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蠟蚧

紅蠟蚧

紅蠟蚧(CeroplastesrubensMaskell),又名臍狀紅蠟蚧、桔紅蠟介殼蟲。為同翅目、蚧總科、蚧科、蠟蚧屬。國內分布於長江以南及河北,山東等省市、自治區。除危害茶、柑桔、梨等果樹外,常見嚴重危害的園林花木有枸骨、木蓮、白玉蘭、紫玉蘭、梔子花、桂花、月桂、薔薇、火棘等。

基本信息

簡介

紅蠟蚧紅蠟蚧

紅蠟蚧(CeroplastesrubensMaskell),又名臍狀紅蠟蚧、桔紅蠟介殼蟲。屬同翅目、蚧總科、蚧科、蠟蚧屬。國內分布於長江以南及河北山東等省市、自治區。除危害、柑桔、等果樹外,常見嚴重危害的園林花木有枸骨、木蓮、白玉蘭、紫玉蘭、梔子花桂花、月桂、薔薇、火棘等。植株受害嚴重時不僅枝條,葉片布滿蟲體,大量汲取汁液,使植物生長勢衰弱,而且該蟲生長發育過程中分泌蜜露,誘發煤污病菌的大量櫱生,枝葉表面形成黑色霉層,既使植株受病蟲雙重危害,又影響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從而加速植株衰弱,甚至枯死。嚴重影響綠化和觀賞價值。

一年一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植物枝桿上越冬。蟲卵孵化盛期在6月中旬,初孵若蟲多在晴天中午爬離母體,如遇陰雨天會在母體介殼爬行半小時左右,後陸續固著在枝葉上危害。紅蠟蚧的寄生性天敵較多,常見的有紅蠟蚧扁角跳小蜂、蠟蚧扁角跳小蜂、蠟蚧扁角(短尾)跳小蜂、賴食軟蚧蚜小蜂等。

形態特徵

成蟲

紅蠟蚧紅蠟蚧

雌成蟲體上蓋有厚蠟殼,老熟時背面中央隆重起呈半球形,長3.72±0.50mm,高2.40±0.15mm,頂部凹陷成臍狀,兩側邊緣四角各有1條上狹下寬彎曲的白色蠟帶,蠟殼最初為深玫瑰色,隨著蟲體的老熟,蠟殼變為紅褐色。雌蟲體紫紅色,半球形,長2.5MM,觸角6節,等於4、5、6節之和;雄蟲蠟殼長橢圓形,暗紫紅色,長3mm。寬1.2mm。成蟲體長1mm,翅長2.4mm,體暗紅色,口器及單眼黑色。觸角淡黃色,細長,共10節,頂端有3-4根長毛,翅1對,白色透明。足及交尾器淡黃色。

橢圓形,兩端稍長,長0.3mm,寬0.65mm,淡紫紅色。

若蟲

初孵若蟲扁平,橢圓形,長0.4mm,前端略闊,紅褐色。腹部末端有2根長毛。第3、5節各有1根長毛。單眼紫褐色。觸角6節。2齡體廣橢圓形,稍凸起。紫紅色。周緣有細毛。3齡老熟若蟲體長橢圓形。長0.9mm。寬0.6mm。紅褐色至紫紅色。觸角增長,2齡老熟雄若蟲體長橢圓形式,長1.5mm,寬0.6mm,紫紅色。

為雄蟲所獨有。前蛹、頭、胸腹明顯。觸角9節,前蛹脫皮為蛹。觸角、足、翅均緊貼於體上,尾針較長,紫紅色,近紡錘形,長約1mm。

生物學特點

生活史

各地1年均發生1代,以受精雌蟲在寄主1-2年生枝條上越冬。越冬後翌年3月中、下旬繼續危害迅速發育。5月下旬開始產卵,6月中旬為盛期;若蟲6月上中旬開始孵化,6月下旬到7月上旬為盛期。雄若蟲8月中、下旬老熟化蛹,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兩性成蟲出現,並交尾。雄蟲壽命0.5–1天,交尾後雄成蟲死亡,雌成蟲則取食到11月上、中旬越冬。壽命長達240–260天。

