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這是一首贊畫詩。繪畫最講求神似,寫畫贊怎樣將達到神似境界的畫中形象在畫贊中轉述出來,是相當困難的。李白寫的畫贊,不顯雕琢,狀物寫貌,能用傳神之筆勾勒出畫中人物的精神風貌、人物的性格特徵,恰與人物的社會地位相吻合。這首《觀佽飛斬蛟龍圖贊》就寫得很出色。

作品原文

佽飛斬蛟龍圖贊
佽飛斬長蛟,遺圖畫中見。
登舟既虎嘯,激水方龍戰。
驚波動連山,拔劍曳雷電。
鱗摧白刃下,血染滄江變。
感此壯古人,千秋若對面。

作品簡析

這是一首贊畫詩。繪畫最講求神似,寫畫贊怎樣將達到神似境界的畫中形象在畫贊中轉述出來,是相當困難的。李白寫的畫贊,不顯雕琢,狀物寫貌,能用傳神之筆勾勒出畫中人物的精神風貌、人物的性格特徵,恰與人物的社會地位相吻合。這首《觀佽飛斬蛟龍圖贊》就寫得很出色。此詩描寫佽飛為了保護全船乘客生命,不顧個人安危,奮起下水斬蛟,聲勢壯烈,使人驚心駭目
這個故事原載《淮南子·道應訓》。原文就寫得比較生動,反映了古代人民對克服自然災害的幻想。畫家形之于丹青,意境已很顯豁。詩人又形之於筆墨,這種藝術創作之再創造,要作到形神均似,是很困難的,而李白卻表現得極為完美。
結語“感此壯古人,千秋若對面”。畫龍點睛,使全詩的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地升華,賦予詩篇以歌頌古人見義勇為的思想意義。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像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詩詞:

釋紹曇:布袋浴江圖贊
釋紹曇:布袋浴江圖贊
釋大觀:大慧宏智二禪師揖讓圖贊
釋了惠:大慧宏智揖讓圖贊
釋智愚:丹霞見靈照女圖贊
釋紹曇:丹霞見龐居士靈照斂手而立圖贊
釋法薰:豐乾寒山拾得圖贊
釋心月:國一見代宗起立圖贊
釋智愚:韓愈見大顛圖贊
釋心月:韓愈請益大顛圖贊
釋智愚:黃檗禮佛掌宣宗圖贊
釋心月:黃櫱掌沙彌圖贊
釋紹曇:居士看日靈照先化去圖贊
釋紹曇:居士問馬祖不與萬法為侶圖贊
黃庭堅:倦鶴圖贊
釋智愚:李翱參藥山圖贊
釋心月:李翱見藥山圖贊
釋紹曇:李翱見藥山圖贊
釋大觀:蓮社圖贊
釋心月:靈照對丹霞圖贊
釋心月:靈照看日早晚圖贊
釋紹曇:呂洞賓見黃龍圖贊
釋心月:龐大倚鉏而化圖贊
釋智愚:龐居士大家團樂共說無生自豪感圖贊
釋智愚:龐居士闔家都去圖贊
釋心月:龐居士見馬大師圖贊
釋智愚:龐居士問馬大師圖贊
釋紹曇:龐婆報兒兒即倚鋤立化圖贊
釋紹曇:裴相國參黃櫱圖贊
釋心月:裴休捧佛請安名圖贊
釋智遇:泉大道浴湫圖贊
釋梵琮:三教圖贊
黃庭堅:三笑圖贊
趙文:水石圖贊
釋智愚:順宗問鵝湖大義禪師圖贊
釋心月:說無生話圖贊
釋如淨:四睡圖贊
釋法薰:四睡圖贊
釋紹曇:嵩岳珪禪師移樹圖贊
呂祖謙:睢陽五老圖贊
黃庭堅:題崇德君所畫雀竹蜩螗圖贊
釋紹曇:天台三聖圖贊
釋紹曇:團欒說無上話圖贊
釋智遇:維摩示疾圖贊
釋心月:文宗嗜蛤蜊圖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