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翊儒

民國6年,察哈爾都統田中玉慕翊儒為人,3次電聘,授以都統署參謀長兼軍務處處長、陸軍混成第二旅旅長。 李濟深時任北伐軍第四軍軍長,認為翊儒在山東治軍時間很長,舊部很多,薦其為山東宣撫司令。 其時,翊儒以高級參謀從軍,建議避開濟南,改道長清渡河。

胡翊儒(1880——1933),字聘三,安徽省樅陽縣松園鄉人。翊儒自幼聰敏,19歲中秀才。後來眼看八國聯軍入侵,憤慨萬端,遂棄文習武,入安徽武備學堂,成績優異,畢業後分配在安慶駐軍混成協任職。辛亥革命後,孫毓筠柏文蔚先後任安徽都督。時在貴池、青陽、銅陵的黎宗岳不服,翊儒奉命指揮胡萬泰師往剿,黎軍崩潰,安徽政局才告統一。翊儒後又考入陸軍大學深造,和李濟深陳調元同班,與李濟深交誼至厚。畢業後,一度任保定軍官學校教官,白崇禧黃紹竑、徐庭瑤、劉和鼎、廖磊、夏威等人都出他的門下。不久,翊儒任第九師參謀長。民國4年(1915年),他隨國務卿徐世昌閱兵東北,留任瀋陽測繪學堂提調,主持校務。時商震肄業該校,受到翊儒的賞識,以資送到日本留學深造。民國6年,察哈爾都統田中玉慕翊儒為人,3次電聘,授以都統署參謀長兼軍務處處長、陸軍混成第二旅旅長。在任旅長期間,他先後擒殺陰謀叛變的朱成章,剿平巨匪盧占魁,因之全省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張勛陰謀復辟,田中玉召開軍政要員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翊儒極力主張聲討,並說服持異議者,終於受任為討伐叛軍總司令,率部星夜出發,兼程前進,占領居庸關。段祺瑞由廊坊進攻張勛,翊儒出昌平襲擊其後,前後夾攻,會師北京燕華門,張勛大敗而逃,復辟陰謀遂告徹底失敗。當時總統黎元洪宣告退位,馮國璋繼任總統,段祺瑞組閣,授他為陸軍中將,贈以“武威將軍”稱號,並授予二等大綬寶光嘉禾勳章、一等文虎勳章,以示酬功。
民國10年,田中玉調任山東督軍兼省長,任翊儒為督軍參謀長,兼軍務處處長及省長公署政務廳廳長,同時兼領陸軍第七混成旅旅長,凡山東省的軍政大事皆取決於翊儒。時有孫美瑤招集亡命之徒,盤踞抱犢崮,打家劫舍,遠近居民大受禍害,翊儒受田中玉令,派遣陸軍第五師旅長吳長植率部往剿,魯南鎮守使施從濱率部協助,限期肅清。吳、施二人不滿翊儒權位高於己,故意遲遲不行,以致孫美瑤聚眾日多,勢力日大。民國12年5月某夜,孫美瑤拆除津浦鐵路鐵軌,劫持車上乘客300多人,其中有美、英、法、意、墨諸國的僑民40餘人。孫以此為質,要求督署收編其為正式國軍。翊儒主張不可失去國家威信,杜絕後來的效尤者,田中玉與其意見相同。而當時中央政府恐引起外交糾紛,密示田中玉接受孫的要求,暫許收編,免致外僑受害。田未執行這一密令,於是中央派鄭士琦代替田中玉,收編孫美瑤。田中玉離職後,翊儒即辭去所兼各職,專任第七混成旅旅長,奉命駐防平原,督辦黃河北岸魯境27縣的清鄉事宜,清剿賊匪,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民國13年,奉直戰爭,直系馮玉祥倒向奉系,直系大敗,吳佩孚帶領餘眾企圖由津浦路南下,勾結孫傳芳、楊森,重整旗鼓,再謀反攻。鄭士琦召集所屬將領商討對策,翊儒認為曹琨賄選總統,吳佩孚跋扈專橫,都為國人所痛恨,不能假道使其得志。他毅然南下,率所部扼守德州一帶關隘,防止吳軍南下,致使吳佩孚隻身乘海輪經滬入川。民國14年春,段祺瑞應“皖人治皖”的呼籲,調鄭士琦任安徽督軍,改編第七混成旅為第二十五師,翊儒任師長,移防安徽,幫辦安徽軍務,皖人聞之,無不歡迎,並派朱蘊山前往迎接。時山東督軍張宗昌為人極其狡詐,表面上非常恭敬,設盛宴餞行,並許以發足軍餉,但待中央撥款。翊儒素性忠厚,信以為真,不作警備;張乃蟬集兵力,將25師全部繳械,並劫持翊儒到濟南。段祺瑞聞知,急電張作霖嚴詞詰責,並令張宗昌不得加害,始得脫險。
翊儒脫險後,隱居上海英租界愚園路,和李濟深經常往來。李濟深時任北伐軍第四軍軍長,認為翊儒在山東治軍時間很長,舊部很多,薦其為山東宣撫司令。翊儒接任後,即秘密策劃畢某反正,事機泄露,畢被殺害,他也被迫辭職。民國17年,張宗昌勾結日軍阻止北伐軍渡河北進,殺害外交官蔡公時,釀成“五·三”慘案。其時,翊儒以高級參謀從軍,建議避開濟南,改道長清渡河。總部即任翊儒為渡河司令,馳赴田家鎮,徵集船隻材料架設浮橋,支援先鋒第四十軍賀耀祖部安全渡過北岸,超出敵後,一、七兩軍相繼前進,在北京附近會師。時坐鎮北京自稱大元帥的張作霖被迫撤退回東北老巢,行到皇姑屯,被日軍炸死。其子張學良起義歸附革命軍,北伐成功,全國統一。李濟深任參謀總長時,以翊儒對於北伐貢獻很大,推為參謀次長,何應欽藉口翊儒宣撫山東表現懦怯,未予同意。後李濟深召翊儒為高級參謀總務廳廳長;未幾,桂系反蔣介石,蔣認為李濟深與桂系有關係,誘執李濟深,翊儒遂辭職,隱居安慶,從此不過問政治。
民國11年,翊儒眼見族裡居民無力聘請教師,以致兒童多數失學,於是他會集胡姓合族人士,議以祖遺祭田收入創辦學校,讓兒童有讀書處所,得到合族同意。翊儒捐助2000銀元,創立了“瞻依學校”,開桐城私人辦學的先例。他的家鄉在圩區,居民易遭水災,翊儒倡議培修圩堤,出力興修者,其工食費用,統由他家支付,當地居民大得其益。
民國22年,翊儒病卒於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