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岩廟遺址

觀音岩廟遺址 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樂坪鎮白鹿莊村三組鹿鳴洞。

明末清初。廟宇於1967年被毀,現存光緒五年五月立功德碑一塊。光緒五年歲次乙卯仲夏日立“永垂不朽”碑一塊。光緒五年欽賜花翎四品頂戴特授長樂縣正堂加五級紀錄二次記大功十次鄭(當時長樂縣知縣)告示碑一塊(右仰通知)。原廟門抱鼓石等遺物存於腹中天然石洞。觀音岩廟四面絕壁,呈柱式山體,高約80-100米,腹中存有一天然石洞,高3-10米,寬2米至8米,古時有白鹿長居於此,稱白鹿洞。洞有三門:兩門均向南,後門向北。洞深20米,洞內面積約50-100平方米。山頂明代時建有古廟(已廢),僧住此洞,行護廟之職。後門下用岩條築有兩級平台,有僧葬此。出後門1米處即有石條迴轉砌築和在絕壁上鑿成石步上山頂進廟敬香險道。清代後期由於常為山腳下山林土地之界發生爭端,清光緒五年五月初一日,欽賜花翎四品頂戴特授長樂縣知堂加五級紀錄二次記大功十次鄭,與民共商定界斷案,“為出示勒石以垂久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