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諧

詭諧,修辭法之一。 有一段“武松打虎”,是甲乙兩人,一強一弱,扮著戲玩。 ”乙只得要求互換,卻又被甲咬得要命,一說怨話,甲便道:“你是武松,不咬,不是給你打死了?

【辭彙解釋】
詭諧,修辭法之一。用似是而非或強詞奪理的語言以適應表達上的特殊需要,這種修辭手法叫詭諧。
【修辭舉證】
◎例證一
記得在思想改造運動中,由於某些基層幹部作風粗暴,使一位老教授竟投河自殺(後被人救了起來)。陳毅同志知道後很生氣,把有關幹部叫去狠狠批評了一通,要他們主動去賠禮道歉。後來,在一次高級知識分子大會上,陳毅同志一登台,便問這位教授來了沒有。老教授應聲起立,面紅耳赤。陳毅同志卻哈哈大笑,風趣地說:“我說你呀,真是讀書一世,糊塗一時,共產黨思想改造,難道是為了把你們整死么?我們不過想幫大家卸下包袱,和工農民眾一道前進。你為啥偏要和龍王爺打交道,不肯和我陳毅交朋友呢?你要投河也該先打個電話給我,咱們再商量商量嘛!當然啦,這件事主要怪基層幹部不懂政策,也怪我陳毅教育得不夠。……”
徐行《陳毅同志二三事》《中國青年》1979年第6期)
除非是假自殺,或是用自殺來達到威脅的目的,哪有事先告訴人的?更不要說跟別人“商量”了。陳毅同志故意用這似是而非的話來“批評”某教授,寓莊於諧,這比那種一本正經地說教,更容易使人接授。
◎例證二
有一段“武松打虎”,是甲乙兩人,一強一弱,扮著戲玩。先是甲扮武松,乙扮老虎;被甲打得要命,乙埋怨他了,甲道:“你是老虎,不打,不是給你咬死了?”乙只得要求互換,卻又被甲咬得要命,一說怨話,甲便道:“你是武松,不咬,不是給你打死了?
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因為甲強乙弱,所以甲才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老是叫乙吃虧,而且還振振有詞。其實既然是“扮著戲玩”,哪能當真?雖屬強詞奪理,卻見風趣。魯迅先生曾對這則故事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比起希臘的伊索,俄國的梭羅古勃的寓言來,這是毫無遜色的。”
(《門外文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