生活習性

成蟲

紅蠟蚧紅蠟蚧

雄成蟲羽化大多在8–10時,羽化後爬行尋找雌蟲,於13–16時彎曲腹部,將交尾器插入雌蟲體內交尾,歷時5–8分鐘。雌成蟲產時將腹板向背板拱起,形成腹下空間容納產下的卵粒。隨卵量的增加,拱起越高。產卵結束時,幾乎腹板緊貼於背板。雌蟲個體產卵期10–15天,一般開始產卵後的5–7天為高峰期,以後逐漸減少。群體產卵期長達30天左右。產卵量因寄主和寄主被害程度不同有異,一般428±155粒。最少200粒,最多可達3000餘粒。

若蟲

卵經15–20天,若蟲孵化,孵化後在母體下停留1–2天,於睛天的10時左右爬出母體。初脫離母體的若蟲活潑善爬。都爬向光線較強的外側枝葉固定。雌若蟲大都固定在嫩枝和葉正面,雄若蟲固定於葉柄和葉背面,在葉片上固定的雌、雄若蟲,大都沿葉柄兩側分布。固定後2-3天,在蟲體背面和胸部兩側分泌白色質物,隨著蟲體的生長發育,蠟殼不斷加厚、增大。直至雌蟲老熟或雄蟲化為前蛹為止。顏色也由最初的白色轉為淡紫色、紫紅色到紫褐色。雌若蟲為3齡。1齡18–23天,2齡23–27天,3齡28–33天。在葉面上固定的雌若蟲每脫皮1次即有部分轉移到1–2年生枝條上,到3齡末脫皮為成蟲時,全部轉移到枝條上。雄蟲只有2齡,1齡為25–28天,2齡為40–50天,前蛹期為2–4天,蛹期為3–5天。雄若蟲老熟後,從腹部分泌一層白色蠟質薄膜,使之與蚧殼粘連,若蟲便脫皮為前蛹,雌雄比為1:1.5-2.0.。

天敵考察

經飼養觀察,紅蠟蚧天敵有紅蠟蚧扁角跳小蜂、單帶巨角跳小蜂、黑色軟蚜蚧小蜂、日本蚧蚜小蜂、齧小蜂等。捕食性天敵有紅點瓢蟲、異色瓢蟲。

為害情況

白玉蘭紅蠟蚧白玉蘭紅蠟蚧

為害特點

成蟲和若蟲密集寄生在植物枝桿上和葉片上,吮吸汁液危害。雌蟲多在植物枝桿上和葉柄上危害,雄蟲多在葉柄和葉片上危害,並能誘發煤污病,致使植株長勢衰退,樹冠萎縮,全株發黑,嚴重危害則造成植物整株枯死。

為害症狀

成蟲和若蟲密集寄生在植物枝桿上和葉片上,吮吸汁液危害。雌蟲多在植物枝桿上和葉柄上危害,雄蟲多在葉柄和葉片上危害,並能誘發煤污病,致使植株長勢衰退,樹冠萎縮,全株發黑,嚴重危害則造成植物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紅蠟蚧紅蠟蚧

結合冬季修剪,可將蟲口較多的枝條疏剪,結合焚燒;蟲口數不多時,用手剝除。

化學防治

在若蟲孵化盛期的6月中、下旬用40%速撲殺乳油1:15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800倍液噴霧,10-15天再噴一次,殺蟲率可達90%以上。

農業防治

及時合理修剪,改善通風、光照條件,將減輕危害。

檢疫防治

加強苗木引入及輸出時的檢疫工作。

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紅蠟蚧的寄生性天敵較多,常見的有紅蠟蚧扁角跳小蜂、蠟蚧扁角跳小蜂、蠟蚧扁角(短尾)跳小蜂、賴食軟蚧蚜小蜂等。

分布情況

亞洲美洲大洋洲均有分布。

中國主要分布於浙江、江蘇、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在青海、陝西、河北、山東、遼寧等北方各省常見為害溫室木本植物。寄生植物全世界記載有35科64種。在中國主要為害柑橘、茉莉、蘇鐵、松、杉、木蓮、木蘭、鵝掌揪、茶樹、柿、桑、梨、枇杷、薔薇、冬青、水團花、雞仔木、粗葉木、山礬等植物,是中國常見害蟲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