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到腳談養生

從頭到腳談養生

《從頭到腳談養生》由作者薛慧編寫,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教書重塑人綠色養生健康理念[漢語詞語]的實用方法,傳授從頭到腳各部位養護秘訣的方案。養生勝於治病,從傳統中醫養生文化出發,在神秘的身體系統中遨遊,從頭到腳呵護健康。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作者薛慧出身於五代中醫世家,其父為國家領導人保健醫生。傾心傳授二十年中醫養生心得,比肩曲黎敏教授的《從頭到腳說健康》,本書更加簡單實用,圖文並茂,語言生動,呈現綠色養生秘方,是潤澤健康的中醫養生寶典。
懷敬仰之情領悟傳統文化的精深博大,以感恩之心體會身體系統的智慧靈動。

內容簡介

我們的身體就像路邊的一棵樹,春生夏茂秋枯冬衰,生命的自然規律無法逆轉,我們能做的只是從頭到腳細心呵護,由內到外精心保養,將疾病拒之門外,讓生命與健康一路同行。
生命本就充滿智慧,我們應該懷著沉靜的心情去接近它、了解它、尊重它、順應它、思考它,當你與生命的本質坦誠相見,你會發現:原來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本書五大看點:
看點一:闡述中醫養生原理,從頭到腳系統探究人體自身的奧秘。
看點二:從頭到腳,運用中醫理論解釋每個部位的獨特養護方法。
看點三:教你補氣血、護體溫、學好身體復原課,人生從此無憂。
看點四:教會你簡單生活、快樂養生的方案,讓你一路步行到天年。
看點五:名人養生方案,以及長壽老人養生心經,讓你一生受益。

作者簡介

薛慧,曾任解放軍某部主治醫師。出身於五代中醫世家,其父為賀龍元帥的保健醫生。就讀于山西中醫學院,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二十餘年,積累了大量中醫臨床經驗,醫術精湛。曾任中華特色醫藥協會理事、全國高科技健康產業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國際健康美容行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多次接受北京電視台《健康與生活》、《專家門診》、《金色時光》等欄目的採訪,並多次在全國全軍中醫學術研討會及泰國召開的國際掌紋醫學研討會上發表演講,其中醫養生觀點備受業內專家推崇。現任中醫養生研究院院長、北京市菩提慧賓中醫養生研究院院長。

目錄

《從頭到腳說健康》各講主要內容:
第一講病從何來
第二講頭髮
第三講腦
第四講高血壓中風
第五講情志
第六講睡眠
第七講做夢
第八講五官(上)
第九講五官(中)
第十講五官(下)
第十一講頸椎兩臂手
第十二講兩腋兩脅兩肩
第十三講皮膚
第十四講乳房
第十五講五臟六腑(上)
第十六講五臟六腑(中)
第十七講五臟六腑(下)
第十八講女七男八
第十九講大小腸姜蔥蒜
第二十講肛門腰背
第二十一講腿總結
第一部分 中醫的魅力:醫道即潤澤生命之道
第一章 走進神秘而精彩的中醫世界
中醫養生之道就流淌在我們的血液和骨髓里
扁鵲三兄弟治病的啟示:亡羊補牢不如防患於未然
中醫治病就是要調動人體的自愈力
中醫思維的關鍵點: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從頭到腳,我們都需要中醫智慧的養護
第二章 學會養生。是我們長壽百歲的“長命鎖”
人應該活到多少歲
我們生存的根本就是元氣
如皋老人為什麼能夠健康長壽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飲食法地道,居處法天道
“零存”健康,“整取”長壽,帶病延年
養生,帶你走出“亞健康”的沼澤地
第三章 從頭到腳,系統探究人體自身的奧秘
《黃帝內經》的啟示:向內看,做自己的藥師佛
人體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體
人的身體結構即命運
身心逆規律而行的現代人,怎能不生病
是什麼決定了人的生育能力
為什麼女人比男人老得快,卻比男人長壽
中醫給現代人的養生方: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第二部分 從頭到腳話養生:認識和保養生命的靈體第四章 頭部
頭髮
大腦
關部疾病與保養
睡眠及睡眠問題
第五章 五官
眼睛
耳朵
鼻子
嘴巴
眉毛
臉部
第六章 五臟六腑







