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雄球

許雄球是民國時代的人物,擅長為平民百姓排憂解難,劉鎮華被陷害而死,臨刑的一天,東流、彭澤百姓在刑場焚香哭奠。

人物介紹

許雄球(1898——1933),一名純繆,今樅陽黃羹鄉藜葛沖莊人。雄球少孤貧,好讀書,從吳述伯學習法律,後浪跡於安慶和懷寧、望江、宿松、貴池、東流及江西彭澤等縣。每遇不平事,就挺身而出,據理力爭,喜為平民百姓排憂解難。雄球生活儉樸,作風正派,為民眾理訟,從不索取報酬,因此民眾稱之為義務律師,或呼之為“雄大叫花子”。但也遭到少數人的誹謗,說雄球不務正業,是個“好鬥的公雞”。

人物生平

民國16年(1927年),北伐軍攻克武漢,共產黨人方蘭軒等回桐城鬧革命,看中雄球,開導他從打官司的圈子裡解放出來,投向大革命的洪流中去。從此,雄球的政治見解有所提高,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鬥爭激情日益強烈。民國17年春,雄球在樅陽鎮與江英傑等青年,成立反日組織,借舒家祠堂作會址,掛起“樅陽反日會”的牌子,宣傳反日救國,號召廣大農民、商人抵制日貨,提倡國貨,並通街檢查,發現日貨,給予沒收、銷毀。同年秋,在樅陽河檢查沒收一宗孔城商人過境的日貨,要按章銷毀,孔城商會以重金賄賂,雄球不為之動。孔城商會則從孔城雇來一批打手,將雄球綁架,趁黑夜以轎抬往孔城處死。幸被轎夫識破,在七裡頭附近密告行人,頓時鑼聲四起,將雄球救下。眾鄉親見雄球遍體鱗傷,都安慰留宿,雄球卻笑道:“許雄球是條鐵漢子,既要感謝眾鄉親的救命恩德,還要繼續抵制日貨。”他仍回樅陽鎮堅持反日鬥爭。當時民眾都稱讚他是個“打不倒的鐵羅漢”。民國19年秋,一夥英日買辦糧商,在樅陽大肆搶購糧食,使米價翻番,雄球參加“樅陽禁米外運委員會”,與姚飛、江英傑等親臨河下檢查,扣留外運糧船 1000餘只。糧商雖軟硬兼施,雄球等仍不準啟航;後糧商用巨款從安慶請來兩連部隊,以武力押運出境。這次禁運,雖告失敗,但雄球之名卻響徹大江南北。
邑人方履中胡翊儒、江承業、錢季卿、許麗東等在宿松、望江、懷寧、東流、貴池和江西彭澤等縣,開墾蘆洲湖灘,從家鄉招去墾民近10萬,當地土豪惡霸紅眼,時有欺壓盤剝墾民之事發生。雄球寓居安慶大南門外黃花旅館,各地墾民來訴冤者絡繹不絕。從此,各墾區的地頭蛇視雄球為眼中釘;而廣大墾民則以雄球為恩人,是靠山。民國22年,東流縣八都湖大惡霸,強占墾民田地近萬畝,並勾結東流縣府加征保全特捐,養惡虐民,以鞏固其霸業。雄球調查具狀,率領墾民,向省府請願,省府飭令東流廢捐停徵,墾民勝訴大喜。不料省保全處長又以“廢捐停餉,恐生兵亂”為由,再報經省政府批准,暫緩一年執行。雄球不知上面內情,當保全隊仍來催捐時,雄球叫人鳴鑼聚眾,形成萬人抗捐之勢,將保全隊人員打傷,並繳其槍枝。省政府以許雄球為禍首,當即予以逮捕,囚進東流監獄。在獄中,雄球又過問犯人的案情是非,教他們如何申訴和答辯。還為“桐城旅彭(澤)同鄉會”的墾民寫狀子,控告彭澤縣官苛征;並譴責獄吏剋扣犯人一伙食費,指使犯人抗訴,以致忤惱獄官。獄官檢查雄球行李,得前次控訴彭澤縣官等狀帖文稿,向上作了匯報。安徽省主席劉鎮華悉其事,親臨東流提訊,呵責雄球“聚眾滋事”;雄球據理抗辯,劉不勝辯,便惱羞成怒,當場以“許雄球滋事亂世罪”判斬。臨刑的一天,東流、彭澤百姓在刑場焚香哭奠,以上等棺木盛殮遺骸,由親房弟兄運回家鄉安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