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

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

梁振英(Leung Chun-ying),1954年8月生於香港,祖籍山東威海。特許測量師,曾任戴德梁行亞太區主席。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委、秘書長,港事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委會委員兼政務小組組長,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委員等職。2012年3月25日,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7月1日就職,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2014年10月10日,梁振英捲入收取奧企酬勞爭議,特首辦發言人否認梁振英獲得奧企回報。2015年12月10日電,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於網路上表示,本屆政府上任後加推土地,房屋供應增加,開始稍為緩和短缺情況,樓價及租金開始回落,扭轉樓價只升不跌的預期。2017年3月,梁振英被增選為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梁振英梁振英

梁振英,1954年8月生於香港,祖籍山東威海。特許測量師,戴德梁行主席。持有香港理工學院建築測量系高級文憑、布里斯托理工學院測量及物業管理學學士學位和英國UniversityoftheWestofEngland榮譽商業管理博士、香港理工大學榮譽商業管理博士學位。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梁振英於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曾經擔任由中方委任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事務。

2011年11月,梁振英宣布參選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2012年3月25日在選舉委員會以689票,當選第四屆行政長官,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就職。

2017年3月13日上午,梁振英被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

個人履歷

梁振英梁振英

• 1954年8月12日(農曆甲午年七月十四日)於瑪麗醫院出生,生肖屬馬。

• 1960年至1966年於就讀於荷李活道警察國小。

• 1966年至1971年於英皇書院就讀,獲得警察部5年獎學金

• 1971年至1974年於香港工業專門學院(72年易名為香港理工學院)就讀建築測量系,獲得測量高級文憑[7]。

• 1974年至1977年在英國布里斯托理工學院(現升格為西英格蘭大學)進修,獲估價及地產管理學位。

• 1977年,返港加入仲量行擔任實習測量師,同年開始到深圳廣州北京等地當義工教學。

• 1982年,成為仲量行合伙人。

• 1985年,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

• 1993年,創辦梁振英測量師行。

• 1997年,主權移交後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

• 1999年,接替鍾士元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同年獲頒發金紫荊星章

• 2000年透過互換股份,與英國DTZ及新加坡的戴玉祥產業諮詢公司合併,梁振英測量師行易名為戴德梁行

• 2001年梁振英及其他專業人士成立香港專業聯盟,並且擔任主席,以推廣香港的專業服務。

• 2003年起任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 2006年,梁再次透過互換股份,持有控股公司的股份增至4.61%,成為戴德梁行控股公司第四大股東,首度晉身集團董事局

• 2007年起他由戴德梁行北亞區主席升任為亞太區主席。

• 2011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發大紫荊勳章。同年,擔任香港華菁會榮譽贊助人,同年辭去擔任12年的行政會議召集人一職,宣布參選行政長官選舉

• 2012年3月25日,獲得選舉委員會1,200票中的689票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行政長官,成為行政長官當選人。

• 2012年6月21日,辭去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務。

• 2012年7月1日,就任第四屆行政長官。

•2017年3月,增選為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專業學歷

英國Bristol理工學院(估價及地產管理學位)

英國UniversityoftheWestofEngland榮譽商業管理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榮譽商業管理博士

香港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

主要職業

戴德梁行有限公司主席

歷任公職

• 前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1999-2011)

• 前全國政協常委(2003-2012)

• 前嶺南大學咨議會成員

• 前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及成員

• 前城市大學校董會主席及成員

• 前香港城市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

• 前長遠房屋策略諮詢委員會委員

• 前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 貿易發展局服務業拓展計畫委員會委員

• 前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香港分會主席

• 前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

• 第四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早年生涯

梁振英父親梁忠恩(原名梁澤元)是香港警隊成立初期,從山東威海衛招募的警員,俗稱“山東差”,曾經駐守於港督府山頂。梁振英有一姊一妹,家中排行第2。梁於英皇書院就讀中一至中五,曾經與民運人士劉山青為同班同學,後升讀香港理工學院建築測量系。1974年遠赴英國布里斯托理工學院修讀。梁振英撰文,表示自己是因為有土地交易專業知識和經常返內地講學而獲器重,與中國政府高層結緣,他說自己1954年出生在香港,父親是清水衙門的警察,一家住警察宿舍,後到英國留學,第一年生活費是靠姐姐賣嫁妝的錢,還要到外賣店打工幫補。1977年畢業試考了第一名,從英國回港,當時香港經濟起飛,他加入英資測量師行仲量行,刻苦耐勞,30歲左右獲擢升為這英資大行200年歷史中最年輕的合伙人。後來通過英皇校友會認識了陳子鈞大律師,陳介紹他加入“專業人士促進現代化協會”,早於1970年代末,他已經常到內地講課,分文不取。梁振英又稱,1984年初,英國同意於1997年“交還”香港。中國政府不認識新界地契年期於1997年6月30日屆滿的問題,因為內地還沒有私人房地產,中國政府找上他寫意見書,後來成為《中英聯合聲明》附屬檔案三的主要內容,此後幾年,梁不斷到內地講課。1988年,中國修改憲法,容許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有償轉讓,上海率先賣地。梁振英建議公開招標,而且標書要中英兼備,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請他和上海市官員共同起草,此時期又義務幫深圳招標賣地。

