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飛[書法家]

陸一飛[書法家]

陸一飛,1971年生於上海松江,號潤廬,齋號東清樓、廣微草堂。中國當代書畫篆刻家、書畫鑑藏家、文化學者。現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際茶文化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禪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雲居山書畫院副院長、同道堂文化創建人,曾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藝術鑑賞專業。師從國畫大師陸抑非教授,得其親授,為陸老晚年助手。從學中國美術史學泰斗、文人畫大家王伯敏教授和著名書法家陳振濂教授。於沙孟海、陸儼少、郭仲選、程十髮、劉江諸前輩大師先後均有請益。並從當代禪門泰斗淨慧長老習禪。書法作品古意盎然,華彩灼灼,朴茂瑰麗,王伯敏先生評其作品“有君子之風”,世紀老人冰心曾以“丹青報國”四字提贈嘉勉。書畫創作的同時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與公共空間藝術相關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明清書畫鑑定、禪畫研究、書法藝術現代性研究、古代建築廳堂文化研究、匾額文化研究、藝術展館陳列設計等。個人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書畫藝術展覽,作品為中南海、北京人民大會堂及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收藏陳列。2005年文化部授予“當代百名書畫藝術英才”榮譽並應邀在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畫院參加大展。著有《潤廬翰墨》、《陸一飛書法集》等。

基本信息

簡介

陸一飛陸一飛
陸一飛,1971年生於上海松江,號潤廬,齋號東清樓、廣微草堂。中國當代書畫篆刻家、書畫鑑藏家、文化學者。
現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際茶文化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禪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雲居山書畫院副院長、同道堂文化創建人,曾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藝術鑑賞專業。
師從國畫大師陸抑非教授,得其親授,為陸老晚年助手。從學中國美術史學泰斗、文人畫大家王伯敏教授和著名書法家陳振濂教授。於沙孟海、陸儼少、郭仲選、程十髮、劉江諸前輩大師先後均有請益。並從當代禪門泰斗淨慧長老習禪。
書法作品古意盎然,華彩灼灼,朴茂瑰麗,王伯敏先生評其作品“有君子之風”,世紀老人冰心曾以“丹青報國”四字提贈嘉勉。書畫創作的同時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與公共空間藝術相關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明清書畫鑑定、禪畫研究、書法藝術現代性研究、古代建築廳堂文化研究、匾額文化研究、藝術展館陳列設計等。
個人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書畫藝術展覽,作品為中南海、北京人民大會堂及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收藏陳列。2005年文化部授予“當代百名書畫藝術英才”榮譽並應邀在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畫院參加大展。著有《潤廬翰墨》、《陸一飛書法集》等。

藝術風格

陸一飛 書法 《阿彌陀佛》陸一飛 書法 《阿彌陀佛》
陸一飛先生是當代書壇少有的即具備深厚傳統學養,同時又把研究領域擴展到書法現代性探索的傑出學者型藝術家。陸先生早年的從學大師經歷,使其看待傳統多了獨有的見解。近年來,陸一飛先生深感傳統文化的日漸式微,思考如何有效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與藝術傳播給大眾成了他重要的探索方向。他將藝術實踐擴展到了諸如中國古建築的廳堂設計、楹聯匾額研究、碑刻藝術現代性研究、藝術展館陳列設計等眾多公共空間相關的設計與研究領域。從而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藝術理論。與之相對應的是其書法藝術的日臻成熟,在汲取秦漢篆隸與魏碑結體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以自然朴茂、天趣流露的書體風格。不拘泥於單一的筆法與布局同時又處處蘊含古法是陸一飛先生書法的最大特點,簡而言之即是“與古為新”。

依於古法而能有創新,對於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可謂至難之事。陸一飛先生在面對書法藝術的繼承與創新時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藝術之路,他將傳統書法中的用筆、結體、空間布局視為創作中的元素進而重新組合,這樣即可達到處處有古法又時時可出新的自由境界。這一書學理論的提出為書法的創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可能。當然,形成這樣獨有的藝術思想與陸一飛先生的特殊治學經歷是分不開的。因此,欣賞其書法作品的同時了解陸一飛先生的藝術發展之路對從學相關藝術者也是有許多借鑑意義。

