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絕句三十首

論書絕句三十首

書名,清代王文治所做。其中收錄了30首品評各種書法的絕句。作為書論詩,言簡意賅,描繪如畫,傳神達理,評點精當,有如臨其書、如見其人之感。難能可貴。雖30首840字之長,一氣呵成,讀罷意猶未盡。該書論詩作對後人影響很大,近現代有很多人仿效。近現代也有《論書絕句三十首》作品問世。

作品信息

【名稱】 《論書絕句三十首》

【年代】

【作者】 王文治

【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1、焦山鼎腹字如蠶,石鼓遺文筆落酣。魏晉總教傳楷法,中鋒先向此中參。①

2、當塗四表重元常,典午名流盡瓣香。憑他野鶩家家愛,甘雪私心賞世將。

3、醉本蘭亭付辨才,一篇繭紙萬瓊瑰。菁華已向昭陵閟,宗派還從定武開。②

4、柬屏不屑獨孤賢,閱世飄零總莫傳。恠底虹光生穎上,石函重見永和年。

5、一十三行珠琲列,宮奴風韻不猶人。何當銀燭圍紅袖,半格烏絲寫洛神。

6、小字黃庭內景經,大書瘞鶴上皇銘。相傅並是神仙跡,揮灑都成鸞鳳形。

7、書家品韻辨聲微,鍾褚誰憑定是非。卻憶味經堂上坐,小窗風雨看靈飛。

8、娬媚甯徒魏鄭公,河南腕底亦驚鴻。子山枯樹文皇冊,顛米平生學不窮。

9、貌寢工書有率更,高麗貢使盡知名。幾人眼見元口贊,陝刻空勞搨九成。

10、狂素顛張艸稿工,秉胎漢晉自稱雄。豈知有宋諸名輩,祧卻羲之祖魯公。

11、墨池筆冢任紛紛,參透書禪未易論。細取孫公書譜讀,方知渠是過來人。

12、唐代何人紹晉風,括州象比右軍龍。雲麾墓道殘碑在,萬本臨摹意未慵。

13、峋嶁山惟留艸樹,延陵碑已失龍鸞。浯溪萬丈磨厓頌,合作商彝夏敦看。

14、曾聞碧海掣鯨魚,神力蒼茫運太虛。間氣古今三鼎足,杜詩韓筆與顏書。

15、雖然筆諫足千秋,爭坐天尊未許儔。若把誠懸方魯國,也如子厚擬蘇州。

16、韭花一帖重璆琳,千古華亭最賞音。想見晝眠人乍起,麥光鋪案寫秋陰。

17、君漠落筆帶春韶,玉潤蘭馨意欲銷。心畫心聲原不假,黨人爭及萬安橋。

18、坡翁奇氣本超倫,揮灑縱橫欲絕塵。直到晚年師北海,更於平淡見天真。③

19、學士蘇門沾溉多,出藍生水究難過。便將書品衡詩品,畢竟西江遜大峩。

20、鴛鴦繡出任君評,得力終身只自明。小楷蠅頭空一代,誰知從幼學顏行。

21、天姿淩轢未須夸,集古終能自立家。一掃二王非妄語,祗應釀蜜不留花。

22、不徒素練畫秋鷹,筆態沖融似永興。善鑒工書俱第一,宣和天子太多能。

23、狂怪餘風待一砭,子昻標格故矜嚴。憑君噉盡紅蕉蜜,無奈中邊祗有甜。

24、何關燕瘦與環肥,窠臼才成意已違。承旨風流猶有憾,揭虞應等檜無譏。

25、沈家兄弟直詞垣,簪筆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書制誥,至今館閣有專門。④

26、吳下風華代有傅,一時文祝更翩翩。繞渠學盡鐘王格,不離聲聞小乘禪。

27、書家神品董華亭,楮墨空元透性靈。除卻平原俱避席,同時何必說張邢。

28、衣冠楚相貌中郎,絳汝虛勞搨二王。留得先賢神韻在,前惟寶晉後鴻堂。

29、賜諡都仍文敏名,吾朝司寇繼元明。縱然平淡輸宗伯,多恐吳興畏後生。

30、靜海書名擅北方,清華三世接芸香。蹇驢襥被長安道,猶憶親曾見老蒼。

注釋

① 為鐘鼎、石鼓文之評述。

②為王羲之蘭亭序評述。

③坡翁即蘇東坡

④沈家兄弟即沈度、沈粲

第29首 是讚美張照張文敏的,說他的風格像趙孟頫(趙文敏)

