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反腐

最近,安徽省碭山縣房產局局長劉江輝被兒子和前妻舉報存在貪污受賄問題,大年初一,安徽省碭山縣一些單位和縣城居民收到了一封實名舉報信,舉報該縣房產局長劉某有“貪污受賄、嫖娼”等行為。不僅如此,小劉隨後又將這封舉報信以《寧跟要飯的母親,不跟當官的爹》為題,上傳到中安線上論壇,迅速被天涯等國內知名論壇轉載,引起了網民的熱議。

簡介

親情反腐親情反腐

最近,安徽省碭山縣房產局局長劉江輝被兒子和前妻舉報存在貪污受賄問題,大年初一,安徽省碭山縣一些單位和縣城居民收到了一封實名舉報信,舉報該縣房產局長劉某有“貪污受賄、嫖娼”等行為。不僅如此,小劉隨後又將這封舉報信以《寧跟要飯的母親,不跟當官的爹》為題,上傳到中安線上論壇,迅速被天涯等國內知名論壇轉載,引起了網民的熱議。

令人驚訝的是,這封舉報信竟出自這名局長的前妻張某和17歲的兒子小劉之手。更出乎於人們意料的是,為抓住劉某“貪污受賄”的證據,小劉母子倆2月11日住進了局長辦公室,看守室內3個保險柜整整8天時間,小劉母親甚至用繩子把自己和保險柜捆在一起,要求紀檢、檢察等部門開櫃調查。

經清點,櫃內有現金存摺、購物卡、古玩玉器以及首飾等財物。母子倆採用如此方式舉報至親,是大義滅親還是因家庭矛盾所致的“親情反腐”?目前還不得而知,尚待當地有關部門進行深入調查。此事被冠之以“親情舉報”或“親情反腐“之名,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議論。

案例

安徽省碭山縣一些單位和縣城居民收到了一封實名舉報信,舉報該縣房產局長劉某有“貪污受賄、嫖娼”等行為。不僅如此,小劉隨後又將這封舉報信以《寧跟要飯的母親,不跟當官的爹》為題,上傳到中安線上論壇,迅速被天涯等國內知名論壇轉載,引起了網民的熱議。安徽省碭山縣一些單位和縣城居民收到了一封實名舉報信,舉報該縣房產局長劉某有“貪污受賄、嫖娼”等行為。不僅如此,小劉隨後又將這封舉報信以《寧跟要飯的母親,不跟當官的爹》為題,上傳到中安線上論壇,迅速被天涯等國內知名論壇轉載,引起了網民的熱議。

一、兒沒勸住謝亞龍,“親情反腐”靠不住
兒子警告謝亞龍“可別當貪官”,結果不奏效,這說明親情反腐是靠不住的。任何官員只要握有膨脹、不受監督的權力就很難不腐敗。顯然,規範權力運行,把權力關在籠子裡,把專斷的人馴服,才是關鍵。
2005年底,謝亞龍剛剛上任足協副主席時,他國小6年級的兒子謝天競贈給他的話居然是“爸爸,你可別當貪官”。沒想到,童言無忌竟一語成讖。在幼小的謝天競眼中,父親很嚴格,“雖然我也挨過打,但父親是個獎罰分明的人,遇到節假日,他也經常帶著全家逛公園。”此外,謝天競表示,“我最想告訴他的是,爸爸你可別當貪官啊。”

5年時間,謝亞龍從風光無限的足協掌門人到灰頭土臉的犯罪嫌疑人。如今,若謝亞龍品讀“爸爸,你可別當貪官”,一定心潮澎湃,而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也不免感慨。當時,謝亞龍的兒子謝天競讀6年級,這個年齡應該說還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但很顯然,在謝天競看來,貪官一定不是好東西;他勸謝亞龍可別當貪官,也一定不是刻意契合當前的反腐敗態勢,而是出於本真的親情。即便如此,並不削弱這句話的警醒價值。