陸一飛先生書畫之餘精善篆刻,大刀闊斧,古意盎然,迥異於時風。陸一飛先生篆刻早年學鄧散木,後覺鄧氏過於平實少奇趣遂學吳讓之印風。日久功深,於吳熙載處得刀法之爽利。後因見吳昌碩治印雄渾樸茂,大氣磅礴,深深為之震撼。所以,又於學習吳昌碩篆刻下過一番苦功。曾為人臨摹補刻一方吳昌碩印章,蓋於吳氏未鈐印的真跡上而不被鑑定家所識破,一時傳為美談。陸一飛先生早年用功之深於此可見一斑。陸先生弱冠之年求學於浙美,從學劉江、祝遂之先生系統的研習了秦漢璽印,由清人印風向上一著而入秦漢人之室。陸一飛先生篆刻雖具深厚傳統功力但不泥古,每每操刀自有一番新面貌,所刻印章常有不同無一定之成法。

“古意盎然”是看陸一飛先生篆刻的最大感受。陸氏篆法匠心獨運饒有古意,正因其書融篆隸於一爐。故而,我們常在其篆刻中看出有漢碑隸法的意味。陸一飛先生刻印起稿幾乎都是直接落墨寫成而少有描摹,治印時常以鈍刀就石一氣呵成,刻就後也少有修改。因此,其印風樸拙生動多變,看似率意實則成竹在胸。看陸一飛先生刻印實在是一種享受,只聽得刻刀嘎嘎作響一刻而就無半點矯揉造作。一印刻就用時雖短,然細看其印文精妙可愛,筆劃雄渾但於交接處變化萬千。

陸一飛先生篆刻朱文常取秦漢古璽之法,留白頗多對比強烈,字形大小相間富於變化。朱文線條雖為復刻但以切刀破之,斑駁而勁挺,形似毫髮力有千鈞。陸氏白文有合吳昌碩、吳讓之於漢印之感,刀法沖切並用取吳讓之法,線條破法取吳昌碩之意,而於章法布局實宗於秦漢。陸一飛先生篆刻由清人法入漢印而無刻板、造作之態,卓然獨立,實為當世之所罕見。

藝術年表

陸抑非先生題《非堂印稿》陸抑非先生題《非堂印稿》
1971年
出生於上海松江。
1986年
從學松江書法前輩王尚德先生。
1987年
任松江中學生文學社聯合會主席。
為巴金先生刻“巴金長壽”印。
陳伯吹先生為題“我們愛藝術,因為我們愛生活”。
1989年
負笈杭州,浙江美術學院求學。
由劉江教授介紹,親近國畫大師陸抑非先生,為入室弟子,並任其助手8年。
郭仲選先生以“許多丘壑胸中貯,無數煙雲筆下生”題贈。
1990年
從學王伯敏先生。
沙孟海先生為題“陸一飛篆刻”。
1991年
陸抑非先生為題“非堂印稿”。
與陸抑非先生留影與陸抑非先生留影
1993年

從浙江美術學院畢業。在陸抑非先生指導下,系統學習書畫、美術史論及書畫鑑定。
陸抑非先生手書《非翁畫語錄》長卷持贈相勉,王伯敏先生題寫引首。
陸抑非先生為作《廣微草堂刻印研讀圖》。
1994年
由陸抑非先生推薦,任中國美術學院南山畫軒副總經理,書畫藝術學習的同時關注新興的中國藝術品市場。
陸抑非先生手書《范石湖田園詩長卷》相贈,王伯敏、金鑒才先生長跋。
為陸抑非先生刻“非翁年八十八後作”、“崇蘭草堂”等印。
1995年
陸抑非先生為作《牡丹畫法課徒稿》等。