作品鑑賞

絕句三十首,依次評品鼎鼓銘文、鍾繇、王羲之、褚遂良、王獻之、黃庭經、瘞鶴銘、靈飛小楷、米芾、歐陽詢、張旭、懷素、孫過庭、李邕、古碑、顏真卿、柳公權、楊凝式、蔡襄、蘇軾、趙佶、趙孟頫、沈度、沈粲、聲聞小乘、董其昌、寶晉鴻堂、張照、勵杜訥等人、事、處所、遺蹟。

作為書論詩,言簡意賅,描繪如畫,傳神達理,評點精當,有如臨其書、如見其人之感。難能可貴。雖30首840字之長,一氣呵成,讀罷意猶未盡。

該書論詩作對後人影響很大,近現代有很多人仿效。近現代也有《論書絕句三十首》作品問世。

作者簡介

本詩作者墨跡 本詩作者墨跡

 王文治,1730-1802,江蘇丹徙(今鎮江)人。清代書家。字禹卿,號夢樓。乾隆進士,殿試第三人。官翰林院侍讀。出99 宰雲南臨安府。罷歸。

十二歲便吟詩作書,詩有唐人風範。與劉墉、翁方綱、梁同書齊名,合稱四大家,時諺稱“天下三梁(梁同書、梁國治、梁詩正),不及江南一王。”書法能得董其昌神髓,與梁同書齊名。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現瀟疏秀逸之神韻,時稱“淡墨探花”,“談墨翰林”。善畫墨梅,韻致卓絕。詩宗唐、宋,自成一家。並精音律之學。著有《夢樓詩集》、《論書絕句三十首》等。傳世書跡較多。《唐玄宗書鶺鴒頌卷跋》,書於癸丑(1793)。紙本墨跡。行書。跋文二則。凡12行,共132字。豎24.8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三編》著錄。王文治的書法,秀潤淡雅,法度謹嚴,給人清新明快的感覺。在清代書壇上有一定的影響。丁文雋在《書法精論》一書中認為王文治與當時的姚鼐、梁?、梁同書等面目相近,“均以秀逸見長”,用這一評語來看待王文治的這幅行書題跋是頗恰合的。

相關作品

清王文治 書法自題詩:

得好友來如對月; 古蹟雖陳猶在目; 人間歲月閒難得;

有奇書讀勝看花。 春風相遇不知年。 天下知交老更親。

修和群品先鹹苦; 崇蘭清詠懷賢契; 觴詠風流欣此日;

管領春風日亦長。 修竹欣現長茂林。 林亭遨攬契當年。

山間水靜天無事; 翠竹不沾花外雨; 清泉白石靜同趣;

竹少蘭初日有情。 紅魚劃破水中天。 奇文法書情獨耽。

——集蘭亭序字自題

古蹟雖陳猶在目; 文章最忌隨人後; 玉子半枰敲淨幾;

春風相遇不知年。 道德無多隻本心。 爐香一縷上藏書。

——集蘭亭序字自題

天姿轅轢未須夸; 林亭以外初無事;

集古終能自立家。 山水之間大有人。

——自題集古字、句

近現代《論書絕句三十首》同題作品

《論書絕句三十句》

潘主蘭

潘主蘭,當代著名書法篆刻家 1909.7年生,福建福州人。曾在福州市工藝美術專科學校任教。福州畫院畫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致力於甲骨文字書法研究60餘年,兼工篆刻。曾編撰《閩中現代畫人春秋》、《中國工藝美術常識》、《壽山石刻史話》、《木雕淺說》、《近代印人錄》、《談刻印藝術》等,作為教材印發學生或贈送友人。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

