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轉變療法

認知轉變療法,又稱“貝克認知療法”、“認知圖式療法”。理論基礎是貝克的情緒障礙認知理論,在實際治療過程中,貝克特別重視引導求助者去充分調動和發揮自身內部的潛在能力,對自己的認知過程進行反省,發現自己的問題並主動加以改變。

簡介

貝克認知轉變療法
這種心理療法的理論基礎是貝克的情緒障礙認知理論。他認為心理障礙不—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產生,相反,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件,如錯誤的學習,依據片面的或不正確的信息作出的錯誤推論等也會引起心理障礙。

形式

以下是貝克等歸納的幾種常見的認知歪曲的形式:①任意推斷,即在證據缺乏或互相矛盾之時,武斷地做出結論。②選擇性概括,即以偏蓋全的認知方式。③過度引伸,或稱過度泛化。即從一件瑣碎的事件出發引伸出關於能力或價值的普遍性結論,④誇大或縮小,即指對某些事物的過份重視或輕視而與實際情況不相符,表現為對客觀事件的意義作出歪曲的評價。⑤雙極式思維,或走極端的思維,即把生活往往看成要么全對,要么全錯,絕無中間狀態可言。⑥個人化,是——種變形的內疚心理。即在缺乏相應聯繫的情況下把外部事件的發生全都歸因於自己的過失與無能。認知轉變療法的的主要目標在於改變患者歪曲的認知,從而改善失調的情緒與行為。其治療的基本過程如下:①識別自動式思維,是指介於外部事件與個體對事件的不良情緒反應之間的那些想法,表現為患者對自己、對周圍世界和對未來三者的消極評價。這種自動式思維,一般人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病人首先應學會識別自動式思維。治療者可用提問、指導病人想像或角色扮演等方式來識別自動式思維。②識別認知錯誤,為了幫助病人識別認知錯誤,治療者應該聽取和記下病人訴說的自動式思維以及不同的情境與問題,然後要求病人歸納出一般的規律,找出共性。③真實性檢驗,這是治療的中心環節。一旦認識了一種或一組歪曲的信念,就可訓練病人按下列順序進行更嚴格的檢驗:我的證據是什麼?對那個問題是否還有別的認知存在?假設那是真的,結果是否就會那么糟?在患者能夠認識和評論這些不正確的自動式思維和信念之時,新的、更接近現實的信念便會逐漸代替了舊的、不真實的信念。隨後要求病人按照這些新的認知結構去實踐,檢驗它是否切實可行。治療者還要通過給病人布置一定的家庭作業,並讓病人反覆練習,以鞏固新的認知結構。此外,還有一些類似行為治療的方法,如通過記錄和觀察行為達到對現實的正確認識,進而改變病人的認知,去注意監控苦悶與焦慮水平,這就是認知轉變療法常用的技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