但遺憾的是,謝亞龍顯然並未聽從這句話,否則也不會淪為階下囚。俗話說,“妻賢夫禍少,婦廉得益多”,妻賢、廉對丈夫有好處,孩子乖巧懂事對父母也有好處。由此筆者想到了沈浩——被譽為農民兄弟貼心人的鳳陽小崗村書記。他的辦公桌上常年放著一張女兒的照片,背面是女兒稚嫩的一行字:爸爸我愛你,你別做貪官。這是6年前沈浩離開省城到小崗村時,10歲的女兒寫給他的臨別贈言。大白話一句,令人回味無窮。沈浩之所以嚴於律己、潔身自好,想必與他女兒的這句話有一定關係。

當然,也不能就說女兒的話對沈浩的廉潔起了決定性作用,沈浩和謝亞龍“走向”不同,關鍵還在於兩人所處的環境完全不同。有人說,足協是個大染缸,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足協官員“前腐後繼”。

其實,足協是個大染缸是一個通俗的說法,更準確地說,只要權力過於集中,便會滋生腐敗。謝亞龍獨掌足協之大權,想不腐敗都難。據《體壇周報》報導,謝亞龍足協掌門人任上,各級國字號隊伍的教練組更迭很頻繁,數十名教練進進出出,這方面的黑金可能達到數百萬之巨。謝亞龍不僅決定教練員人選,還決定國家隊隊員的人選。據稱,謝亞龍在2007、2008年兩屆國家隊之中全權操縱入選球員的資格,除了一些有實力的球員之外,其他一些邊緣國腳、一些默默無聞的球員入選國家隊,實際上都是最後謝亞龍拍板定奪。很顯然,無論是決定教練員還是決定國家隊隊員,都是謝亞龍說了算。說了算,就能權力尋租。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阿克頓勳爵有句名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謝亞龍的腐敗史再次證明了這一定律。

誠然,愛護官員,就不要讓官員獨掌大權;官員善待自己,就不要獨占權力;善待官員,就要構建好制度,讓官員不能也不敢變壞。眾所周知,江西省原副省長鬍長清伏法前,有這樣一句遺言,假如江西的新聞媒體能像美國記者曝光柯林頓那樣,敢於報導我的緋聞,我不至於落到死刑的地步。是啊,這很有道理。但話又說回來,胡長清在位時,誰敢監督,監督了他會聽嗎?同樣,2008年初央視足球之夜節目對當時的足協領導謝亞龍打出了“不及格”的分數,不是橫遭封殺嗎?

兒子警告謝亞龍“可別當貪官”,結果不奏效,這說明親情反腐是靠不住的。孟德斯鳩說,“(這是)永恆的經驗,每一個當權者都容易濫用權力;他一直這樣做,直到他碰到障礙為止。”謝亞龍在這個掌握著絕對權力的位置上,生殺予奪,予取予奪,不腐敗可能嗎?不獨謝亞龍,任何官員只要握有膨脹、不受監督的權力就很難不腐敗。顯然,規範權力運行,把權力關在籠子裡,把專斷的人馴服,才是關鍵。

大年初一的告發大年初一的告發

二、兒子舉報生父貪污受賄
大年初一,碭山縣一些單位和居民收到了一封實名舉報信,舉報該縣房產局局長劉江輝有“貪污受賄、嫖娼”等行為。與此同時,這封舉報信也被貼到了網上,而且發帖人自稱是局長的兒子,呼請網友一定不要讓帖子沉了。

這封題為《寧跟要飯的娘,不跟當官的爹》的舉報信稱:我叫劉真全,母親張彥英,父親是安徽省碭山縣房地產管理局局長,貪污受賄,所作所為不堪入目。父親當官後,就想與母親離婚,對母親很惡劣。母親和我沒權沒勢,沒有足夠的力量讓他下台。希望藉助網友、媒體的力量來替我們伸張正義……

“我為什麼要告自己的親爹?可能這是網友們最大的一個疑問。”這位只有17歲的大學生在帖中解釋了舉報父親的緣由:父親6年前身患一場大病,母親日日夜夜陪在父親身邊照顧他,並且到處借錢籌款為父親看病。但是父親卻說,母親不願花錢為他看病,並想攜錢跑掉,母親知道此事後很生氣。