為人處世

從政者在政圈中浮沉,往往審時度勢、斟詞酌句,謹慎得有些沉悶。政界中人皆說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為人嚴謹認真,作事一絲不苟,如此「刻板」形象在外,令記者私底下把他歸邊為「悶葫蘆」一類。不過,一番「花言草語」,幾句「浪漫情事」,外加「廿四孝」父親動情敘述苦樂「仔女經」後,記者赫然發覺,恪守原則不等於處處設防的冷漠,謹言慎行不等於不苟言笑的正經。振英哥這一副天生不笑便顯得冷峻、嚴厲的面孔,正是製造外界不準確印象的「元兇」。

很難把外形高大硬朗、冷峻嚴肅的梁振英與種花養草的溫柔細膩聯想在一起,但他卻是政圈中出名的「花痴」,閒來無事的最大樂趣,就是「拈花惹草」,親近大自然的奇妙與豐盛,也暫時拋開公私兩忙的繁重壓力。一提起「私家花園」,振英哥已由衷笑出一臉的滿足,惜花愛草之情溢於言表,恨不得把精研的「花道」一古腦傾巢而出,與小記分享。30年的「花農」生涯,令他深切領略到保護自然生態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種花時我什麼也不想,只有眼前花草果樹的搖曳生姿、千姿百態,因為要處理的是有生命的事物,不容心有旁鶩。」

媒體曝光

1990年,梁振英曾與現任立法會議員、中資企業老闆蔣麗芸主持香港電台製作的財經資訊電視節目《亞洲經驗》,節目於1月17日正式啟播,以討論亞洲不同地區如新加坡台灣等地之經濟發展經驗為內容。

1970至80年代,梁振英亦曾在林行止介紹下,以“江晨秧”的筆名在《信報月刊》撰文多篇。

專業發展

1993年,梁振英離開由他出任合伙人的仲量行,創立梁振英測量師行。1999年,他與戴德梁行及新加坡戴玉祥產業諮詢公司合作,並成為集團亞太區主席。2006年,他再與戴德梁行全面換股,躋身戴德梁行董事局,成為九名董事之一。

政治

政治生涯

梁振英梁振英

梁振英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獲委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1999年後長期擔任行政會議召集人,直至2011年10月參選行政長官前為止。2012年7月1日,梁振英就任行政長官後,以行政長官兼主席身份重返並主持行政會議。梁振英是行政會議任期﹙總計﹚最長的成員。

政治立場:

梁振英在一國兩制上積極回響中央政府的港人治港政策,他認為“一國兩制”是開創性的構思,史無前例,經過長時期的實踐,證明可行。以“一國兩制”方式成功解決主權和領土問題,以至一國之內的重大制度分歧,值得推廣,對世界其他國家都有參考價值。

梁振英也是積極反對台獨分裂的愛國人士。

成功爭取自由行

2003年春天,梁振英代表行政長官董建華全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商討自由行政策,大陸官員劈頭就說:“梁振英,你好好考慮清楚了。中央不是不願撐香港,只是擔心我們這邊門一打開是關不上的。日後那么多內地遊客去香港有可能引起逾期居留、治安等問題,香港承受得了嗎?”梁振英回答:“這些顧慮我們早就思考過了,既然中央支持開放自由行,香港會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的。我們對香港的警察、海關、入境處的工作都有信心。”梁振英因此被范國威譽為“自由行之父”。

角逐行政長官

主條目: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梁振英梁振英

1996年,梁振英曾表示“N屆不參選”行政長官,但自從2000年代中期開始,梁振英一直被傳為有意角逐2012年第三任行政長官一職,但沒得到其本人承認。2008年,主管香港事務的中央官員特別就梁振英的管治能力諮詢意見,2010年7月15日,梁振英出席香港電台電視節目《議事論事》,被節目主持人李鵬飛要求證實他有意參選特首的傳言,梁振英沒有否認,又稱如社會有需要,他會盡力。2011年9月初,經維基解密披露,前美國駐港總領事唐若文撰寫的其中一封電文顯示,梁振英早於2009年已有意參選特首。

2011年5月,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提出的“鐵三角論”,建議由范徐麗泰出任下屆行政長官,唐英年繼續擔任政務司司長,梁振英出任財政司司長。而唐英年及梁振英早已被傳媒認為是可能參選行政長官的熱門人物。在2011年7月9日,范徐麗泰稱考慮是否參選特首。後來,她曾公開讚揚唐英年在政府打滾多年,行政經驗比自己優勝。

宣布參選

2011年9月9日,梁振英公開表明,自己正為特首選舉作準備。9月28日,唐英年正式辭去政務司司長職務,並稱自己考慮參選行政長官選舉。2011年11月27日,梁振英正式宣布參選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在梁振英的宣布參選行政長官大會上有數百人出席,其競選團隊也一同亮相,會上支持他的各界人士分別有:市區重建局主席張震遠,他亦是梁的競選辦主席;前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她亦是梁的競選辦主任;前布政司鍾逸傑;前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全國政協委員、瑞安房地產主席羅康瑞;傳媒人林超榮;震雄集團創辦人蔣震;新鴻基地產前主席郭炳湘等。

