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病的養生智慧》

《不生病的養生智慧》是一本寫給國人的中醫養生指南,匯集了中醫養生的各種知識,它是每個人都應該閱讀的中醫養生手冊。相信你在讀完《不生病的養生智慧》後,將會懂得如何運用中醫的方法讓自己生活得更加健康快樂。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不生病的養生智慧
書名:不生病的養生智慧
作者:南山老人
出版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
ISBN:9787204097593
開本:16
定價:29.00 元

內容簡介

《不生病的養生智慧》是一本寫給國人的中醫養生指南,匯集了中醫養生的各種知識,它是每個人都應該閱讀的中醫養生手冊。相信你在讀完《不生病的養生智慧》後,將會懂得如何運用中醫的方法讓自己生活得更加健康快樂。
1.中醫是如何看待我們的生命的;
2.人體是一個小天地,它是怎么運行的;
3.我們為什麼得病,疾病的根源是什麼?
4.治病不如防病,防病要講方法;
5.如們通過中醫調養常見病;
6.歷代最有用的第一養生法;
7.一年四季不生病的養生法;
8.幾十種訂你不生病的運動方案:
9.如何吃出健康;
10.什麼是健康的生活規律等。

身體不好或總是生病的人大多是性格比較執著,又愛抱怨的。所以要想把病治好,恢復健康,請一定要記住:病是上天賜給我們戰勝執著的,應該感恩,應該以平常心對待它,這才是獲得健康的佳境。只有懂得珍惜的人,才會懂得財富的價值,才會真正擁有財富。只有懂得把握健康的人,才能夠把握住人生的樂趣,才能真的活出樂趣、活出精彩。
社會在發展,醫學也在不停地進步,可為什麼患病人數長久也在直線上升呢?如今,人的精力、財力都不足以應付疾病,一旦有病,就像洪水泛濫的時候再去堵窟窿一樣,按下葫蘆起了瓢。很多人都會因為生病而連累到親人疲於奔命,這就導致他們會有“這樣的人生還有何樂趣可言”的念頭。其實,一個人的意念比任何藥物都靈,只要改變觀念,你對自己身體肯定會有驚人的發現。疾病不是災難,長生不是夢想,欲求好命一生,只要精、氣、神安。所以,聰明人知道不生病的根本在養生,他們是真正的“不生病”的慧者;而笨的人只有在生病後才會去治;愚蠢的人甚至根本認識不到自己有病。
年輕時人們總是不經意地犧牲青春和健康去追求名利與金錢,而年老時又企圖用名利和金錢來留住生命與健康。正所謂:智者健時知養生,防微杜漸;愚者病時方悔悟,遺憾終生。所以,朋友們,趁我們尚未踏上衰老的門檻,選擇科學有效的保健方式,珍愛自己,抓住自己的青春,留住自己的美麗吧!

編輯推薦

人們問題在生病之後才去治病,卻很少有人想到在生病之前去防病。防病於未然,才是最正確的養生之道。
不管是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也好,還是人體也好,必須要順應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規律。
我們自己的身體,可以說就是一台最精密的機器,了解這台機器的功能,知道如何使用這台機器,是創造高效率的先決條件,是得到一生幸福的先決條件。
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關鍵,是在於人們是否能夠懂得養生之道。人不可能不死,但是可以通過後天調養,逐漸增強體質,提高康復力、抗衰力,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人為什麼會生病?原因在於我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給疾病提供了有機可乘的環境,具體來說:疾病的發生關係到正氣和邪氣兩個方面。
給國人最好的中醫養生手冊——《不生病的養生智慧》
治病不如防病,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改變你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就能獲得健康,找到了疾病的根源,就能送疾病上路,從根子上修復中國人的健康之本,每個人都有不生病的權利,要想不生病,就要懂得防病。
最好的醫生是你自己,改變觀念,就能改變你的身體。
懂得養生之道,就不用和醫生和藥物打交道,就能盡享健康的快樂。來自民間的健康智慧,秘傳百年的養生秘籍,中國優秀健康圖書,人體是最好的藥庫,自己是最好的醫生,食物是最好的藥物,健康是最大的財富。全國十大健康報刊、全國十大健康網站鼎力推薦。

圖書目錄

第一章中醫如何認識我們的生命
中醫的“生命觀”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陰陽是生命之源
精氣是生命的核心
人身“三寶”:精、血、津液
氣是生命活動的根本和動力
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
第二章人體是最精密的機器
身體比電腦靈敏萬倍
心是人體的國王
肝是人體的將軍
脾是人體的糧倉
肺是人體的宰相
腎是人體先天之本
膽是人體的謀臣
胃是人的後天之本
小腸:人體的營養吸收器
大腸:人體垃圾運輸車
善待你的膀胱
三焦:人體的運輸官
臟腑之間的關係
人體中的經絡系統
十二經脈
奇經八脈
第三章人為什麼會生病
中醫如何看待疾病的起因
六淫致病
談七情,話健康
吃什麼,怎么吃不生病
讓你年輕的鍛鍊小秘方
百病多因痰作祟
排出瘀血就排出了疾病
中醫四診:望、聞、問、切
中醫的治療原則
第四章治病不如防病
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
精神調養讓你更健康
飲食也能讓你不生病
順應天時,適應晝夜,起居有常,疾病不擾
運動提高你的抗病能力
補養是最後的健康方式一
防止邪氣的侵襲
已病防變
病後防復
第五章養生祛病有秘訣
知病情,忘生死
早治療,慎醫藥
定措施,有耐心
冠心病的中醫調養
高血壓的中醫調養
感冒的中醫調養
喘咳的中醫調養
便秘的中醫調養
腹瀉的中醫調養
糖尿病的中醫調養
給女性朋友的一個良方——如何遠離痛經
第六章千古養生第一法
養生先養心,養心先養神
調攝精神,祛病延年
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善自養神,七情勿過
愁會使人生病
切莫自尋煩惱
自尋樂土.笑口常開
適當發泄,理智消解
第七章不生病的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的原則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捂秋凍
春季養生
夏季養生
秋季養生
冬季養生
第八章讓你不生病的健康運動
讓你永遠年輕的秘方
過度的安閒會導致疾病
要掌握好運動的度
散步
慢跑:最完美的運動
倒行
第九章食物是良藥,吃出健康來
第十章回歸正常的生活規律