“當時發生的一切我都清楚,我都在身邊,然而6年前的自己很弱小,只能以一個孩童的身份去獲得那些長輩們的憐憫。父親的病好轉後,(提出)要跟母親離婚,母親不願意。然而父親卻藉助自己病後出院的虛弱,堅決要與母親離婚。(那時)沒有人願意站出來幫助我們,只有我陪在母親身邊。”小劉說到,父親哭訴說如果不離婚,他就當不了房產局局長,那樣自己就沒命了,孩子也就沒爹了。母親最終答應了離婚。離婚後這6年,母親、父親跟我一直在一起生活。期間,母親生病做過手術,也曾經自殺過,但是父親對這些事一點反應都沒有。母親為了我隱忍痛苦地生活著,供我上了大學,可是父親卻一直都想擺脫母親與我。

一位知情人告訴記者,真正促使劉江輝的兒子和前妻不顧一切舉報的原因是,劉江輝準備與前妻的同學陳某結婚,可能就在今年春節之後。

為了保護舉報的證據,小劉和母親在2月11日就住進了局長辦公室,守著劉江輝辦公室里的3個保險箱。整整8天時間,小劉的母親甚至用繩子把自己和保險柜捆在一起,要求紀檢、檢察等部門開櫃調查。

三、“親情反腐”遺憾多多的警示
原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韓桂芝的“權貴之家”中,6人涉嫌貪污受賄,唯一清白的是韓桂芝的丈夫陳昔平(化名)。《讀報參考》第27期刊登文章,道出了當親情遭遇法律的底線時,陳昔平的勸說與阻止、痛心與無奈(《華商晨報》10月11日)。在韓桂芝“風狂雨驟”般的人性墮落軌跡面前,陳昔平的家庭角色無疑是尷尬、脆弱又“縹緲”的。在一次次對這個“權貴之家”的貪慾成員們的家庭式心靈救贖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憂心如焚的丈夫、一個良心未泯的公民的情緒化、私密性剪影。對自己得意忘形的妻子,對充當“腐敗暗倉”的妻妹,對不以為然的兒媳,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家庭勸誡方式換來了什麼結果呢?不妨來看看他在妻子第一次“伸手”時的現場表現。

一天,陳昔平下班回家後,親眼看到妻子收下屬禮金。他義正詞嚴地對那人說:“請自重,我們家不稀罕這些!”韓桂芝卻使了使眼色,其下屬見勢,連忙將錢放在桌子上,迅速離去。陳昔平坐在韓桂芝的身邊,苦口婆心地勸道:“你這是犯法呀,趕快將錢退回去,否則……”“否則什麼?”韓桂芝突然扯大嗓門,怒吼道。見妻子發火,陳昔平就不敢再聲張了,他語氣沉重地說:“罷了,罷了,你自重吧……”說完,便回房去睡了。

很顯然,陳昔平做了一個明白、理性的丈夫應該做的,可他完成的僅僅只是第一步:表明自己的反對和憤怒,對家庭成員的諄諄勸導,而當這一切碰壁後,他所做的便是像一個“失敗者”那樣自我退避、“被迫撤離”了。從家庭的角度看,他可能不失責任心與正義感;但從法律角度觀之,他的心理狀態卻是游離的、脆弱的、曖昧的,這一點連他自己都不諱言:“是的,自己說服不了他們,但現在看來,這只是一個託詞,主要是自己心存僥倖!”

必須理解陳昔平的真誠與坦率,在這個“權貴之家”的集體式腐敗中,他有著自己無可迴避的責任,他的“獨善其身”反襯著人性迷失和欲望瘋狂者的可怕。從家庭角度看,他的心境和遭遇實堪同情;而從社會層面看,他的“懦弱”和點到即止又讓人無限遺憾。如果正義允許假設和復盤,也許人們會說:假如他在腐敗面前表現得更決然和有勇氣一些,假如他能把防微杜漸的家庭堤壩築得更早更堅固,假如他在妻子第一次伸手時採取果敢措施,或者,假如他能像某些人格完人一樣在適當時機“大義滅親”……

這真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悖論!其間的種種假設像正義烏托邦一般充滿了感性色彩。客觀地看,此悖論的分界點恰在於陳昔平的身份屬性衝突之上,它要求其無限張揚人的社會性、正義性和法治原則性,而盡數割裂親情、人性、家庭屬性的複雜糾擾,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任務么?恐怕沒有一個人能說自己胸有成竹,當所有人都能自如地用社會利他原則迅速破解人性困局、家庭困局時,這個世界還有多少個性飛揚、親情漫溢的私密元素?