西九設計比賽漏報利益

梁振英梁振英

2012年1月31日,星島新聞集團旗下《東周刊》報導,有參與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事務的官員發現,梁與其中一家參加設計比賽的公司有關連。梁振英指他在事件中沒有獲取任何報酬及利益,並早已向行政會議申報。2月8日,特區政府發稿,證實參選人梁振英2001年擔任西九規劃比賽評審時,沒有申報與他有關連的參賽公司,投票後始被發現有利益衝突。有評論指,政府發稿時間臨近特首選舉提名期,猶如在針對梁振英;而民政事務局強調政府於10年後始發稿交代事件,只是回應傳媒查詢,並無其他目的。2月10日,梁在多份報章刊登聲明,重申自己在西九龍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並不涉及任何利益衝突。2月11日,梁回應有報章指他任職的戴德梁行是西九比賽的參賽隊伍乃不符事實,梁也求政府公開西九比賽項目的全部檔案。

2012年2月29日,立法會通過引用權力及特權法,成立《西九事件專責委員會》調查梁振英在西九事件的利益衝突事宜;同時,梁競選辦去信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以成員對梁抱成見為由,要求重組委員會,又要求不要在特首選舉日之前展開聆訊,梁的兩個要求被指霸道及干預立法會運作。2012年6月27日,經過3個多月的調查,《西九事件專責委員會》提交調查報告,報告稱對梁振英作供時的“善忘”感到驚訝,對他“掉以輕心”及不完整申報利益表示遺憾及失望,認為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梁振英認為調查報告“還他清白”,被泛民議員指責他“厚顏無恥”。

被指參與有江湖人物的飯局

根據《東周刊》報導,2012年2月10日,梁營競選辦主要人物羅范椒芬劉夢熊等人,曾經與外號為“上海仔”的江湖人物郭永鴻,在流浮山小桃園出席飯局,密會新界鄉紳拉票。事件因涉及江湖人物及多位新界鄉紳,如梁福元等人,受本地傳媒廣泛關注,亦引起香港社會對黑金政治的可能性產生了疑慮。

被指欲“出動防暴隊”

主條目:香港商業電台續牌風波

梁振英梁振英

2012年3月16日,行政長官候選人唐英年,在行政長官選舉辯論直播節目上表示,2003年他任職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時,聽到梁振英在行政會議中指“香港終有一天需要出動防暴隊及催淚彈對付示威者”,和建議縮短商業電台牌照年期,唐指,這番言論來自2003年50萬人遊行之後是否強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討論。梁振英否認指控,並且批評唐英年在沒有任何證據下便指控他是罔顧事實、意圖抹黑對手。事後,自由黨成員田北俊不點名指當年有人提出若上街人數多達十幾萬,應出動解放軍鎮壓。另一會議參予者孫明揚稱基於保密原則,不能確認唐英年的說法。

當選第四屆行政長官

2012年3月25日,梁振英在選委投票後以689票,得票率57.4%,當選第四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同年7月1日就職。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形容,行政長官當選人梁振英,是三低特首,即低票、低民望、低凝聚力,未來五年的管治將會很困難。

獨立立法會議員黃毓民之後甚至直接稱呼梁振英為“689”。

當選行政長官後

主條目: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提出重組政府架構

梁振英出席活動梁振英出席活動

梁振英在其競選政綱中,建議“重組政府架構”,由原來的三司十二局變為三司二副司十四局(另稱五司十四局),為政務司長財政司長各設立一名副司長,另重組各局,新設文化局資訊科技局。梁認為重組會更有效落實其施政理念。

由於重組政府架構涉大幅增加公帑開支(每年7,200萬),反對者認為五司十四局是加大政治分贓,架床疊屋,只會令政府結構更為複雜,運作更為緩慢,有必要審議是否違反基本法原定的三司架構;而且梁振英並不建議諮詢和公開討論,被認為接近獨裁,引起非議。

2012年5月23日,梁振英在多份報章撰寫題為拉布的文章,質疑立法會多個事務委員會討論其改組建議,實際是拉布以圖阻止改組架構,強調通過改組是“急市民所急”。文章刊登後,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及學者批評,梁此舉是違背三權分立。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批評,梁振英此舉是向立法會施壓,並指是梁振英有責任在實施前釋除公眾疑慮;民主黨議員李永達指此舉是行政權干預立法權,違背三權分立的核心價值;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助理教授黃偉國亦指出,梁振英未上任便干預立法會工作。自由黨主席劉健儀及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亦強調,在委員會討論改組架構建議於正常程式,並非拖延。。

梁為趕及在7月1日上任前落實重組,動議在6月中繞過眾多民生法案打尖。泛民議員認為梁振英的做法完全不理立法會一貫的議事程式,未上台已經粗暴地干預了立法會運作。在6月21日立法會會議,原本以為在建制派占多數下,梁的打尖動議必定能通過,但出人意表地,在數名建制派議員缺席、反對及棄權下,梁的“硬闖”動議以27票贊成,25票反對,1票棄權遭否決。最後,改組方案不單于7月1日上任時無法通過,而且在第四屆立法會終止運作前無法通過。梁政府最終在第五屆立法會開始會期後宣布放棄架構重組方案。

