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蠟蚧

角蠟蚧

成蟲雌短橢圓形,長6-9.5mm,寬約8.7mm,高5.5mm,蠟殼灰白色,死體黃褐色微紅。周緣具角狀蠟塊:前端3塊,兩側各2塊,後端1塊圓錐形較大如尾,背中部隆起呈半球形。分布於黑龍江、遼寧、河北、山東、陝西、山西、江蘇、浙江、上海、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等省市。

基本信息

角蠟蚧角蠟蚧
【別名】:角蠟蟲
【學名】:CeroplastesceriferusAnderson
【 目 】:同翅目
【 科 】:蚧科
【寄主】:、桑、柑桔枇杷無花果荔枝楊梅芒果石榴蘋果、李、櫻桃
【危害特點】:以成、若蟲危害枝幹。受此蚧危害後葉片變黃,樹幹表面凸凹不平,樹皮縱裂,致使樹勢逐漸衰弱,排泄的蜜露常誘致煤污病發生,嚴重者枝幹枯死。

特徵描述

成蟲雌短橢圓形,長6-9.5mm,寬約8.7mm,高5.5mm,蠟殼灰白色,死體黃褐色微紅。周緣具角狀蠟塊:前端3塊,兩側各2塊,後端1塊圓錐形較大如尾,背中部隆起呈半球形。觸角6節,第3節最長。足短粗,體紫紅色。雄體長1.3mm,赤褐色,前翅發達,短寬微黃,後翊特化為平衡棒。卵橢圓形,長0.3mm,紫紅色。若蟲初齡扁橢圓形,長0.5mm,紅褐色;2齡出現蠟殼,雌蠟殼長橢圓形,乳白微紅,前端具蠟突,兩側每邊4塊,後端2塊,背面呈圓錐形稍向前彎曲;雄蠟殼橢圓形,長2-2.5mm,背面隆起較低,周圍有13個蠟突。雄蛹長1.3mm,紅褐色。

發生規律

年生1代,以受精雌蟲於枝上越冬。翌春繼續為害,6月產卵於體下,卵期約1周。若蟲期80-90天,雌脫3次皮羽化為成蟲,雄脫2次皮為前,進而化,羽化期與雌同,交配後雄蟲死亡,雌繼續為害至越冬。初孵若蟲雌多於枝上固著為害,雄多到葉上主脈兩側群集為害。每雌產卵250-3000粒。卵在4月上旬-5月下旬陸續孵化,剛孵化的若蟲暫在母體下停留片刻後,從母體下爬出分散在嫩葉、嫩枝上吸食為害,5-8天脫皮為二齡若蟲,同時分泌白色蠟絲,在枝上固定。在成蟲產卵和若蟲剛孵化階段,降雨量大小,對種群數量影響很大。但乾旱對其影響不大。

防治方法

角蠟蚧角蠟蚧
1、做好苗木、接穗、砧木檢疫消毒。

2、保護引放天敵。天敵有瓢蟲、草蛉、寄生蜂等。

3、剪除蟲枝或刷除蟲體。

4、冬季枝條上結冰凌或霧凇時,用木棍敲打樹枝,蟲體可隨冰凌而落。

5、剛落葉或發芽前噴含油量10%的柴油乳劑,如混用化學藥劑效果更好。

6、初孵若蟲分散轉移期噴灑40%氧化樂果500-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600-800倍液、25%亞胺硫磷或殺蟲淨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0-600倍液、50%稻豐散乳油1500-2000倍液。也可用礦物油乳劑,夏秋季用含油量0.5%,冬季用3%-5%或松脂合劑夏秋季用18-20倍液,冬季用8-10倍液。

地理分布

黑龍江 遼寧 河北 山東 陝西 山西 江蘇 浙江 上海 江西 湖北 湖南 福建 廣東 廣西 貴州 雲南 四川

相關詞條

害蟲 蚊子 蒼蠅 臭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