陳昔平的“失敗”不是偶然的,他的經歷給諸如“親情反腐”、“家庭式反腐”之類的模式設計一個最嚴肅清醒的警示:不將反腐的監控機制鎖定於權力運行鏈、權力持有者的活動場域,不使監督過程制度化、透明化、社會化,反腐之路仍可能頻生波折,甚至遺憾多多。

媒體評論

韓桂芝出生在一個叫韓家窪子的小村子。在那裡,惟一讓鄉親們感到沾了“女省長”的光的就是坊間流傳的韓修了一條通往父母墳頭的“省長路”。丈夫陳昔平坐在韓桂芝的身邊,苦口婆心地勸道:“你這是犯法呀,趕快將錢退回去,否則……”“否則什麼?” 韓桂芝突然扯大嗓門,怒吼道。韓桂芝出生在一個叫韓家窪子的小村子。在那裡,惟一讓鄉親們感到沾了“女省長”的光的就是坊間流傳的韓修了一條通往父母墳頭的“省長路”。丈夫陳昔平坐在韓桂芝的身邊,苦口婆心地勸道:“你這是犯法呀,趕快將錢退回去,否則……”“否則什麼?” 韓桂芝突然扯大嗓門,怒吼道。

一、《南方日報》“親情反腐”靠不住
黑龍江省原政協主席韓桂芝的案件究竟塵埃落定了沒有,人們已經不大關心了。不過,在案件之外現在傳出了餘音。媒體報導,韓桂芝的丈夫陳昔平(化名)在她收受賄賂之時曾有過數次規勸,均以無效而告終。在筆者看來,這不啻於對寄望“廉內助”反腐者的一次當頭棒喝。
反腐敗做“廉內助”的文章,許多地方樂此不疲。之所以如此,可能在於這個“方案”的設計者發現,在許多腐敗案件的背後,官員的“內助”——往往是妻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她比較貪婪。於是,以為在法律法規之外,藉助“親情”,就找到了反腐敗的一種補充辦法。何其幼稚!在反腐敗這個嚴肅命題上做“內助”的文章、做親情的文章,無疑是人治的文章,在法治尚且不大奏效的嚴峻社會現實面前,不僅蒼白無力,而且不堪一擊。人們熱衷於此,不是想要作秀、吸引眼球,就是把反腐敗的艱巨性、複雜性過於簡單化、兒戲化了。

陳昔平這個“內助”是廉潔的,但是韓桂芝的行為又怎么樣呢?有人要說,個案說明不了什麼;那么,誰能舉得出,又有幾個貪官因為“內助”的作用由貪而廉的呢?早在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印發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強調要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完善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剷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糾正了倚重親情的做法,突出了反腐的政治邏輯。可惜,許多地方依然沉浸在自以為是之中。在韓桂芝之後,她的兩個兒子兒媳,以及她的妹妹緊接著也紛紛被拘留,惟有陳昔平獨善其身。通過這個案件我們看到,親情在腐敗面前是多么的脆弱!有一種觀點認為,讓親人監督親人,是對人性、道德和社會秩序缺乏基本的理解,是對公域和私域的混淆。的確如此。在我們這個看重家庭倫常的社會,親情反腐本身即存在著先天性的缺陷。所以,在陳昔平之外,我們見得更多的是同流合污。夫婦二人及其子女同時被押上審判台的例子,還少嗎?