開拓邊境禁區

對於發展香港與深圳接壤的區域,梁振英於2012年6月13日,以候任特首身份接受東方日報視像專訪,提及深圳河以南28平方公里的邊境禁區可變成“特區中的特區”,大陸人和外國人均可免簽證進入邊境禁區,享用各種服務,包括金融、商業、法律。後來計畫被指將新界東北地區割讓給深圳,變成“雙非城”或“深圳後花園”,但梁振英否認。梁振英2012年6月13日表示“邊境禁區,我提的政策特色是什麼呢?就是說內地居民,進入這個邊境禁區免簽證”。

人物爭議

被指是中共地下黨員

梁振英梁振英

部分人認為梁振英是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儘管他已公開否認。

2012年3月,中共前香港地下黨員梁慕嫻在她的著作《我 與 香港地下黨》中,稱梁振英為共產黨地下黨員。依他理據,梁振英於1988年擔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秘書長,而根據中共相關規定,此類的重要職務必須由中共黨員擔任。梁慕嫻稱無法律檔案證實她的推論,只從行為上推論梁振英等人是中共在香港利益的代理人。對此,梁振英透過競選辦聲明自己不是共產黨員,也從來沒有要求加入或被邀請加入共產黨,並指出梁慕嫻毫無事實根據。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自由黨創黨主席李鵬飛也在2009年8月26日的《信報》刊文表示,梁振英肯定是共產黨員,並指地下黨員有權否認自己的黨員身份。

2012年3月28日,中共中央黨媒《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在梁振英簡歷上冠以“同志”,並在其“中國機構及領導人資料庫”內將尚未上任的梁顯示為“行政長官”。事件引起議論,此後人民網突然刪除了“同志”稱謂,並修正了梁的職位名稱;梁振英對此重申自已並非中國共產黨黨員。梁振英當選行政長官後,有中國大陸的網民揶揄梁為“香港市委書記”。

山頂大宅僭建

主條目:梁振英大宅僭建風波

2012年6月20日,《明報》揭發梁振英位於貝璐道4號裕熙園的居所,僭建了一個面積約110平方呎的玻璃棚,梁振英承認將原來的木花棚改建為金屬及玻璃結構,而沒有向屋宇署申請,是無心之失,並會清拆。屋宇署檢查梁宅時,揭發僭建多達6處,包括雜物房、車位上蓋和一個超過300呎的地庫,身為產業測量師的梁振英解釋僭建物在購入大宅前已存在,並不知道此等是僭建物,堅持自己只是疏忽,並無隱瞞。其後,傳媒透過地政總署拍攝的高空圖片顯示,木花棚於2000年9月,即梁入住後3個月仍未出現,與梁振英稱購入大宅前已有木花棚的說法不符。梁振英得知地政總署的高空圖片後,沒有回應木花棚是否購入前已經存在。梁振英大宅僭建風波惹來各方質疑其誠信,甚至未上任已被泛民要求下台。2013年1月24日,陽光時務周刊刊登出在特首選舉中支持梁振英參選的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的訪問。在訪問中,劉夢熊透露,梁振英所指曾找過兩名專業人員及一名律師到大宅檢查並沒有發現僭建問題的說法“絕對是子虛烏有”。劉補充指,曾親自致電時任梁振英競選辦公室主席的張震遠尋求協助梁,但張回應指梁的說法並不真確,所謂“兩名專業人士和一個律師”是不存在的。劉批評梁的說法是“作故事,涉及誠信問題,等如欺騙市民、欺騙中央”。行政會議成員張震遠在同日發表聲明,表示周刊引述的指控與事實不符。翌日下午,劉夢熊再次發表聲明,強調自己的說法千真萬確,並表示願意和梁振英一同接受測謊機的測試;假如自己未能通過測試,便會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跳下,“以一死謝天下”。

梁振英被指涉嫌賄選

在2013年《陽光時務》專訪中,劉夢熊指梁振英在2012年特首選舉期間曾承諾委任劉夢熊擔任行政會議成員,或推薦他當任政協常委。所以有泛民認為梁振英可能涉及賄選,並向廉政公署投訴。不過廉署守則,不會公布是否立案調查個別案件。

被指運用語言偽術

梁振英的修辭術多次受到爭議,公眾同泛民主派指他經常不直截了當的回答問題,而是搬出一些模稜兩可、沒有實質內容的答案。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更形容此為梁的“語言偽術”(alwaysmakeupstories)。前中央政策組顧問劉細良讚揚梁振英的說話技巧高,劉舉例僭建事件中;別人質詢他有否僭建花槽,他答說從來沒有提過“花槽”兩個字,此前他說的是“花棚”,被認為是狡猾地把問題卸開。還有“撤回與不撤回之間有好大空間”、“僭建處理了就不存在”等類似言論,被指是把問題輕輕帶過,矇混過關。

向信報發律師信

2013年2月7日,梁振英就著《信報》特約評論員、前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練乙錚其中一篇文章發律師信控告誹謗,該篇文章為《誠信問題已非要害梁氏涉黑實可雙規》。該篇文章指出,假若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陽光時務周刊》對梁的指控屬實,梁便需要接受雙規。事後《信報》發出聲明為帶來不便向讀者道歉。梁振英亦其後發出聲明,強調自己尊重言論及新聞自由,但由於文章關於“涉黑”的指控嚴重,需要嚴肅處理,並接受《信報》2月7日啟事中的最後一段。總編輯陳景祥對梁發律師信感到驚訝及失望,但強調聲明並不是向梁道歉,亦不會撤回文章。事件受到記者組織、新聞評論員及學者批評。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岳批評,梁此舉目的是打壓言論自由,制止媒體對他不利的言論;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指出梁此舉容易扼殺言論自由,建議他撤回律師信。