離任中國美術學院南山畫軒。
冰心先生為題“丹青報國”。
1997年
任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浙江分院副院長。
王伯敏先生書聯“學海願酬詩酒樂,墨池不讓古今同”相贈勉。
為王伯敏先生刻“半唐齋”、“伯敏”等印及“家近雁盪”巨印。
1998年
孫其峰先生為題“東清樓印稿”、“廣微草堂印集”。
2000年
參與發起陳振濂先生書法教學研究實體“庚辰書會”。
接待來杭參加西泠印社理事會的台灣王北嶽先生。
陳立夫先生為題“花鳥怡人”。
2002年
書法作品參加《中韓書法交流展》。
2003年
應邀出席徐邦達藝術館開館典禮。
程十髮先生為題“東清樓”。
2004年
受聘中國美術學院兼職教師,系統教授書法、篆刻、印鑑賞析等藝術課程。
台灣王北嶽先生來訪,返台後題寫“東清樓”。
王伯敏先生作《江天四問圖》山水長卷持贈、書“半唐書舍論畫詩”持贈。
2005年
籌備陸抑非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畫展及《紀念陸抑非先生百年華誕系列叢書》的拍攝、編輯工作,並任編委。
篆刻、書法、繪畫作品分別入展西泠印社首屆國際藝術節。
書法作品入選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當代百名書畫藝術英才作品展》。
王伯敏先生手書《山水畫學引》長卷持贈,親題引首。
王伯敏先生書“心腸鐵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摹寫黃賓虹先生大篆聯持贈。
2006年
《潤廬翰墨——陸一飛書法篆刻集》出版。
王伯敏先生題寫“陸一飛書法篆刻展”及《陸一飛書法篆刻集》。
書法作品《蘇東坡詩》等入藏浙江省人民大會堂。
參加湖北黃梅參加四祖寺冬季禪七,皈依生活禪導師淨慧長老,得法名“明心”。
2007年
任杭州法華寺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參與主持杭州法華寺的禪修及寺院管理,創辦法華書院,舉辦系列禪文化活動及傳統文化活動。
統籌在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陸抑非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畫展”。
撰文《天心月圓憶恩師》懷念陸抑非先生。
參禮化來長老,禮請為法華寺首座。
2008年
統籌上海中國畫院舉辦的“陸抑非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畫展”。
創作《即心即佛》系列書法作品
參訪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禮請達智長老為法華寺首座。
參禮圓霖老和尚,開始關注圓霖法師藝術和禪畫研究。
2009年
任陳振濂北京書法大展統籌,並任《意義追尋——陳振濂書法大展作品集》編委。
2010年
由陳振濂先生推薦,任杭州市人大常委會書法導師三年,為市人大編《春華秋實集》作序。
任《大墨縱橫——陳振濂榜書巨製特展作品集》編委。
2011年
任中國國際茶文化書畫院副秘書長。
離任杭州法華寺。
創立同道堂文化,對傳統文化提出“古為今用、與古為新”的再創作理念,以人文正脈、正清和雅為審美方向,並以西湖趙公堤五柳居為雅集之所,開展各項文化研究和實踐活動。
主編《王尚德書法藝術》。
編輯《中國畫名師課徒畫稿•陸抑非牡丹草蟲卷》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編輯《中國畫名師課徒畫稿•陸抑非白描工筆重彩卷》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編輯《中國畫名師課徒畫稿•陸抑非禽鳥蔬果卷》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2012年
任中國國際茶文化書畫院秘書長。
於杭州世貿中心舉辦《中國國際茶文化書畫院作品展》。
由書法藝術研究擴展到公共空間研究與設計領域,設計作品有陳子龍紀念館及碑廊、上海廣富林禪茶館等。
主持舉辦《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書畫院穀雨茶會》,聘請王伯敏先生任名譽院長。
主編《中國國際茶文化書畫院作品集》。
主編《中國國際茶文化書畫院畫師作品叢書——王伯敏畫集》由中國書店出版。
