訥南鎮

訥南鎮

訥南鎮隸屬訥河市管轄。位於市境中部偏東,訥謨爾河南岸。鎮政府駐地距市區28公里。訥南鎮全境地勢南高北低,屬平原地帶。全鎮行政區域總面積357.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187公頃,是訥河市麥豆主要產區之一。鎮政府駐地訥南村。

基本信息

訥南鎮簡介

鎮辦工業有澱粉廠、綜合加工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2018萬

訥南鎮 訥南鎮

元。全鎮共轄訥南、平房、魯民、五福、新化、光輝、向榮、紅五月、興業、雙泉等10個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3.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32人。2016年全鎮總人口4.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824人。

歷史沿革

訥南鎮始建於1910年,清政府於當年10月從湖北天門縣移民來此墾荒,在訥河縣城東南部建立七個移民屯,在三屯西北一公里處設立貨店,向移民供應生產生活物資,俗稱官貨店,因貨店位於訥漠爾河南岸,故稱訥南官貨店。1917年隸屬訥河縣第二行政區,轄37個村屯,1938年改為街村制稱訥南村、轄9個區屯,1946年改為第六行政區,建立區、村兩級政府,轄16個村,37個屯,1949年縣政府在六區劃出12個村成立第十三區。1950年六區增設一個街,為訥南街,轄1街11村。1956年設定訥南中心鄉,下置訥南、魯民、巨合、興業為聯繫鄉,同年11個村共組建232個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四鄉合併成立訥南人民公社,轄25個生產大隊,153個生產隊,1966年訥南劃出15個生產大隊建立巨合,全勝人民公社,1984年撤鄉置鎮後稱訥南鎮轄10個村,2007年訥河鎮劃出東興、前進、全勝村劃歸訥南鎮管轄,轄12個村76個自然屯111個村民組。

行政區劃

全鎮截止2016年區劃詳情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230281105200121訥南村村民委員會
230281105201220平房村村民委員會
230281105202220魯民村村民委員會
230281105203220五福村村民委員會
230281105204220新化村村民委員會
230281105205220光輝村村民委員會
230281105206220向榮村村民委員會
230281105207220興業村村民委員會
230281105208220雙泉村村民委員會
230281105209220全勝村村民委員會
230281105210220東興村村民委員會
230281105211220前進村村民委員會

地理位置和交通情況

訥南鎮位於訥河市東南部,距市區28公里。地處東經129度09分,北緯48度25分。東與九井鎮為鄰,西與六合鎮接壤,南與同心鄉交界,北隔訥漠爾河與孔國鄉相望。

鎮內交通便捷,四通八達。訥河至克山公路橫貫東西穿越全境,訥河至克山農場公路在鎮駐地由北向南延伸過境,全勝至九井鄉級公路級由南部村屯直達九井鎮,鎮村有鄉間路相連。全勝、平房、雙泉等村,鄉間路全部硬化。來往附近市縣和市區客運班車在鎮駐地經由始發。

人口土地

訥南鎮幅員面積357.96平方公里。轄訥南、平房、魯民、東興、前進、全勝、五福、新化、光輝、向榮、興業、雙泉等12個村,76個自然屯,111個村民組。2016年,訥南鎮有14,963戶,戶籍人口41,933人,其中非農人口4824人。民族除漢族外有滿、回、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耕地面積28187公頃。

自然環境

訥南鎮屬溫涼氣候帶,全年有效積溫2,150—2,400°C度,年降水量440mm無霜期120-122天。

境內地勢:波狀起伏,崗谷相間,崗坡平緩,屬山前高平原地形。南部老雲溝底和北部訥漠爾河南岸地勢平坦開闊。衛星運河從九井鎮延伸入境至西部魯民村西南處,建有終端水閘門。老雲溝防洪排水乾渠由東至西在新化村南出境。訥南乾渠穿越北部村屯在全勝村北注入訥漠爾河。乾渠北側,渠高水暢,楊柳依依,田間橋涵措落有致,分布期間,是我鎮重點水稻主產區。訥漠爾河沿岸水草豐美,溝塘泉泡生長著泥鰍,田雞、草蝦、草魚等多種自然魚。有10餘處百畝以上泉泡養殖人工訓化魚。境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水源豐富,黑土肥沃,適宜種植大豆、玉米、水稻、馬鈴薯、甜菜等農作物。