買家印花稅

梁振英梁振英

2013年3月24日,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深圳向建制派立法會議員透露,特首梁振英在推出買家印花稅(BSD)前曾致電通知他。王光亞當時雖然沒有太多時間考慮,但表示支持,指有事的話由他來承擔。

就梁振英在推出買家印花稅前曾致電告訴王光亞的事,特首辦在梁振英曾表示不作評論,但梁振英在2013年3月26日出席行政會議時就親自作回應,指只是“知會”而非“請示”王光亞,並解釋指致電王光亞是由於“內交”需要︰“因為買家印花稅徵收的對象是香港以外的買家,因此有辦‘內交’和‘外交’的需要,亦因此在我們決定了徵收買家印花稅之後,我們是‘知會’有關方面。”

湯家驊質疑,梁振英在宣布開徵買家印花稅前一天致電告知王光亞,有違反行政會議的保密制之嫌。湯家驊已致函政制事務委員會,要求召關特別會議跟進事件,並邀請政府相關政策局和部門的官員出席會議作回應。

劉慧卿指,實施買家印花稅是敏感內容,行會已有林奮強前車之鑑,梁振英必須交代清楚他到底有什麼政策出台前,已先向內地匯報,“一國兩制的原則要講得好清楚”。

出席天水圍地區論壇時發表的言論

2013年8月11日,梁振英出席天水圍的地區論壇時,主動為辭職的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張震遠呼冤,指廉署已證指控二人的證據不足,舉報二人的政黨卻沒有“私下或公開說一句半句抱歉”。

劉慧卿表示,民主黨廉政公署的投訴並非無理取鬧,是有實質理由才投訴的。她指廉署只需向特首負責,憂慮梁振英的說話對廉署造成壓力。民主黨表明,不會因曾向廉署舉報林奮強和張震遠,而作出道歉。

另外,梁振英在地區論壇上提及林慧思事件,梁振英指這件事在教育系統內發生,最近接二連三有片段在網上流傳,引起公眾高度關注,會否對教師隊伍、教育質素以至青少年造成影響,故要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就林慧思事件向他提交報告。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表示,事件涉及教師言行操守,應該交由教學專業人員操守議會處理,不適宜由特首介入。何漢權認為,行政長官的角色政治化,高調就林慧思事件表態,令情況變得更複雜。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梁振英的做法罕有,亦不恰當,令學校與調查機構處理事件時,有更大壓力。葉建源認為,不應將問題完全歸咎於林慧思一人身上,他希望特首維持應有的公平及中立性。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批評,行政長官梁振英出席地區論壇時的言論,是挑撥離間,進一步令香港撕裂。梁家傑批評香港目前已出現“烈火烤蛙”的情況,梁振英昨日的言論,是進一步撕裂香港,此舉是為日後暴力鎮壓示威活動找藉口。質疑他是否要增加學校及林慧思的壓力。他對梁振英認為曾舉報前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及張震遠的人士要向兩人道歉,是很奇怪,因為如果一個良好市民見到可疑情況報警,警方查完後或因證據不足未能檢控,不明白為何要良好市民道歉,質疑他是運用“拉一派、打一派”的民眾運動手法。

工黨立法會議員何秀蘭亦表示擔心,香港出現文革的批鬥影子。

此外,梁振英表示上任一年多以來,曾“微服出巡”元朗與天水圍十多次,包括光顧區內的“粥粉面飯”食肆、與太太來買魚和吃咖喱及帶女兒去圖書館。

與菲律賓總統阿基諾會面

梁振英與菲律賓總統阿基諾會面梁振英與菲律賓總統阿基諾會面

2013年10月7日,梁振英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前,在會議室外與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短暫交談。根據有線新聞片段,阿奎諾三世則明顯對著梁振英滔滔不絕,還不時伸手加強語氣,梁振英聽過阿基諾的話後,被批評“笑容燦爛”,而座位安排上亦有被菲方矮化之嫌。

嚴詞回應擲蛋示威

2013年12月7日,梁振英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北角出席地區論壇,為《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作諮詢。在梁振英說開場白期間,兩名社民連示威者突然衝出,向台前官員擲雞蛋,曾俊華即告“中招”,一度狼狽離開會場。梁振英其後表示他必定會依法追究,並將之定性為“襲擊”,但曾俊華則稱自己並無大礙,並笑說:“醫生都叫我唔好食咁多蛋......好彩冇著靚西裝嚟,或者系預知呢件事。”其幽默回應與梁振英嚴詞譴責示威者成強烈對比。由於擲蛋示威在外國頗為普遍,網民將外國元首遇擲蛋後的回應與梁振英比較,突顯他亳無量度。其實關於梁振英沒有風度及量度的新聞之前也曾經報導過,如8月份出席地區論壇時提到張震遠林奮強廉政公署起訴貪污罪名不成立而要求舉報者道歉(並針對泛民人士),和要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就林慧思事件交詳細報告。然而,當時教育局已經表明不再追究事件。

