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地山論道

許地山論道

《許地山論道》是有許地山寫的一本關於他對道的觀點的概論。本書源於《道教史》,可供道教與道教史之研究家或愛好者,中國近現代文化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宗教學之研究家或愛好者,許地山之研究者……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許地山論道許地山論道
中國大陸研究道教而成“學”,系比較晚近之事。二十世紀初“國學”之名浙興,道教研究列其中,被人偶爾涉及。“五四”運動後文史及醫學史、化學史等研究者,以西方學術框架研究道教,頗有斬獲。其中就有許地山著《道藏通檢》、《道教思想與道教》(《燕京學報》第2期,1927年)、《道教之根本思想及其對於人人生的態度》(《讀書季刊》第1卷第2期,1935年)等。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被稱為道教研究之發軔期,許地山之《道教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正是此期之突出成果,許地山成為“系統梳理道教歷史的先驅者”,書成為“第一部道教的專史”,“力求系統梳理道教發生、發展歷史的先驅性著作”。三年之後,傅勤家之《中國道教史》(商務印書館,1937年)出,道教學術方成為獨立研究對象。再過七十年,道教6研究終成為國際性大學問“大批有生力量湧入開墾的熱土”……
歷代道教學者,晉有葛洪(弘),南北朝有陶弘景,唐有成玄英、李榮、王玄覽、司馬承禎、吳筠、李鑒,五代十四有杜光庭、譚峭,宋有陳摶、張伯端、陳景元、白玉蟾,金元有王重陽、邱處機、俞炎、杜道堅、雷思齊、張雨,明有張宇初、趙宜真、陸西星,清有王常月、李西月、黃裳……
本書源於《道教史》。《道教史》之初版只有上編,七年後作者去世。依“弁言”,該書上編“述道教及預備道教底種種法術”,下編“術道教發展中教相與教理”。有人說下編有遺稿留存,但迄求未發現,故書終完整,“講道”亦終不及“教相與教理”……
本書可供道教與道教史之研究家或愛好者,中國近現代文化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宗教學之研究家或愛好者,許地山之研究者……

本書目錄

弁言
緒說
一 上品道、中品道與下品道
二 方內道與方外道
三 清靜說、煉養說、服食說及經典科教說
四 正真教、反俗教、訓世
第一講 道的意義
第二講 道家思想的建立者老子
甲 老子是誰
乙 《道德經》
丙 老子的思想
丁 道論
戊 人生論
已 老子的論敵
第三講 老子以後的道家
甲 關尹子
乙 楊子
丙 列子
第四講 道家最初的派別
甲 彭蒙、田駢、慎到的靜虛派
乙 假託管子所立的法治派
丙 假託太公的陰謀派
丁 莊子一流的全性派
子 莊子
醜 莊子的著作
寅 莊子的思想
(一)齊物論
(二)逍遙遊論
卯 莊子門人的思想
辰 承傳稷下法治派的莊子學
巳 承傳稷下陰謀派的莊子學
午 秦漢儒學家化的莊子學
未 承傳楊朱派的莊子學
第五講 秦漢的道家
甲 《呂氏春秋》及養生說
乙 《淮難子》及陰陽五行說
子 陰陽思想
醜 五行說
第六講 神仙的信仰與追求
第七講 巫覡道與雜術
……
附錄
許地山年表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