大小腸
膀胱
三焦
第七章 軀幹和四肢
兩肩
兩腋
乳房
頸椎
腹部
腰部
雙臂
雙手
雙腿
雙腳
第八章 會陰和肛門
正確對待會陰和肛門
男、女特有的疾病及養護方法
關於肛門的養護
第三部分 呵護身體健康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功課
第九章 生病不可怕,人體自會復原
相信身體自身的抗病能力
人體自有廢物清除系統
咳嗽可幫你清空體內的“垃圾”
鑄造最堅固的人體復原“長城”
第十章如何讓身體的源泉奔流不息
你生不生病都是氣血水平說了算
十招教你了解自己的氣血是否充足
山藥薏米芡實粥是幫你滋養氣血的忠實朋友
補氣養血的十全大補湯
細碎的食物是快速補養氣血的“靈丹”
第十一章祛除寒濕,溫暖的身體更健康
病由寒生,遠離寒濕才健康
經常“上火”就是因為體內寒濕重
體溫降低要為抑鬱症負責
人體哪些部位最易受寒氣侵襲
祛除寒氣,用姜紅茶溫暖自己
讓身體遠離寒濕的養生要則
第四部分 生活中輕鬆養生,你就可以活到天年
第十二章人是自然之物,也需隨四時而養
解讀《黃帝內經》中的“四氣調神大論”
在春季,讓身體與陽氣同步“生髮”
正確“春捂”讓身體春意盎然
讓生命之樹和陽氣一同瘋狂“生長”
夏日養生,養心先行
秋季陽氣“收斂”,滋陰潤燥是關鍵
補水保濕防秋燥
冬季陽氣“收藏”,與太陽一同起床
冬季進補,向乾隆皇帝看齊
冬季補腎,告別手腳冰涼
第十三章延年益壽都是吃出來的
為健康做一份飲食計畫
飲食做到“八不貪”,健康長壽享永年
怎樣分辨常見食物的寒熱
十寶粥——補脾胃的佳品
粥油功效賽參湯
我們到底該怎樣喝水
第十四章運動是塊寶,堪比靈芝草
與法國前總統席哈克一起步行上班
每天一分鐘,背部保健好輕鬆
人老腿不老的鍛鍊方法
各國總統的運動總結報告
第十五章養好情志,做個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聖人”
情志致病,七情與五臟六腑息息相關
為什麼說百病生於“氣”
齊白石養生經:遠離酒、色、財、氣
做個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聖人”
李度遠的養生四字箴言
第五部分 像名人、名醫、壽星那樣養生
第十六章名人養生長壽秘訣
毛澤東:隨心所欲與“制衡”之妙
朱德:江山依舊,鐵骨錚錚
鄧小平:驚濤駭浪中穩坐“長壽之舟”
張學良:全福老人披露“保命心經”
宋美齡:百年風雲中的自我潔好之術
乾隆:古稀天子的十六字長壽箴言
武則天:莫論功過,且看一代女皇的長壽之道
老子:道教始祖的養生之道
孔子:萬世師表,德高壽長
孟子:“亞聖”的赤子之心與浩然正氣
莊子:天地飄飄任逍遙
蘇東坡:隨緣自適,放曠達觀的長壽法
第十七章名老中醫送給現代人的養生方案
張仲景飲食養生法:四氣五味,藥食同源
孫思邈的養生十三法
劉完素可保一生平安的“養、治、保、延”
四位一體益壽真訣
脾胃大師李東垣給現代人的忠告
乾祖望的老年養生秘訣
第十八章百歲老人長壽秘訣
北京海淀101歲老人馬寅初長壽秘訣:每周有兩天不沾飯菜
天津靜海104歲老人田李氏長壽秘訣:我的字典里沒有“著急”這個詞
北京石景山103歲老人韓桂英長壽秘訣:想像自己只有80歲
河南郟縣106歲老人岳林長壽秘訣:每天晚上用熱水洗腳
福建莆田113歲老人朱寶嚇長壽秘訣:保證七八個小時的睡眠
四川成都111歲老人張振華長壽秘訣:我只是每天早上比別人多喝一杯蜂蜜水而已