●圓勁當推葉與楊,也工染翰董羅王。鶴廬規範琴齋肆,使筆如刀費品量。

(葉玉森、楊仲子書甲文頗負盛氣董作賓、羅振玉、王國維、王襄乃考古文字學家,丁輔之、簡經綸等各具風格。)

●蠡測秦分與漢分,憑他眾說起紛紜。摩挲印篆驪珠探,或亦端倪異所云。

(繆篆書體不多見,《張遷碑額》雖意在篆隸之間,屈曲填滿非繆篆也。)

●延熹碑刻久摩挲,有感蠶頭雁尾多。仿佛盪陰方整筆,雁門太守是先河。

(西漢《鮮于璜碑》, 一九七三年於天津武清縣出土,方飭樸拙,足見張遷表之所祖,惟碑字大小不齊,已開後世不規整之風。)

●倉頡篇俱狸獺簡,體兼蜾扁間秦分。已成急就胚胎范,損復刪繁自不群。

(《流沙墜簡》里《倉頡篇》、《狸獺簡》,可謂《急就》楷則。)

●筆墨居然暢且酣,眼明繆篆恣鉤探。漢碑額字無真跡,棨信風裁致考參。

(一九七三年居延出土「張掖都尉棨信」六字帛書,為西漢晚期墨跡。)

●猛喜西陲出簡書,多姿跌宕博稱譽。細探波磔真源處,漫把碑林視土苴。

(簡牘所貴猶存手跡,漢、晉碑雖石工鐫刻,矩范猶存,不能漠視。)

●篆隸間窺嬗變風,初非成熟尚鴻濛。帛書墨寶資參證,秦漢金文一脈通。

(長沙馬王堆漢墓於一九七三年出土墨寫帛書二十餘種,絕大部分早期隸體,有秦篆)風格。

●取資博與探源遠,魏晉而還孰雁行。千古書林無第一,鍾張並舉又鍾王。

(庾肩吾以鍾、張、王並列品上之品,王羲之自比鍾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張懷瓘謂王之草書去古尚遠,品列第八。)

●每下能無愈況看,未臻簡古淚汍瀾。扣盤捫燭嗤流輩,乃信奇觚急就難。

(章草以簡古為佳,《神爵》、《殄滅》諸簡已示典型,若僅以趙子昂、宋仲溫、鄧文原、周思兼為借鑑,失之遠矣。)

●滇中小爨尤奇崛,樸拙高麗好大王。同是義熙鐫刻手,遙遙輝映立蒼茫。

(《爨寶子碑》突出觚稜,《好大王碑》圓融取勢,各有千秋。)

●最為下乘紀功碑,充耳無聞憫阿芝。昌歜何嘗異羊棗,嗜痂底足解人頤。

(《天璽紀功碑》似無傳人,豈其書之鄙醜耶?楊守敬謂於漢隸中為最下乘,是為知音。)

●逸少真為院體耶?俗書蒙詬輒興嗟。本孤幅整真尤物,所貴精神不浪夸。

(一九七二年西安碑林於石塊縫中發現《懷仁集聖教序》整幅宋拓本。韓愈《石鼓歌》,譏羲之「俗書趁姿媚」。《淳化閣法帖》中有云:「衛夫人有弟子王逸少,學衛真書,字型遒媚。」蓋為韓愈所本。)

●凝重焉能二爨攀,二王墓誌出人間。絕無神趣徒方削,刻匠卑凡本不關。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先後出土王興之、王閩之父子兩墓誌,方筆近《張遷》而有過之。)

●隸分聚訟殊多事,魏晉磚文孰問津。鑿破洪濛斑駁脫,從容入印卻天真。

(魏晉磚文承隸分遺緒,極斑駁陸離,偶以入印,無不天趣自流。)

