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黎勒

訶黎勒

訶黎勒是古代稱呼,現在國外稱之為訶子(Haritaki),性味: 苦、溫、無毒。主治: 下氣消食。用訶子一枚,研為末,另以水一升,在瓦器中煎開幾次後下藥,再煎開幾次,加鹽少許飲服。 一般產地國家通用名稱; 梵文名稱:Haritaki 烏爾都語和印地文名:Harad 馬拉名稱:Hirda 孟加拉語名稱:Horitoky 卡納達語名稱:Alalekaayi 泰米爾名稱:Kadukkai 泰盧固語名稱:Karakkaya 阿薩姆名稱:Hilikha

簡介

生長於印度,不丹,尼泊爾,孟加拉,緬甸,泰國,馬來西亞,生長環境為海拔900米。

釋名: 訶子。性味: 苦、溫、無毒。主治: 1、下氣消食。用訶子一枚,研為末,另以水一升,在瓦器中煎開幾次後下藥,再煎開幾次,加鹽少許飲服。又方:夜含訶子一個,天明時嚼咽。又方:用訶子三枚,包濕紙中煨熟。去核細嚼,牛乳送下。 2、久咳。用生訶子一枚,含口內咽汗。咳止後,口味很差,不想吃東西,可煎檳榔湯一碗服下,立即開味。 3、嘔逆不食。用訶子皮二兩,炒過,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在,每服二十丸,空心服,開水送下。 4、小兒風疾閉,語音不暢,氣促喘悶啤足動搖。用訶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分,水煎服。此方名“二聖散”。 5、氣痢水瀉。用訶子十枚,面裹煨熟,去核,研為末,一次服完,稀飯送下。加飯調藥末和成丸子服亦可。方中也有加入木香的。又方:用訶子、陳桔皮、厚朴各三兩,搗碎,篩過,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開水送下。 6、赤白痢。用訶子十二個,六個生用,六個煨熟,去核焙乾,研為末。赤痢用生甘草湯下,白痢用炙甘草湯下。不止,再服藥。 7、男子下疳。用大訶子燒灰,加入麝香少許,先以淘米水洗患處再搽藥,或以荊芥、黃櫱、甘草、馬鞭草、蔥白煎湯洗亦可。

相關傳說

古時候,在雲南省有個苦孩子叫白凡,和爹爹住在一間破草屋裡。他們的草房外有株很高的樹。每當夏季,這棵樹都會開出黃色的小花,花落了,就會長出黑色的果實。

白凡很喜歡這樹,這棵樹也以其樹蔭盡心盡力守護著這破草房,使它免受風吹雨打和日曬。有一天,白凡夢見這棵大樹變成英偉的王子。他自稱訶黎勒,本是來自遙遠的南方,現在要回去,“我們朋友一場,我要走了,臨走前送你這些東西留念,記住,需要時給你老爹吃。”

白凡驚醒,屋前的大樹不見了,遺下一包大樹的果實,還有一包無色透明、閃亮的晶體。不久,該地發生了流行病,老人都腹瀉不止。白凡的老爹亦不例外,他把王子留下的兩包東西煨燒成灰,再細搗細篩成散,用粥調和,餵給老爹吃。老爹的腹瀉止住了,白凡又將藥分給其它老人,治好他們的腹瀉毛病。從此,用這兩種東西製藥的方法就傳開了。

人們因而將那包種子稱為“訶黎勒”,晶體則稱為白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