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殿

西施殿

西施殿,歷史遺址,依山而建,是一重檐歇山型仿古建築。正殿三間兩弄,坐北朝南,殿前以拱橋為主軸線,配以水池和東西側廂。

簡介

西施殿西施故里

跨過古樸凝重的三扇朱漆大門,進入殿區,右側便是西施殿。西施殿依山而建,是一重檐歇山型仿古建築。正殿三間兩弄,坐北朝南,“西施殿”匾額題字,出於著名書畫家劉海粟之手。殿前以拱橋為主軸線,配以水池和東西側廂。據稱,殿區所用的一萬多件建築構件,都徵集於民間明、清時期的木雕、石雕原件,工藝水平高超,組合巧妙合理,布局錯落有致,基調典雅古樸,可謂匠心獨具,使整個建築,成了明清兩代的民間藝術博物館,加重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底蘊。殿中的西施塑像,高2.8米,凝坐於0.8米高的台座之上,風姿綽約,后妃裝束,但又不失越女村姑的風采,同古典風格的建築十分協調。塑像由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諸暨籍教授傅維安創作。 西施殿前兩側,各植一棵合歡樹,又稱“夜閉楸”,是日本專訪西施故里代表團帶來的,1990年9月栽種於此。旁有仿刻的日本蚶滿寺西施碑。一邊是刻有“象瀉 雨,淋打合歡樹上花,楚楚賽西施” 句石碑,據說是三百多年前,日本 聖松尾芭蕉先生的手跡。足見西施美名早已遠播異域

西施的故事

西施殿西施

西施殿為紀念西施而建,位於諸暨城內,歷史久遠。相傳西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姓施,名夷光,春秋末年越國人,約於公元前506年,出生於諸暨薴蘿山麓薴蘿村。父親砍柴賣柴,母親浣紗織布。古時候薴蘿村施姓有東西兩村,夷光家住西村,所以被稱為西施。公元前494年,越國被吳國戰敗,越王勾踐釋歸回越後,臥薪嘗膽,刻苦圖強,在文種、范蠡的輔佐下,整頓吏治,發展生產, 同時獻大量珍寶、美女於吳王。西施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被推上了歷史舞台。約在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踐索美女西施、鄭旦,教以禮儀,習以歌舞,獻吳王為妃,以迷惑吳王夫差,離間其君臣關係。 西施臨危受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扮演了使者和間諜的角色。公元前473年,越國軍隊攻占了吳國都城姑蘇,滅掉了吳國。這在一定程度上,與西施的犧牲和奉獻是分不開的。對此,明代的西施祠,有副用鳥蟲篆書寫的對聯:“越錦何須衣義士,黃金祗合鑄嬌姿 ”稱頌西施在興越滅吳中的功績。西施的一生,蘊含了愁苦、曲折和沉重。而民間行關西施的傳說,都是那樣美好和神奇,長留人們心目中的,是西施為越國的復興所作出的犧牲和奉獻,也是後世歌頌紀念西施的真諦所在。西施殿正是賴於這一民族文化的基礎,向人們展示了一個質樸純潔,實實在在的西施。

西施殿游點

西施殿西施殿

西施殿初建於何時,已無從詳考。最早見於唐開成年間 ,著名詩人李商隱有“西施尋遺殿昭君覓故村”詩句,照此推算也有1160多年的歷史。此後歷代,雖有過“茂草荒台,薴蘿枕冷閒愁”的情況,但祠廟屢毀屢建,綿延不斷,到清代和民國時期,西施殿也有過幾度毀廢,均由民間集資或捐募修繕,曾達到相當規模。抗日戰爭時期,口本侵略軍飛機頻炸諸暨城,西施殿祠亦未能倖免。今西施殿景區為20世紀80年代重修,並於近年擴建,總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由西施殿、浣沙石古越台碑廊薴蘿亭西施長廊夷光閣古薴蘿村、西施資料陳列室等建築景觀,穿插著浣江、紅粉池荷花池等水景組成,是一組頗具特色的建築群落,展示了西施一生的主要事跡。整個西施殿景區,曲徑迴廊,亭榭相間,池水環繞、花木掩映,使人在回味人文史跡之中,仿佛又置身於江南園林,卻又勝於一般的園林設計布局,因其坐落於古薴蘿山上,景點高低錯落所形成的立體感,顯現了自然的本來面目。遊人可于山水亭閣、參天古木間品位古越文化。

西施殿風景區

西施故里門票 :西施殿45元 中國歷代名媛館45元 范蠡祠30元 鄭氏宗祠20元 民俗館20元

西施殿游點

主入口景區

主入口管理區設定在薴蘿東路浣江大橋旁,集餐飲、問訊、人流集散、參觀等功能。主要包括入口標誌、入口廣場、浣紗女雕塑、中國歷代名媛館、遊客服務中心、導遊中心。

浣紗江景帶

以浣紗江為主軸的濱水景觀區

以沿水上遊覽線觀賞兩岸景觀為主要內容,以安排坐江垂釣、參與鸕鶿捕漁、夜放河燈等為主要活動的遊覽區。

鸕鶿灣古漁村景區 以現存鸕鶿灣村為核心,包含金雞山全部。本區是以自在生長的古街區、鄉村廣場、古村落、戲台、茶樓、水塘、古井、宗祠等構成漁村骨架為景觀內容,以瀏覽、參觀、捕魚、越劇表演、品嘗特色小吃、購買特色產品等活動為主的遊覽區。

古越文化區

以紀念越王允常為主要內容,以古越文化為主要展示題材,展覽古代兵器劍矛、戰車、戰馬,表演古越樂舞等;同時附設諸暨名人文化苑、重大史事雕刻群,系統介紹古越文化

美苑休閒娛樂區

金雞山南側規劃以美作為表達主題的景區,設定一系列場館和優美的外部環境來安排現代人對美的理解。主要活動內容可概括為美膚、美體、美心。提供運動健身、修身養性、休閒娛樂等功能,設有健身館、游泳池、麗人坊、服飾館等。

在西南部沿花園布置三棟賓館建築,按四星級標準建設,解決景區的住宿問題。建築採用散點狀布置,以水系將彼此聯繫起來,錯落有致的與植物、水體結合,形成豐富的室內外空間和優美的外部環境。建築採用院落式布局,以粉牆黛瓦的當地民居為藍本,高度控制在 3層以下,建築密度控制在13.5%以下。

三江口濕地生態遊樂區

以濕地生態環境為主要景觀內容,引入水、船、蘆葦、樹屋等特有元素,創造具有鄉野特色的濕地遊樂場所。適當安排蘆葦盪迷宮、露營、觀鳥等活動內容。

休閒度假區

選擇在浦陽江開化江所夾的帶狀用地內開闢為休閒度假用地,此處環境幽雅,空氣新鮮,植被良好。 該區相對獨立,擬在沿開化江 30-50米範圍內規劃為景觀林帶,以自然群落式綠化完善浣紗江景帶。景觀林帶南側引水入園,通過對水系、地形、綠化的綜合組織,圍合出三組度假別墅組團空間。園區中心軸線設會所、GOLF練習場、服務用房等配套設施。度假別墅建築為一、二層,粉牆、灰瓦,水體林木相結合,建築密度控制在10%以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