化完善浣紗江景帶。景觀林帶南側引水入園,通過對水系、地形、綠化的綜合組織,圍合出三組度假別墅組團空間。園區中心軸線設會所、GOLF練習場、服務用房等配套設施。度假別墅建築為一、二層,粉牆、灰瓦,水體林木相結合,建築密度控制在10%以下。

中國歷代名媛館

是一處具有江南特色的庭院式仿古建築,位於西施故里旅遊區的入口區域,占地面積6521平方米,是目前國內罕有的以中國歷代著名女性為主題的展覽館。展館以展示女性真、善、美為宗旨,共選擇了100多箇中國古代女性人物,按人物特徵分為四大美女、傳說中的神女、青史百家、才情淑女、巾幗英烈、四大民間故事、百美廊七個單元,其中四大美女是整個展館的核心。此外名媛館內還設定有《浣紗記》磚雕照壁、十二花神庭院小品等靜態景觀和編鐘樂舞動態展示項目。

中國歷代名媛館屬於非博物館類展館,雅俗共賞是它的基調,所以在設計過程中將始終兼顧藝術性和參與性。館內各單元人物使用不同材質和多種工藝來塑造,許多人物都會在聲、光、電技術手段的配合下,在特定的藝術場景中展現她們的故事。如果說現代技術的運用使名媛館的歷史氛圍更為濃厚,也更具觀賞性;那么動靜相宜、空間多變、虛實結合、構思巧妙的整體布局則會把相對靜止的人物形像引入到活力四溢、意境深遠的動態場景之中,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人物活動的歷史瞬間;而多門類的人物塑造工藝也將會使建成後的名媛館成為一個美輪美奐的女性藝術形象之集大成者。

范蠡祠

主要以范蠡軍事政治才能和商業才能及生平業績為主要展示內容、以其它相關人文故

景區

事為襯托。全部建築由范蠡祠及財神廟、魁星閣三星廟(暫用名)等相關建築組成,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60平方米,正殿內塑高3.5米范蠡全身銅像一座,銅像背後牆面用木條仿竹簡形式,再現《史記》中記載范蠡故事的精彩篇章,所有立柱均鑲嵌楹聯。殿外左右兩側建長廊兩條,陳列與范蠡生平業績相關的詩碑,並以彩繪壁畫等形式,生動介紹范蠡卓越的軍事、政治和經商才能。其它輔建築依相應位置而建,錯落有致,相關塑像如:比干、趙公明、關公及福、祿、壽三星均以民間傳說的形象為依據,或坐或立,神態各異。范蠡祠共有塑像8座,除范蠡全身銅像外,其餘均採取民間傳統的貼金彩繪相結合的形式。

范蠡祠面西南背靠金雞山,氣勢恢宏,採用清代民間建築風格,黛瓦粉牆,古樸典雅。主要建築除“魁星閣”外,屋架及相應構件均從民間整體購買,各種木雕構件琳琅滿目,精彩非常,充分展示了江南民間建築藝術特色。

景區景點

西施殿

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為紀念西施,前人在西施故里建造了西施殿。位處諸暨城內。西施殿位於城南的薴蘿山下,浣紗江畔。

鄭旦亭

鄭旦亭與西施殿相對,為八角重檐,上層為三疊檐圓頂。內置巨鍾,撞之訇然。整座亭角精巧別致,昭示著浣紗鄭旦女一如既往地默默相伴著西施。

古越台

古越台依山而築,正對門樓。台內奉越王勾踐,兩側立謀巨范蠡、文

種,台中上懸"臥薪嘗膽"匾額,盡顯勵精圖治、滅吳雪恥之志。造像高大魁梧。系樟木雕刻。

盤山碑廊

過鄭旦亭,進入盤山碑廊,依山勢緩步登高,透過右側壁上有關西施事跡的圖片、詩文陳列,便可知西施由越人吳留下的眾多遺蹟,管窺這位絕代佳人以身赴國難的生平。

飛詹亭閣

出西施殿,便見江岸立一飛詹亭閣,稱浣紗亭,亦謂西施亭。沿游步道而下到江邊,矗著一塊古樸蒼褐的巨型方石,上鐫"浣紗石",在《中國名勝辭典》列有條目。相傳為西施浣紗處,曾是當年西施與范蠡互贈信物,訂下百年之好的地方。故浣紗石又名結髮石。據說,凡到過結髮石的情侶,他們的愛情分外美滿。歷代文士對浣紗石多有吟誦。近旁坡上,嵌著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題寫的"西施浣紗處"鐫刻石碑。此外修築的游步道和棧橋,盤曲錯落,使西施亭和浣紗石融成一處完美的景點。

