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七情致病與養生


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氣死周瑜,《儒林外史》中有盡人皆知的范進中舉的故事。周瑜為何而死?范進為何變瘋?這還得從祖國醫學的病因“七情”方面談起。
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感的變化,屬於精神致病因素,生理狀態下的情感變化,是機體適應外界各種刺激的正常反應,它可以調節臟腑氣機,不引起疾玻如喜能使氣血調達,營衛通利,心氣舒暢。怒為發泄之意,有助於肝氣條達。但是,突然強烈或長期的情感刺激,超過了生理調節功能的範圍,使臟腑氣機紊亂,情感出現持續性的變化,就會發生疾玻《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情感的異常變化倫及內臟,影響內臟的氣機,使氣機升降失常,氣血功能紊亂。臟腑氣機失常的具體表現是:“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所謂怒則氣上是指過於憤怒,使肝氣流泄功能失常,橫逆而上沖,血隨氣進,並走於上,蒙蔽清竅,引起昏厥。《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大怒則形氣厥,而血菀幹上,使人薄厥”。周瑜就屬於此類。喜則氣緩,過度的喜笑使人精神不集中,以致心氣渙散,范進正是由於中舉之事來得太突然,突然的大喜刺激了他的心,使他心氣渙散,成了一個瘋子。“悲則氣消”,過度的悲衰,以致意志消沉。“恐則氣下”,過於恐怖,以致腎氣不固,氣陷於下。如在臨床中見到有些患者常因某事或觀看驚險片嚇得四肢發涼,面色蒼白,出冷汗,有些人嚇得小便失禁。“思則氣結”,當人心中有不愉快之事,使人長期思慮,以致思慮過度,最易損傷脾胃,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脾氣運化正常,人就食慾旺盛,吃飯香甜,身體強健結實。如果整天思緒煩亂,憂心仲忡,天長日久,脾運失常,就會引起消化、吸收障礙而食不甘味,甚至不思飲食。正如戰國時期,秦國恃強凌弱,經常出兵打相鄰各國,楚威王向人談及此事說:“這件事擾得我臥不安席,食不甘味”。
世界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說過:“一切頑固沉重憂悒和焦慮,是給各種疾病大開方便之門”。《素問·上古天真論》謂“虛邪賊風,僻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痛安從來”。這就要求人們適勞逸,和情感,節嗜欲,慎可居,以保持正常的心理環境。可見要有一個好的身體,除了體育鍛練外,自身修養至關重要。年輕人情緒波動較大,倘若不以寬闊的胸懷,高尚的情操和應有的理智夫克制,而一味的糾纏在無故的煩惱之中,那後果必定是不堪構想的,向周瑜、范進那樣的人物還會重新出現的。老年人要積極消除焦慮情緒,最關健的是保持樂觀情緒。‘少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當遇到不良生活事件後,要正確對待,以防止心身疾病的發生。
一個人在一生中對於榮耀屈辱,不要看得太重,對於升遷得失,不要掛在心上,對於一時受挫,不要耿耿於懷。猶如花的盛衰,雲的聚散,潮的漲落,任其自然。哲人言:“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人們要學會知足常樂,珍惜自己存在的價值,不經磨難不成才,在艱難之中自強不息,學會科學調節情緒和處事方法,學會愉快的生活。無論在家、在單位或公共場所,都要保持愉快心情,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待人一視同仁,不卑不亢,誠懇熱情,可保持自己的尊嚴和誠摯的愛心,切忌斤斤計較,苛求於人。讓人們牢記清醫汪昂最高明的健身之道:“遇心緒煩亂之時,側臥於榻上,遂靜心數息,
數至數百,則心火下降,氣爽神清,煩勞不苦,智慧聰明”。也記住宋代詩人蘇東坡的名言:“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