縱觀訥南大地,農防林、千畝方巍巍壯觀,退耕林綠滿沙灘,林茂糧豐沃野良田,魚米之鄉美麗家園。

經濟發展狀況

訥南鎮是農業大鎮,近年來,始終把農業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圍繞市場調結構,突出綠色打品牌,提升質量增效益的調整思路,首先加大結構調整提升產業優勢,實施旱改水2萬畝,使水田面積增至12.2萬畝,種植有機水稻0.61萬畝,年收益15億多元。規模經營連片種植大豆7.4萬畝,其中高蛋白大豆4萬畝。其次抓規模養殖,促進農民增收。以年出欄30萬頭的東興生豬養殖合作社和雙盛養殖場為龍頭,帶動百頭以上中小養殖場快速發展,全鎮已有40多家中小養殖場。僅楊樹林屯家禽養殖協會,飼養笨雞笨鵝3萬餘只,年增收200萬元。第三,轉換經營機制,發展合作組織。全鎮共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社69家,入社農戶1800戶,入社土地5.4萬畝。其中魯民粉條專業合作社現有固定資產上百萬元,入社農戶24戶,年產值4000多萬元,純利潤200多萬元。金龍經濟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486戶,入社耕地2萬餘畝。投資400萬元實施低產田改造旱田改水田1千畝,年增收100萬元。第四,抓勞務,促轉移。全鎮轉移富餘勞動力12.768人,其中在國外務工240多人,年收益2500多萬元,。勞務總產值2億元。優勢產業提檔升級,促進經濟持續發展,201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可達10.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萬元以上。

社會發展狀況

訥南鎮按照以項目強鎮,產業富民的戰略思路,實施招商引資找項目,向上爭取上項目的措施,加快鎮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通過項目建設,硬化了3個村的鄉村公路,和鎮直公路擴展加寬及邊溝整修,新建維修了兩棟敬老院房舍,新建2棟鎮衛生院診療、住院樓和鎮計畫生育服務樓。300平方米鎮文化站活動場所,和6個村級活動場所。購置了164台套中小型農用機械,380個水稻育秧大棚,140眼抗旱機電井。和部分村自來水工程。鎮域經濟社會同步發展,有力拉動了農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農民住房磚瓦化率達89%,全鎮有49個自然屯用上了自來水。有線電視、網際網路已進入農民家庭。學齡兒童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90%的農民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鎮有衛生防疫站,村有專職防疫醫生,並定期開展農民健康普查和衛生防疫服務工作。每年各節日期間鎮村都開展各種文化活動。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

鎮政府駐地是百年前墾荒移民物資供應的官貨店,如今已成為訥河市東南部經濟文化中心,物流商貿較發達的鄉村集鎮。以南北中心大街為界,設立四個居民區。街道兩側是個體飯店、超市、洗浴、糧店等業戶50多家,設定南北兩個農貿市場,鎮內有糧庫、衛生院、中國小校、農村信用社、郵政局、文化站、計生服務站、水利服務站、司法服務所、移動電信等服務單位。鎮村有個體客運小車來往,有始發齊市、市區的客運班車。

基礎設施

訥南鎮 訥南鎮

人民生活條件改善,有線電視可同時播放16套節目,9個村全安裝了程控電話,自來水普及率70%,磚瓦化率85%。發展前景廣闊。在未來的幾年裡,訥南鎮繼續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進一步實施馬鈴薯產業開發和農業生態建設兩大戰略,突出結構調整、規模養殖、招商引資三個重點,全面提升鞏固和完善稅費改革,民營企業、中介組織、勞動力轉移四項工作。實現財政收入和人均收入穩步增長,推進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經濟發展

近幾年,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全鎮的經濟和社會事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2003年種植業產值23,720萬元,畜牧業產值4,884.98萬元,個體私營經濟產值1.63億元,人均純收入728元。產業結構調整漸趨合理。種植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畜牧業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馬鈴薯、水稻等農產品資源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魯民粉條、雙泉牌大米現都已在省工商局註冊商標,產品暢銷省內外。

產業化經營粗具規模。鎮有年加工鮮薯1.5萬噸的澱粉廠,有中小型澱粉加工業7家,個體粉坊567戶。有魯民粉條生產專業村,雙泉十屯,雙泉九屯,訥南十屯為水稻生產專業屯,向榮六屯為仔豬生產專業屯。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鎮政府所在地主路安裝了路燈,建了硬化邊溝。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發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