●楷隸鉤玄失本師,盡多別體妙紛披。北涼石墨侔麟角,更放奇葩絢麗姿。

(北涼《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孤本。存中國歷史博物館,碑字別體尤妙。)

●醜怪流行未足訶,內涵端在讀書多。二張風骨皆凌厲,豎直橫平墜臼科。

(《張猛龍》、《張黑女》結構均極茂密,又多變化,不能以豎直橫平視之。)

●常醜奴姿傳醜態,何曾脫了魏齊風。怪他不與千碑易,嗜好酸鹹有異同。

(《常醜奴墓誌》,傳醜姐妹造像,藏家有「以此章法為罕若麟鳳,雖千碑百志不可與易」之語。)

●未亡古法泄精華,可借當時《語石》夸。太息付諸兵火劫,隋軒清興枉籠紗。

(隋《美人董氏墓誌》,入徐渭仁家,名其齋日「隋軒」。葉昌熾《語石》以隋碑古法未亡,精華已泄,余謂此志足以當之。)

●時論張顛與素狂,一肥一瘦各騰驤。須知驟雨鏇風勢,正是翻新鬧一場。

(山谷題跋,張妙於肥,藏真妙於瘦。)

●楷法圓勻點畫精,忍將庸俗詆經生。晉唐古味深深領,徙倚敦煌眼漸明。

(敦煌寫經不僅有隋唐,且有晉有六朝,間亦多士人手筆。)

●遺緒誰雲萬馬喑,冷唐石在費沉吟。不諧風尚非澆薄,求索能無具苦心。

(虞、歐、褚、顏、柳等可謂「熱唐石」,然唐代非名手書者甚多,如張本望、張孝緒、乇佑諸墓誌,有志者苦心求索,當自成家。)

●綿里藏針樹楷模,六歌諸札未模糊。清剛鑄出人書品,天地還需正氣扶。

(文信國公書體清疏挺竦,傳世有《六歌》,諸札等帖及《木雞集序》。)

●吳興落筆如風雨,萬字蠅頭已上人。聞道子山猶有過,要從神速悟艱辛。

(康里子山日寫三萬氣其神速有過趙吳興,似不能以行筆遲速定其高下。)

●推翻三峽起波瀾,驅使龍蛇出筆端。爛漫縱橫逼顛素,迷人展卷屢忘餐。

(明閩縣(福州)人鄭善夫狂草詩卷,舊藏吾閩何氏家。陶宗儀《書史會要》評善夫「書法入神,真行斟酌《聖教》,草奔放縱橫爛漫,顛素以下弗論也」,見重若此。)

●墨苑瓊瑰未易求,氣追鍾索思悠悠。清標介節生無忝,榕頌芳俱桔頌流。

(黃石齋致喬拓田尺牘十四紙墨跡,梁章鉅藏本,涵芬樓有影印。逸詩八十二首,有正書局印本。)

●不受羈韁擬白陽,更加跋扈究何妨。屏除幻態精能露,吞吐煙霞用自傷。

(申時行以陳道復書出於米、蔡,而時有幻態。)

●草隸妍華縱典型,右軍本色顯蘭亭。太平宰相形神出,溯此源流或不經。

(世有刻劉石庵源出於右軍蘭亭草隸者。)

●帖括成風恨有餘,官書乾祿動欷歔。今人倘許持衡論,趙董何曾一毀譽。

(台閣、館客體,世人多詬之。然子昂、香光楷書,毀譽者亦不一,以比沈度,張照果何如?)