實際上,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他們對諸如“廉內助”式的親情反腐早已看透了。今年中秋前重慶奉節曾放出風來,要在中秋節那一天給300名官員夫人上為期一天的廉潔課。這則新聞即出,以筆者的閱讀範圍,不記得看到過哪怕一篇叫好的評論文字,有的甚至質疑這究竟是反腐新招還是腐敗聯歡。我想,未必是人們存心要跟奉節過不去,實在是奉節的以及其他地方類似的反腐招數完全喪失了公眾的信任感,嗤之以鼻成為一種很自然、很正常的反應。

那些吏治澄清的國家的經驗表明,懲治腐敗,惟有民主法治之途,舍此並無第二條道路可走。貪官是思維健全的、且有相當智商的人,所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顯得多餘嗎?“親情反腐”是靠不住的。發生在韓桂芝家的親情反腐失敗的實例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只不過增添了一個新的註腳而已。
二、《現代快報》巨貪背後的“廉內助”作用有限
黑龍江省委原副書記韓桂芝的“權貴之家”中,6人涉嫌貪污受賄,惟一清白的是韓桂芝的丈夫陳昔平(化名)。韓桂芝在任黑龍
江省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部長、省委副書記期間,陳昔平在數年中一直勸他們停止腐敗,但最終還是屢戰屢敗。
陳昔平的做法,似乎不符合人們的思維定勢。一個貪官的背後,往往站著一個“貪內助”,這已經為無數的事實所證明,“貪內助”好似過江之鯽,已數不勝數。如今終於出了一個事跡典型的“廉內助”,實在是難得,於是乎就成了新聞。然而,就是偶爾出了個不斷進行勸誡的“廉內助”又怎樣呢?韓桂芝不是照樣腐敗嗎?出了“廉內助”的家庭,腐敗金額仍高達近千萬元,其中的諷刺意味無疑是十足的。陳昔平屢戰屢敗實在很正常,其中的道理並不複雜。
一方面,權力炙手可熱的官員常常聽不進任何勸告,哪怕這勸告來自家人。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不受監督的權力是喪心病狂、不可理喻的。
另一方面,利用“廉內助”反腐,作用極其有限。“廉內助”靠的仍是道德上的自覺,而道德通常奈何不了不受約束的權力,即便發現家人搞腐敗也通常不會舉報。即以陳昔平為例,他雖然不斷勸誡,但沒有堅持,因為他心存僥倖,也並不認為韓桂芝的腐敗必然會敗露。所以,陳昔平的行為只能說是屢戰屢敗,而不能稱之為屢敗屢戰——丈夫豈會有不扳倒妻子勢不罷休的決心?
當然,我並不反對利用“廉內助”反腐,有人勸誡總是聊勝於無。不過,這樣的措施只應該是小小的輔助手段,呼籲一下則可,大張旗鼓、頗費精力與金錢地進行實施則完全沒有必要。如果認識到韓桂芝的丈夫勇當“廉內助”只是個案,而且這“廉內助”也並沒有勸誡成功,作用幾至於無,那就應別尋治本之策。

三、《廣州日報》“親情反腐”遺憾多多的警示
原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韓桂芝的“權貴之家”中,6人涉嫌貪污受賄,唯一清白的是韓桂芝的丈夫陳昔平(化名)。

刊登文章,道出了當親情遭遇法律的底線時,陳昔平的勸說與阻止、痛心與無奈(《華商晨報》10月11日)。在韓桂芝“風狂雨驟”般的人性墮落軌跡面前,陳昔平的家庭角色無疑是尷尬、脆弱又“縹緲”的。在一次次對這個“權貴之家”的貪慾成員們的家庭式心靈救贖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憂心如焚的丈夫、一個良心未泯的公民的情緒化、私密性剪影。對自己得意忘形的妻子,對充當“腐敗暗倉”的妻妹,對不以為然的兒媳,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家庭勸誡方式換來了什麼結果呢?不妨來看看他在妻子第一次“伸手”時的現場表現。

