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正義》

《論語正義》

《論語正義》(後簡稱《正義》)是《論語》舊注中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共二十四卷,是劉寶楠父子竭盡畢生精力所作。《正義》一書大量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網羅眾家之長,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字書、辭書和文獻解釋字義,尤其以引用《說文解字》。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論語正義》(《論語正義》(

自漢至清,經學在各門學術中占有統治的地位。經學的發展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而清代則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後的一個階段。清代經學家在經書文字的解釋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證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這對我們利用經書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清代的經學著作,數量極多,體裁各異,研究的方面也不同。其中用疏體寫作的書,一般是吸收、總結了前人多方面研究的成果,又是現在文史哲研究者較普遍地需要參考的書,因此我們在十三經清人註疏這個名稱下,選擇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陸續整理出版。所選的並非全是疏體,這是因為有的書未曾有人作疏,或雖然有人作疏,但不夠完善,因此選用其它注本來代替或補充。禮書通故既非疏體又非注體,但它與體記訓篡等配合,可起疏的作用,故也入選。大戴禮記不在十三經之內。但它與禮記(小戴體記)是同類型的書,因此也收進去。對收入的書,均按統一的體例加以點校。

清代的經學著作還有不少有重要參考價值,這有待於今後條件許可時,按新的學科分類,選擇整理出版。

特點

《論語證義》是《論語》舊注中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引《說文》多達八百條,其引用特點主要有三方面:引用方式多樣,主要包括全引、節引、敘引、連引等五種方式引文具有一定隨意性,表現在增字、減字、換字三方面;引用《說文》,又不拘泥於《說文》。劉寶楠在引用《說文》的同時,往往還會引用其他文獻或字書與《說文》參證互證。對於《說文》中的缺失之處,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作了校訂和說明。

《論語》及孔子研究書目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集解》
《論語譯註》
《讀四書大全說》
《唐寫本論語鄭氏注及其研究》
《論語:儒者的諍言》
《論語集注》
《論語新探》
《論語新解》
《孔子與中國之道》
《孔子:即凡而聖》
《論語的哲學詮釋》
《孔子大辭典》
《孔子集語》
《敦煌論語集解校證》
《論語今譯》
《論語別裁》
《論語之謎》
《北宋儒術治國政治研究》
《孔子集語校補》
《孔子哲學思微》
《論語今讀》
《定州漢墓竹簡》
《論語學的形成發展與中衰--漢魏六朝隋唐論語學研究》
《論語註譯》
《論語通譯》
《論語述何》
《論語正義》
《論語註疏》
《論語注》
《孔子編年》
《孔子說·孟子說》
《論語集釋》
《論語疏證》
《聖算知天命論語新解》
《論語趣談》
《我與<論語>:桃花源遊記》
《論語札記》
《孔子批判論語譯說》
《孔子論學》
《論語與現代管理》
《儒家者言釋文》
《孔門弟子研究》
《論語菁華》
《孔門弟子研究資料》
《孔子弟子資料彙編》
《儒學十三經》
《孔子文化大全圖書總目》
《孔子資料彙編》
《論語章句集注》
《四書訓義》
《孔子和他的追隨者》
《孔子思想研究》
《孔子弟子考》
《老莊語錄·孔子語錄·孟子語錄》
《孔子家語疏證》
《孔子論語年譜》
《孔子門人考》
《論語直譯》
《孔子年譜綱目》
《至聖先師孔子年譜》
《孔子年譜》
《孔子年譜輯注》
《論語會箋》
《論語辨》
《孔學新論》
《論語源流考述》
《論語·孟子》
《元代論語學考述》
《論語新校釋》
《論語集解義疏》
《論語古注輯考》
《論語漢宋集解》
《論語解注合編》
《論語今註今譯》
《論語今注》
《論語著述考》
《論語論著目錄》
《論語之研究》
《唐抄本鄭氏注論語集成》
《論語思想史》
《論論會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