序言

如今,人們的生活都進入了一個節奏快,心理壓力大的時代,疾病的侵入和形成隨之也大大的提前。如何健康養生?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視的問題。可惜,有很多人雖然知道健康養生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從何入手。為此,編者特別編輯出版了這一套面向廣大老百姓的《健康養生秘典》。
《健康養生秘典》是一套總結了我國歷代醫學名家和養生專家在防病及養生方面的寶貴經驗與心得的叢書。該叢書全面、系統、通俗易懂地闡明了防病養生的醫學原理、原則和方法。它面向一般大眾,行文親切易讀、內容實用豐富,能讓普通讀者能很快了解健康的真諦,給生活增添快樂。
該叢書的作者有的是享有盛譽、長年工作在教學、科研和臨床第一線的醫學名家,有的是在秉承家學和前輩精髓的基礎上進行發揚光大的一代良醫,有的是久病成醫的潛修醫學之士,有的是親嘗山野百草之後以修養身心為人生追求的“得道高人”。儘管自古盛行“醫道不外傳”,但在該叢書中,他們把自己防病養生方面的獨到秘籍詳盡無遺地奉獻給廣大眾生,以期減輕世人的身心病苦,增進世人的健康快樂,這種精神確實令人敬仰。在此對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和敬意!
《健康養生秘典》系列叢書,目的是幫助普通大眾積極預防疾病、儘早消除潛藏在肌體中的病因,做到未病先防,小病自醫,實現強身健體和延年益壽的預期效果。希望大家在平時更多地關注健康和養生,而不是等到有了病才來關注它。另外,我們還需說明,如果自己的身心不是“未病”的狀態,而是急病、重病和趨於複雜的疑難症,那么這時候還是要及時到醫院相應的部門確診治療。“急病到醫院,未病自己防”,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的身心健康,這正是該叢書所倡導的科學、理性的養生保健之理念和方法。
我們懇請各界有志於傳授健康養生之道的同仁們和讀者大眾踴躍為該叢書提出各種有益的意見和建議,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更加健康、快樂的享受美好的人生。同時,本叢書由於時間倉促、編者能力有限,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希望讀者朋友提出自己寶貴的意見。

文摘

陰陽是生命之源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新生和消亡。而事物之所以能夠運動發展變化,根源就在於事物本身存在著相互對立統一的陰陽兩方。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這就清楚地說明,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都必須以陰陽為根本,簡言之:陰陽是生命之源。《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里也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四時,即四季。一年四時寒熱溫涼的變化,是由於一年中陰陽消長所形成的,故稱“四時陰陽”。而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和終始,是人類生命活動的本源。所以,不管是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也好,還是人體也好,必須要順應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規律。其根本原因,就是自然界的陰陽消長運動,影響著人體陰陽之氣的盛衰,人體必須適應大自然的消長變化,才能維持生命活動。
人體的生命活動,又是以體內臟腑陰陽氣血為依據的,臟腑陰陽氣血平衡,人體才會健康無病,不易衰老,壽命才能得以延長。這就是《索問·生氣通天論》中“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理論。從中醫養生學看來,人體本身就是一個陰陽對立的統一體,由於陰陽之氣的相互作用,推動了生命的運動和變化。但陰陽二氣之中是以陽氣為主導的。如《素問·生氣通天論》里又說:“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即是說,人體生命以陽氣為主導。若陽氣充盛,則人體生機盎然,否則生意凋殘,折壽損年。正如張景岳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素問·生氣通天論》里明確指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不難看出,衰老是由於陽氣耗損所致,而重視維護陽氣,就能推遲衰老。與此同時,《黃帝內經》里又指出陰精與天年的密切關係,如“陰精所奉其人壽”、“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從這點來看,衰老又是陰氣日減的結果,可見,陽氣和陰血的不足,兩者都是導致衰老的根本原因,但二者又不可截然分開,因為保全陽氣有助於化生陰精,聚存陰精亦有益於護養陽氣。精氣是生命的核心。
中醫認為,精氣不僅是人體生命的核心,而且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本源,即世界是由“精氣”產生的。具體地說,精氣是一種極微極細的構成萬物的物質元素。如《管子·內業篇》說:機物之精,化則為生。下生五穀,列星上為;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於胸中,謂之聖人,是故名氣。”即是說,精氣是一切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的本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