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雄

林振雄

林振雄(1888~1964),祖籍廣東興寧縣,定居惠州橋東上塘街。1906~1908年在虎門講武堂和河北保定軍官學校學習。1909~1910年在日本士官學校深造,與蔣介石同學。留學期間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回國後曾任汕頭新軍標統,辛亥革命期間率部屬回響孫中山號召起義反正。1912年1月任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下屬團長。1916~1921年在雲南講武堂任騎兵科長、講武堂教官,後升為騎兵少將。1922~1924年任粵軍海軍處長、虎門要塞司令。

林振雄

林振雄(1888~1964),祖籍廣東興寧縣,定居惠州橋東上塘街。1906~1908年在虎門講武堂和河北保定軍官學校學習。1909~1910年在日本士官學校深造,與蔣介石同學。留學期間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回國後曾任汕頭新軍標統,辛亥革命期間率部屬回響孫中山號召起義反正。1912年1月任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下屬團長。1916~1921年在雲南講武堂任騎兵科長、講武堂教官,後升為騎兵少將。1922~1924年任粵軍海軍處長、虎門要塞司令。

1924年1月20日在孫中山主持下,國民黨一大於廣州召開。大會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張,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1月24日,孫中山決定籌辦黃埔軍校,任蔣介石為軍校籌備委員長,王柏齡、李濟琛、沈應時、林振雄等7人為籌備委員,分設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費、軍醫5部。林振雄任管理部主任。1925年10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攻克惠州城後,任東江警備司令。

1926~1927年奉命赴日本,任留日學生監督和在日本軍事大學學習軍事。1928~1929年任黃埔軍官學校第七期的教育長,曾編寫《射擊教範》一書共4冊作教材。1929年12月被陳濟棠任命為東江警備司令,為緬懷東征軍先烈,黃埔軍官學校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3月,在東征軍主攻方向——惠州北門城前方、西湖五眼橋側的關帝廟舊址(今西湖風景區管理局後面)建立“東江陣亡烈士紀念碑”。碑高約5米,碑身用長條花崗岩石,正面刻:“黃埔軍官學校東江陣亡烈士紀念碑林振雄題”(該石刻斷為二截,現收存在西湖風景區管理局院內),碑座正面、後面各嵌入雲石一塊,上刻“精神不朽 蔣中正題”(正面)和“氣壯西湖 林振雄題”(後面)。碑座左、右兩側用青石刻:“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東江陣亡烈士題名碑”(現有一塊放在中山公園“國民革命軍東征史料陳列館”內展覽。題名模糊不清),碑座周圍用炮彈殼和鐵鏈相聯,前後通道供人參觀瞻仰。該碑於1956年被毀,還撥款修築環湖東路。1932~1937年任國民政府參謀本部高級參謀,中央軍法總監兼任南京國防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1936年1月25日授中將。不苟徇私,不畏權貴。抗戰期間,南京建築國防工事,一少將與上校貪污舞弊,林奉命調查,如實上報,經批准將貪污犯槍決,因而不容於當權者,於1937年南京淪陷之前離開南京返惠閒居。閒居期間撰寫《蔣介石之失敗》一書,揭露蔣介石的專制獨裁。

解放前夕,國民黨駐惠州城的軍隊倉惶逃竄,惠州無人管理。林振雄主動與張友仁等組織“惠州維持會”,林任會長,張為副會長。將原縣警大隊、稅警大隊、刑警短槍隊部分武裝人員組成100多人的武裝巡邏隊,日夜巡邏,維護惠州社會秩序,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派人與中共聯繫,商議解放惠州事宜。1949年l0月14日,與張友仁等到下埔迎接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司令部參謀詹梧帶領的短槍隊先遣隊進城。

1954~1958年,林振雄當選惠陽縣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1957年8月創辦惠州華僑中學並任董事長,為發展教育事業,培養人才作出了貢獻。1962年被判刑,1964年在獄中病故,1985年得到平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