杯葛渣打馬拉松

據聞,因《蘋果日報》的採訪立場,梁振英向香港三大銀行滙豐東亞渣打施壓,要求三大銀行抽廣告。但渣打不肯妥協,於是梁振英決定拒絕擔任2014年渣打馬拉松的主禮嘉賓,改由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擔任。因之前《am730》被無故抽廣告事件,引起全城關注,因此不少人認為梁振英此舉是有意打壓新聞自由及異見聲音。社民連議員梁國雄批評梁振英非常小器,但亦認為今次杯葛渣打也是曲線支持渣打。

“未富先驕”論

2014年2月10日,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提出港府應向非本地居民徵收$100陸路入境稅。

2014年2月11日,梁振英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建議不可行,又指港人不應“未富先驕”。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志全反駁梁振英的言論傷害港人感情和尊嚴,並認為港人現時是“未富先凋”,要求梁公開道歉。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指梁振英完全背離民情,是“未掂先囂”。

李慧玲“被辭職”

2014年2月12日,商業電台向員工發出內部通告,表示即時終止商業電台與李慧玲的契約。

2014年2月13日,李慧玲召開記者會,表示百分百感覺是梁振英政府打壓新聞言論自由,是商台在續牌事件中“跪低”。李慧玲亦提及一個飯局中有官員向她表示,特首梁振英最憎的人是她,李慧玲相信,梁振英不滿她是始於行政長官選舉。李慧玲亦在記者會表示,一名與特首梁振英相識,亦與自己認識超過10年的朋友,曾叫她“小心份工”,她問對方自己是否會有人身安全問題,該名人士指,現在的政府未到這個程度。她沒有透露該人士的身份,但認為對方的說話出於好意。

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從來沒有向任何人提及任何關於李慧玲在商台的職位,或職務的任何事宜,重申他本人及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本港的新聞自由。不過大部分香港網民及泛民議員認為李慧玲“被辭職”與梁振英絕對有直接的關係,並覺得其重視新聞自由的言論是“得個講字”。

被指在南沙或橫琴籌建香港園

梁振英梁振英

2014年3月17日,《蘋果日報》報導政府計畫在廣州南沙籌建占地達100平方公里,比香港島更大的“香港園”,除將本港部份產業遷至園區,更會興建有公營房屋及老人院等新市鎮,安排基層遷往定居,園內採用香港稅制及法律,租期最少至2047年。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質疑計畫是“逼港人上大陸”,他指計畫反映梁無能,未有在港盡力“搵地”。他又質疑計畫可行性,即使高鐵接駁後往返兩地較方便,但公屋居民亦難負擔每程百多元車費。新民主同盟立會議員范國威指,計畫需大量社會討論,“你退休會唔會肯上大陸?”他指現時舊工廈和工業區仍未用盡,質疑計畫是梁在民望低迷時,拋出發展願景來討好資本家。

同日,政府在11時55分發出新聞稿,表示特區政府不會在南沙或橫琴實施香港法律,亦沒有租借南沙或橫琴的構思。

同日,政府在17時44分再次發出新聞稿,表示特區政府曾經在內部提供資料檔案,作討論之用,經研究後,認為大部分構思並不可行,包括在當地租借土地及實施香港法律,亦因此自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諮詢委員會於去年十月成立以來,特區政府一直沒有向該委員會提出有關發展南沙、橫琴或其他珠三角城市的任何構思或建議。

不會向癱瘓中環的人發出不反對通知書[編輯]2014年5月22日,梁振英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時表示,政府不會向任何癱瘓中環的人,發出不反對通知書。

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指出,《公安條例》列明是否發出不反對通知書是警務處長的法定權力。

占領中環發起人之一戴耀廷表示一旦占中,他們也不會申請不反對通知書。占中可參加其他遊行集會,並於集會完結後留守。

民主黨涂謹申指出,《公安條例》規定需要作出“合理”考慮後,才決定是否發出“不反對通知書”。不過,警方未收到“不反對通知書”的申請,梁振英已率先拒絕,故日後警方若拒絕向“占中”行動發出“不反對通知書”,梁振英的言論,可能成為司法覆核的理據之一。

公民黨的陳家洛認為,市民有權利集會遊行,但梁的言論如同行政指令,對警方及抗訴委員會造成壓力。

香港人權監察就指無論梁振英的言論有否令警隊受壓,已經損害警隊的政治中立。

部分泛民議員認為梁振英此舉是向警務處“落柯打”,要求警務處不要發不反對通知書。而第二日警務處處長曾偉雄附和了梁振英的言論,並表示支持。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表示,梁振英只是表達一種態度,一個立場。他相信,梁明白只有警務處長才有權力,但若不直接回應議員問題,或會被人指為逃避問題。

經民聯的梁美芬指出,梁的講法並無問題,一個犯法的組織,當然不會得到“不反對通知書”,她呼籲“占中”組織無需“又要威又要帶頭盔”,並強調大部分香港市民反對“占中”。

工聯會的陳婉嫻直言,梁的說法有點“論盡”,但相信他是經過思考才回答問題,絕對是有備而來,否則不會突然之間說出這言論。陳婉嫻又相信梁振英或有點怨氣。

政府發言人晚上澄清:“行政長官沒有亦不會幹預警務處處長根據香港法例處理公眾遊行集會的決定。”

支持反占中簽名活動

2014年7月,“保普選、反占中大聯盟”收集市民反占中簽名,梁振英明確表態會簽名反占中,強調是否簽名屬個人行為,沒有違反《問責制主要官員守則》,亦不會對公務員構成壓力。