●形畸底見有神完,茂密功深寓屈盤。擅者斗量車載耳,悟於三宿髮長嘆。

(王文治專主風神,得逸少神韻,不能漠視之。)

●天賦由來說莫憑,墨池筆冢日兢兢。誰知便坐蒲團破,不及憨痴證上乘。

(虛谷行書若不經意 而憨痴之態,躍然紙上。)

1987年10月由上海書畫出版社《當代書家墨跡詩文集》出版。

論書絕句三十首

鄭春松

鄭春松,1947年生,福州人,現任福州市書法家協會顧問、福州畫院特聘畫師、福建省詩詞學會理事、福建省政協畫室畫師、福建省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有《鄭春松翰墨集》、《平復帖》釋文新解、伯遠帖》真詮,詩文常發表於全國報刊。 相關評述《論王文治的書學觀》

契龜刻骨久泥封,揭曉朱玄示吉凶。

作解神奇行數字,迷茫天趣悟機鋒。

《散氏》《毛公》供一龕,老莊境界此中參。

冥冥窈窈希聲聽,寥廓星空印月潭。

宣威頌德《嶧山碑》,整飭朝儀出李斯。

櫛比鱗差延範式,溯源館閣是風規。

漢碑博大立端嚴,氣象鸞凰曉日暹。

《五鳳》《石門》相契合,無由波磔得觀瞻。

望烽快驛草書行,為漢風標四海傾。

撿拭居延殘簡策,流沙猶聽馬蹄聲。

墜簡西陲蔚壯觀,分行幻草各流湍。

凝神冊策魂顛倒,駘蕩胸中百尺瀾。

知兵善政鍾元常,妙悟枇杷筆意揚。

字跡流傳方且扁,貞觀天子說偏長。

皇象幼安陸士衡,虹霓氣貫幟高擎。

二王婉麗清新調,簡牘樓蘭動我情。

士衡一紙掃塵氛,可與相當古未聞。

多少玩家觀氣色,何人參透此中文。

揀選東床恣坦腹,奔波墨跡映青瞳。

蘭亭集序端詳久,字字唐人謹敕風。

曹魏規模古隸存,相將北魏化鵬鯤。

諸多造像渾奇朴,不落烏絲顯道根。

大唐楷法苦經營,計較斤斤點畫成。

顏柳相同名並世,可憐盛代少精英。

顛張醉素起塵埃,瀰漫千年般若台。

有日鏇風驟雨定,清幽澤畔撫琴來。

藍牆筆跡無從考,《夏熱》《韭花》見性情。

最是《神仙起居法》,流雲灑液霞漿傾。

長年盪槳悟門開;刷字原來有異才;

忠惠流連前代意;東坡情性返蓬萊。

鐵笛鐵崖翰墨蹤,波濤落筆豁心胸。

元明雅致涓涓水,忽見平川立一峰。

天池散聖擅丹青,作草紛飛鶴墮翎。

急雨殘荷風瑟瑟,凋零飄蕩嘆伶仃。

南北二宗分畫派,書風三字斷三朝。

矜誇辟想多牽混,代筆欺人享譽迢。

青雲譜匿舊王孫,名節襟懷北斗尊。

高遠沖虛天地隘,超然縹緲拂玄門。

心追腕轉漢家風,布白開張近半通。

二篆八分熔冶出,墨卿創穫有奇功。

道是維新實保皇,著成《心鏡》大文章。

北碑氣息渾難得,鬼腕空懸作改良。

書於縑楮言為帖,勒上石頭道是碑。

同出一家碑與帖,誰人敢判有尊卑。

刻工優劣但瑜瑕,點畫因循應不差。

伯樂教人相馬術,雌雄莫辨占龍驊。

傾醉迷糊意念遷,依稀夢裡類張顛。

支離滿紙紛披就,酒助功成屬偶然。

筆墨當隨時代么?從來倜儻導先河。

淵明野老能殊世,留得清吟仰慕多。

心中歷代幾書家?寒徹孤梅照水涯。

知是才高應惜拙,不隨流俗放狂花。

結習難消個性殊,宅心恬淡守吾廬。

書家一任追馳騁,老馬何時始識途。

一樣蒼蒼鬱郁松,依崖臨水態非同。

作書若擬自然意,館閣當摧法不窮。

在山出壑一奔泉,清濁當分後與先。

汲取源頭明淨水,風流蘊藉六朝前。

或疑先哲遠凡胎,休怨高人謫降才。

何恐法門開已盡,一花擎出一如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