後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奉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寫作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以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歐紅梅、周珊、張艷紅、趙一、趙紅瑾、齊紅霞、趙廣娜、張保文、杜莉萍、楊婧、張艷芬、許長榮、王鵬、楊英、李良婷、上官紫微、楊艷麗、姚曉維、劉紅強、付志宏、黃克瓊、張乃奎、毛定娟、齊艷傑、李偉軍、魏清素、何瑞欣、葉光森、徐娜、付欣欣、王艷、黃亞男、曹博、陳小嬋、黃文平、李偉、史慧莉、余學軍、陳潤、李文靜、李佳、羅語、蔡亞蘭、杜慧、朱夏楠、朱輝、歐俊、王光波、彭麗麗、陳賜貴、孟寧、吳迪、肖冬梅、常娟、楊秉慧等。
閱讀是一種享受,寫作這樣一本書的過程更是一種享受。在享受之餘,我們心中也充滿了感恩。因為在寫作過程中,我們不僅得到同行的幫助,還借鑑了其他人智慧的精華。因此,在此書面世之際,我們要對為本書作出貢獻的所有人表達我們最誠摯的謝意!相信你們勞動的價值不會磨滅,因為它給讀者朋友們帶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書摘插圖

第一章走進神秘而精彩的中醫世界
中醫養生之道就流淌在我們的血液和骨髓里
說起中醫養生之道,很多人感覺離自己的生活非常遠,因為我們現在接觸的多是西醫,連中藥都很少吃,中醫養生之道就更顯得陌生了。其實,中醫養生之道在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傳承過程中,已經深深地融人了每箇中國人的血液和骨髓里,我們對此已經熟悉到了視而不見的程度,就像誰也不會注意到自己每天路過的地方,小草在悄悄地生長。
之所以說中醫養生之道流淌在每個人的血液和骨髓里,就是因為我們祖祖輩輩的生活都受著中醫養生之道的影響。大家都知道春天多吃薺菜和香椿芽對身體好,可這是為什麼呢?按照中醫的觀點,陽氣乃生命之本,春季正是陽氣生髮的季節,薺菜性平溫補,能養陽氣,又是在春季生長,符合春天的生髮之機,所以春天吃薺菜對身體好。另外,按照中醫理論,凡是向上的、生髮的東西都是陽性的,而香椿芽長在香椿樹的枝頭,又在早春就開始生長,這表明它自身有很強的生長力,代表著蓬勃向上的一種狀態,也能激發身體中陽氣的生髮。可見,我們祖輩傳承下來的一些生活習慣中都暗含著中醫養生的精妙。
從處世風格來說,中國人奉行中庸之道。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中庸之道能成為一個國家人民的共同個性?為什麼我們骨子裡或多或少都會有一種“隨太流”的觀念?當然原因有很多種,地理上的、人情上的、經濟文化上的,這裡只從中醫的角度來分析。
《黃帝內經》中講道:“中央生濕,濕生土……其蟲倮。”“倮蟲”,就是人,即沒有毛的動物。人為倮蟲,五行屬土,而土生於中央,集合了東西南北土的特點,又把土散向東西南北,處於中間又無處不在,這就是土的本性。而人就是五行屬土的一種動物,所以人身上同樣有土的特點,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中庸。
人體內部運行同樣講究中庸,人體中的氣血分陰陽,血為陰之體,氣為陽之用;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只有氣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現在,“中庸”這個詞有時候帶有貶義的色彩,其實這是把中庸之道理解得過於狹隘了。中國人講究的中庸不是“和事老”,而是謀求一種平衡與和諧,這也正是中醫的魅力所在。中醫講究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剋,互相制衡,一物降一物,有因必有果,只有身體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時,人才是健康的,如果哪一方的力量占了上風,不受制約,人就會生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