撰文《壁上雲山枕上詩——文人畫大師王伯敏先生》祝賀王伯敏老師九十壽。
2013年
任中國國際茶文化書畫院院務委員會副主任。
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禪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美術學院聯合舉辦“人文正脈——王伯敏書畫展”,統籌畫展事宜。
舉辦“圓霖大師禪畫展”。
統籌在中國美院舉辦的“畫史南山——王伯敏90日課展”與在恆廬美術館舉辦的“半唐齋里人長樂書畫展”。
統籌“半唐齋里人長樂•慶祝王伯敏先生九十華誕書畫展”,出席溫嶺王伯敏美術史學館的開幕式。
為紀念陸抑非先生105誕辰,主編《陸抑非書畫集》大型書畫集冊,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榮獲第23屆浙江樹人出版獎。
主編《禪畫——紀念圓霖大師圓寂五周年》,明確論述了圓霖法師為一代禪畫宗師的地位。
撰文《壁上雲山枕上詩》由陝西國畫院院刊登載。《文人畫大師王伯敏》、《人文正脈的弘傳》分別發表於《西泠印社》雜誌、《美術報》、《黃梅禪》、《溫嶺日報》、《中國文人畫》等報刊雜誌。
創作《吃茶去》系列書法作品
作品參加“南京棲霞寺禪茶一味中國國際茶文化書畫展”。
應邀出席河北邢台大開元寺明憨大和尚升座大典。
2014年
任中國國際茶文化書畫院副院長
參加貴州湄潭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第五屆理事會,當選為理事。
參與統籌“紀念虛雲老和尚示寂55周年國際書畫藝術展”,出席開幕式,並當選雲居山書畫院副院長。
統籌“楞伽妙境——兩岸當代禪墨名家聯展”,展出兩岸高僧及禪墨名家作品100件,並出版作品集。
創作《半天朱霞》、《茶禪一味》系列書法作品
為仙居淡竹風景區題寫“淡竹”、“心有歸處,人淡如竹”。
為上海陳子龍紀念館題寫“陳子龍紀念館”、“儒林”、“陳子龍史跡”。
為河北玉泉禪寺書寫匾額“聚賢堂”、“漢唐月”、“龍吟”、“聽松”。
參訪柏林禪寺、大開元寺,並為大開元寺山門書寫抱柱。
一誠長老為題“陸一飛作品集”。
應邀出席湖北黃梅四祖寺明基大和尚升座大典。
2015年
任圓霖法師研究會會長,並開展紀念圓霖老和尚百年誕辰系列活動。
《陸一飛作品集》刊行。
書法作品入編《百年虛雲——虛雲老和尚珍貴圖片暨書畫集》。
主編《圓霖法師書畫集》大型書畫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由河北玉泉寺倡印,與崇朗法師共同統籌的淨慧長老詩集《經窗禪韻》線裝本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籌備出版《紀念淨慧長老示寂三周年珍貴書畫文獻集》。
編選《一誠老和尚書法集》。
撰寫《撼人山色——圓霖法師的書畫世界》一文,系統論述禪畫宗師圓霖法師的藝術。
參與編寫《圓霖法師年表》。
創作《龍華秋興冊》、《唐皎然詩》系列書法作品
應邀出席“百年虛雲圖片暨朗閎軒開館書畫作品展”開幕式,作品並參展。
隨中國生活禪系參訪團參訪德國,出席歐洲禪修領袖雅閣爾先生九十壽慶,參訪德國禪修體系。題寫“德勒斯登禪堂”、“橡樹山莊”。
應邀出席“紀念淨慧長老示寂二周年”紀念活動及座談會,《正清和雅——當代茶室文化的提出》為題發言,後發表於《中國宗教》、《黃梅禪》等刊物。
隨中國四祖寺代表團參訪日本,拜訪京都、奈良、仙台諸山長老,並考察唐宋風格建築。與有馬賴底長老、嶺興岳長老、則竹秀南長老等日本佛教領袖互贈書法作品。
應邀出席第二屆中國茶業博覽會——中國國際茶文化書畫院名家邀請展開幕式。
應邀出席南京大學星雲樓啟用及李奇茂畫展,參禮星雲大師。
孔仲起教授書聯“昆刀截玉蟾肪白,漢簋調脂琥珀紅”相持贈。
2016年
舉辦《墨磨人——陸一飛書法展》,提出“多元化的文化展、跨界的展覽”。
《陸一飛書法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雅昌藝術網“陸一飛個人官網”正式上線。
主編《全乘長老書法集》。
主編《三十三相觀世音菩薩寶相》。
撰寫《今月曾經照古人》一文,闡述對書法藝術的觀點。
撰寫《儼翁一面》、《沙孟海先生家的茶》、《懷念王尚德老師》、《百歲風流玉局翁》等系列回憶文章
創作唐李白詩《觀佽飛斬蛟龍圖贊》巨幅等作品。
為仙居神仙居風景區題寫“神仙居”。
肖峰教授書“紙上煙霞,胸中禪悅”持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