交通概況

內部交通

諸暨火車站距西施殿1公里,乘車有1路、2路、113路。

57 里旅遊專線車經火車站往返於西施故里與五洩,距離 18 公里, 15 分鐘一班, 6.5 元 / 人。

市區的士起步價: 5 元 /3 公里。

外部交通

浙贛鐵路線每日有50餘趟列車停靠諸暨站。並有杭金公路,滬昆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上海3小時車程,杭州1小時,寧波2小時,紹興1小時。

西施殿45元 中國歷代名媛館45元 范蠡祠30元鄭氏宗祠20元 民俗館20元

景區美食

紹興麻鴨

紹興麻鴨,毛色與眾不同,白灰色的鴨毛上,帶有褐色麻點,故而得名。“種稻釀酒,酒糟養鴨”,是紹興人的傳統習慣。宋時,水鄉飼養麻鴨已相當普遍,

紹興麻鴨

詩人陸游曾有“坡放萬頭鴨”,“群鴨暮還家”的詩句,描述紹興當時養鴨的規模和情景。紹興麻鴨體形小,行動敏捷,喜歡在河湖之中尋找小生物,因此,生長得快,成熟也早。母鴨(當地人稱老鴨)一般在120天左右就會產蛋,而生下的蛋,個大殼薄。且產蛋率一般在250-300隻左右。是我國優良的水禽品種。現在,紹興市有關部門每年供給全國近20個省市的純種麻鴨,就達20隻萬以上。

小紹興雞粥

小紹興雞粥店經營的雞粥是地道的上海風味小吃。該店由一紹興人創辦於1947年,由於創辦人和主要操作師傅均系紹興人,在這兒便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紹興人天地,故人們給它取名為“小紹興雞粥店”。小紹興雞粥就是用雞湯原汁燒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雞肉和各種作料的一種小吃。吃雞粥時,將煮熟的雞切成3厘米長0.6厘米寬的塊,裝盤,雞粥盛入碗內,加上蔥、薑末和雞油,一同上桌。此時,雞粥黃中帶綠,雞肉色白光亮,令人賞心悅目,食慾大增。品嘗時,雞粥粘韌滑溜,鮮香入味,雞肉細嫩爽口,營養豐富,越吃越香。此美食在上海市小紹興雞粥店裡有經營。

孟大茂香糕

孟大茂香糕,以“孟大茂”店號名,在紹興城內水澄巷,創建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以“葫蘆”為記。科舉時代,浙東考生赴京應試,常以香糕作乾糧,故又有“進京香糕”之稱。民國18年(1929)和25年,孟大茂所產香糕先後獲西湖博覽會和浙贛土特產聯合展覽會優等獎狀。孟大茂香糕做工考究,用精白粳米磨粉,配以丁香、白芷、豆蔻等適量中藥,再拌以優質白砂糖,經烘焙方成。其品種,或以形名,如朝笏糕、琴糕、雞骨糕等;或以輔料名,如桂花香糕、玫瑰香糕、松花琴糕、蛋黃香糕等。孟大茂香糕的特點是,不硬亦不易碎,入口細嚼,松、脆、香、甜,唇齒留芳。

景區購物

日鑄雪芽

簡稱日鑄茶,產於會稽山日鑄嶺,茶芽細而尖,遍生雪白茸毛,故名。該茶經開水泡後,雪芽直豎,如蘭似雪,故又稱“蘭雪”。成品芽細而尖,白毫顯露,蘭花芳香,味甘而滋,氣厚味永,經泡耐飲,湯色呈乳白,經5次沖泡,香味依然存在。該茶在唐代陸羽著《茶經》中已被評為珍貴仙茗。至南宋成為貢品

紹興孟大茂桂花香糕

已有200餘年生產歷史。清代曾被列為八大貢品之一,較有聲譽。成品粉質細膩,松酥可口,香味純正,甜度適宜,易於消化,為嬰幼兒理想的輔助食品,可用水調糊餵食,老年齒落者尤便食用,佐以清茶,口頰芳香。

紹興霉乾菜

系用鮮嫩的雪裡蕻菜為原料加工製成。已有數百年製作歷史。主產於紹興、慈谿、餘姚等市縣,以紹興所產最佳。成品分甲、乙、丙三等。優質者色澤黃亮、乾燥、梗細、長短均勻、味鮮、質嫩、鹹淡適度、無硬梗、無雜質,具鮮、香、嫩、味醇厚的特點。食法多種,有消暑清熱之功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