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眾

詞語信息

【詞目】誓眾(誓眾)
【拼音】shì zhòng
【注音】ㄕㄧˋ ㄓㄨㄙˋ
【釋義】誓師,告戒眾人。

詳細解釋

誓師,告戒眾人。
《孔叢子·儒服》:“君親素服誓眾於太廟:某人不道,侵犯大國,二三子尚皆用心比力。”《史記·周本紀》:“后稷居邰,太王作周。丹開雀錄,火降烏流。三分既有,八百不謀。蒼兕誓眾,白魚入舟。太師抱樂,箕子拘囚。成康之日,政簡刑措。南巡不還,西服莫附。共和之後,王室多故。檿弧興謠,龍作蠹。頹帶荏禍,實傾周祚。”《新唐書·高祖十九女傳》:“乃申法誓眾,禁剽奪,遠近鹹附。”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田)穰苴候至日影移西,軍吏已報未牌,不見莊賈來到,遂吩咐將木表放倒,傾去漏水,竟自登壇誓眾,申明約束。”郭希仁 《從戎紀略》:“翔初回營誓眾,即與劉伯明由大街整隊直趨軍裝局,作救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