有泛民議員批評政府此事取態不智,有學者亦指梁振英不宜太早表態反占中,擔心對日後推行政改不利。

民望與逼退

梁振英梁振英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在2013年1月2日公布的調查顯示,梁振英的支持度評分有49.1分,處於不合格水平。

民間要求梁振英下台的聲音不斷。自從梁振英就任行政長官後,他與泛民主派的關係一直惡劣。加上他的大宅僭建風波被揭發,泛民和部分建制派更認為他的特首之位實際上是騙回來,其後多次組織遊行,要求梁振英下台。2013年香港元旦大遊行,有很多市民遊行要求梁振英下台。民間人權陣線宣稱有13萬人,警方指最高峰時有二萬六千人,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估計為3萬至3.3萬人。

與此同時也有支持梁振英的遊行,卻爆出派錢醜聞,新界總商會副宣傳主任蔡志峰被指以每人250至300港元找人參加遊行。主辦團體否認“向遊行人士派錢”,指“涉嫌派錢者及接受金錢人士不是發起團體、其會員及支持者”。鄭耀棠質疑有人混入遊行隊伍插贓嫁禍。時事評論員王岸然撰文指有“地產霸權”與“傳媒惡勢力”企圖“集中力量,儘快趕梁振英下台,以免他有時間藉施政改善民望”,“急於推梁振英下台的只是‘地產霸權’”,其他人起鬨倒梁則是“給‘傳媒惡勢力’設下的議題所帶引”。

2013年5月14日,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顯示,梁振英民望跌至上任後的新低,支持率不足三成,只有兩成九,反對率卻高達五成半,以上任十一個月計,其民望評分亦是香港歷任特首同期中最低,被評為“表現失敗”。總監鍾庭耀表示,其民望的下跌,可能受到前廉政專員湯顯明涉嫌行為不當事件、四川雅安地震方捐款1億港元事件,以及碼頭工人罷工事件等影響。

2013年8月15-20日,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所進行“假設明天選舉特首,而你又有權投票,你會唔會選梁振英做特首?”民調,回答“會”的只有25.3%,回答“不會”的則為超過兩倍的56.2%。

2013年8月底,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新民主同盟)、毛孟靜公民黨)、張超雄工黨)、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保衛香港自由聯盟發言人韓連山及多名社運人士在Facebook發起“抗融合.拒赤化.反盲搶地一人$100換特首還香港人一個家”行動,由數百位港人集資於9月3日在《明報》及《都市日報》刊登“反梁”廣告,批評梁振英漠視港人利益,讓自由行陸客“肆虐”香港,破壞香港的文明和秩序,香港人基本生活需要不斷被剝削,已讓港人忍無可忍,表明“換特首是出路”,促請中國政府停止干涉香港內部事務;並在台灣《自由時報》刊登“香港面對嚴重中國化,請台灣引以為鑑”廣告,讓台灣人明白香港引入中國新移民及旅客後港人所面對的苦況,不要讓台灣被中國客攻陷。

2013年底,因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梁振英及特區政府的民望全線下挫。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的民調顯示,梁振英的整體表現評分跌至上任後的新低41.7分;對特區政府表現的滿意者僅13.5%,不滿意者達到49.2%。

2013年12月17日,梁振英在北京與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會面後,離開人民大會堂正要下樓梯時,突然重心不穩,他立即舉起雙手作平衡,才不致於當眾跌倒。

2013年12月19日,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北京與梁振英會面後表示,中央會規範化特首述職,並明確提出三項述職要求,包括特首除了報告政績外,亦要匯報不足;匯報特區政府來年新規劃;以及報告貫徹落實《基本法》取得的進展及當中存在的問題。

人物軼事

喜愛種花

英倫苦學生閒來種花

幼時家貧,擁有私家花園只是一個空中樓閣般的夢想,但梁振英自小就愛觀看植物由播種、發芽、成長到結果的每一個細微變化,並為之嘖嘖稱奇。後來遠赴英倫留學,身為苦學生的他沒有閒錢用於奢華消費,終於一頭撞進花叢樹影之間,開始了“花農”生涯:在英國住的地方有個後花園,種花養草不用外出,比較省錢。」自此心心念念的,便是那一樹青蔥、數株粉黛。

滿園花果從不假手他人

事業有成後,梁振英終於擁有了自己的花園,浸淫於神奇的七彩世界,從不假手他人,落手落腳打理得滿園綠肥紅瘦、果滿枝頭。工作雖然忙碌,但無論如何,他每晚都會抽出半個小時,照顧“心肝寶貝”。他位於山頂貝璐道逾萬呎的獨立屋可謂綠意盎然、花影幢幢、果香四溢,屋外的每個角落他都不放過,青荷、茶花、果樹、蔬菜、盆栽,處處皆有傑作。

鶼鰈情深

梁振英在1981年結婚,妻子為律師唐青儀,育有一子兩女,分別是長子梁傳昕、次女梁齊昕和三女梁頌昕。一家五口名字的羅馬拼音的縮寫都是CY,三名子女都已經移民英國。長子梁傳昕和三女梁頌昕同在劍橋大學畢業,分別修讀生物化學和經濟。梁傳昕繼續在劍橋大學修讀博士,研究幹細胞。次女梁齊昕則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法律學士學位。

說起與太太相識的經過,素來以堅毅示人的梁振英,流露了小男生般的靦腆。他透露,當年兩人同在英國留學,他是高太太兩級的師兄,可惜「同在英倫人未識」,兩人的情緣不是始於浪漫英倫,卻是「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

或許兩人曾在校園擦身而過,畢竟同校,又同是香港來的留學生,但梁振英當年暢漾於學海之中,埋首苦讀,竟沒有留意到小師妹的出現,差點:走寶“。幸好回港工作後,有個同學聚會,他與太太才「首次」見面。是否一下子驚為天人,然後發力苦追,梁振英沒有詳細說明。關於社會事務,關於專業發展,關於內地與香港的關係,他皆能侃侃而談,但牽涉到私人感情,則言簡意賅得很:“認識後就開始拍拖,然後結婚,直到目前!”

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答案背後,有他作為丈夫的驕傲:”雖然我公職多,工作也很忙,但她沒什麼投訴。“反倒是對太太的忙碌,他似薄有微言:”她很關心孩子,時時照料他們生活、學習的需要,有時比我還忙!“抱怨中半帶甜蜜,半含醋意。

平衡家庭

平衡家庭公務雖繁忙

說梁振英是「廿四孝」父親絕不為過,但這並不代表他對孩子的要求一味應承,而是他極度重視家庭生活,為此往往努力擠壓出僅餘的時間,與家人相處。「很難,但你必須做出抉擇,除非是必要的官方活動,我絕少參加晚上的應酬。」他感慨一笑:「這是作為爸爸的責任,三個小朋友只有一個爸爸,沒有其他人能夠代替!」逢學校長假必親子旅遊

言及於此,梁振英頗為自得:「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不算少。孩子在香港時,每天早上七點多我開車送他們上學,大家在車上天南地北什麼都聊,晚上吃飯時一起交流一天所見所聞。」逢學校長假期,一家人會出外旅行:「放假去旅行是最好的鬆弛,且可以培養感情。前年我們去了紐西蘭看鯨魚、螢火蟲;去年去了非洲大草原。」

今年6月初,他為陪愛子特地飛赴英倫:「他放假五天,回香港的話時間太短了,所以我過去陪他。」那兩個女兒呢?他哈哈一笑,女兒放假七天,回了香港,由太太負責照顧。另類的兩地分隔,可以體會到他們對孩子的關心之切。言傳身教:教育子女最重品格

子女如今都在英國名校讀書,成績不俗,是有口皆碑的「乖小孩」,言及三個「寶貝」,梁振英不諱言對子女要求甚為嚴格,但不太著重學業成績。他笑說:「學業成績並非首要,反而做人的原則、方向更重要,讓他們懂得平等公正,養成正確的待人接物態度等,這些都不能馬虎了事。」

如何「教仔」?振英哥坦言「身教重於言教」,不行體罰,不重獎勵,但著重日常生活中的身體力行及無間溝通,讓子女以父母為榜樣,建立正確的人生和價值觀:「這些年來,還真沒試過令我激氣的情況。」一臉「有子有女萬事足」的表情﹐足以說明兒女在這個嚴父心目中的一切。

父親當差清廉持家

出身警察家庭,「差人」父親的教誨深植梁振英心中:「爸爸當了36年警察,先後服務於山頂及總督府,一直是清水衙門。」他憶述,小時候,父親薪金很低,媽媽要去附近的膠花廠拿一堆膠花、玩具物料回家加工,他和姐姐、妹妹三人都要幫忙:「在媽媽動員下,全家胼手胝足,手工作業,一個月亦有300多元,加上父親的300元月薪,家庭開支總算充裕,還能儲點錢買了層樓。」

傳家寶訓自食其力

自食其力是母親的座右銘,亦對梁振英日後的成長影響深遠:「小時候過得比較苦,沒有什麼休息或者消遣,但父母教會我們用自己的勞力賺錢,不倚靠他人,還能夠存下錢來買房子,這一直是我們內心的驕傲。」如今家中木箱還收藏著母親當年用以裝塑膠物料回家加工的大布袋,這可算是另類的「傳家之寶」了。梁振英教導子女,亦不忘拿出此布袋緬懷往昔:這可是要留下來給子孫看的!

財產申報

2014年7月,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申報利益與去年相同,共擁有7個住宅物業。

物業

梁振英與太太梁唐青儀,申報在香港擁有3個住宅物業,包括2012年被曝光僭建的兩個山頂相連大宅,目前申報為“空置”,另一個港島南區住宅物業則用作出租;另外,梁振英夫婦在英國倫敦及劍橋各持有一個物業,申報用作家庭居住。

股份

梁振英申報是LotvestLtd的公司股東,通過有關公司持有港島南區物業,而他名下的WintrackWorldwide及附屬公司股權,以及所有DTZHolding及附屬公司股權,則以信託形式持有,信託人是一名執業會計師,其妻梁唐青儀為受益人。

宗教信仰

梁振英沒有固定宗教信仰,他三歲時於一家教會開辦的私塾就讀,接觸天主教,並且有到教堂,直至讀英皇書院時,也有參加天主教活動。他否認是無神論者,不時抽空參加六大宗教活動並閱讀宗教書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