一天,陳昔平下班回家後,親眼看到妻子收下屬禮金。他義正詞嚴地對那人說:“請自重,我們家不稀罕這些!”韓桂芝卻使了使眼色,其下屬見勢,連忙將錢放在桌子上,迅速離去。陳昔平坐在韓桂芝的身邊,苦口婆心地勸道:“你這是犯法呀,趕快將錢退回去,否則……”“否則什麼?”韓桂芝突然扯大嗓門,怒吼道。見妻子發火,陳昔平就不敢再聲張了,他語氣沉重地說:“罷了,罷了,你自重吧……”說完,便回房去睡了。
很顯然,陳昔平做了一個明白、理性的丈夫應該做的,可他完成的僅僅只是第一步:表明自己的反對和憤怒,對家庭成員的諄諄勸導,而當這一切碰壁後,他所做的便是像一個“失敗者”那樣自我退避、“被迫撤離”了。從家庭的角度看,他可能不失責任心與正義感;但從法律角度觀之,他的心理狀態卻是游離的、脆弱的、曖昧的,這一點連他自己都不諱言:“是的,自己說服不了他們,但現在看來,這只是一個託詞,主要是自己心存僥倖!”
必須理解陳昔平的真誠與坦率,在這個“權貴之家”的集體式腐敗中,他有著自己無可迴避的責任,他的“獨善其身”反襯著人性迷失和欲望瘋狂者的可怕。從家庭角度看,他的心境和遭遇實堪同情;而從社會層面看,他的“懦弱”和點到即止又讓人無限遺憾。如果正義允許假設和復盤,也許人們會說:假如他在腐敗面前表現得更決然和有勇氣一些,假如他能把防微杜漸的家庭堤壩築得更早更堅固,假如他在妻子第一次伸手時採取果敢措施,或者,假如他能像某些人格完人一樣在適當時機“大義滅親”……

這真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悖論!其間的種種假設像正義烏托邦一般充滿了感性色彩。客觀地看,此悖論的分界點恰在於陳昔平的身份屬性衝突之上,它要求其無限張揚人的社會性、正義性和法治原則性,而盡數割裂親情、人性、家庭屬性的複雜糾擾,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任務么?恐怕沒有一個人能說自己胸有成竹,當所有人都能自如地用社會利他原則迅速破解人性困局、家庭困局時,這個世界還有多少個性飛揚、親情漫溢的私密元素?

陳昔平的“失敗”不是偶然的,他的經歷給諸如“親情反腐”、“家庭式反腐”之類的模式設計一個最嚴肅清醒的警示:不將反腐的監控機制鎖定於權力運行鏈、權力持有者的活動場域,不使監督過程制度化、透明化、社會化,反腐之路仍可能頻生波折,甚至遺憾多多。

社會反應

親情反腐親情反腐

“親情反腐”這種影視作品中都難得一見的“現象”,卻在現實中活脫脫上演。剛看到的新聞,讓我們見識了這種反腐“魅影”。大年初一,安徽碭山縣房產局局長劉某被舉報有“貪污受賄、嫖娼”等行為,這封舉報信出自這名局長的前妻張某和17歲的兒子小劉。令人大為詫異的是小劉母子倆2月11日住進了局長辦公室,守了室內3個保險柜整整8天時間,小劉母親甚至用繩子把自己和保險柜捆在一起,一直矢志不渝到有關部門當眾打開“罪證”才釋然離去。

這真是瘋狂的舉報,再次證明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儘管我們痛恨腐敗,總希望反腐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也見識了層出不窮的反腐敗形式,但這種堪稱奇特的反腐敗形式,仍然帶給我們匪夷所思的感受,確切地說,應該是“妻兒反腐”亦喜亦憂。

姑且不談反腐敗形式,一個涉貪官員即將落馬,抑或面臨法律的嚴懲,就意味著又少了一個“貪官”,同時也是一種警示。而換個角度看問題,妻兒舉報父親有違倫理道德,給人大義滅親的感覺,本是忌諱,我們不需要也不值得提倡。更為諷刺的是,大凡類似“親情反腐”動機皆不純,往往帶有報複色彩,並非正義使然。這在“妻兒反腐”、“兒媳反腐”中可見一斑。前者是因為家庭矛盾爆發,並伴有家庭暴力發生,導致家庭感情破碎,妻兒極度憤怒,失望之極才引發舉報;後者也如出一轍,是因為公媳關係僵化,才有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舉報公公的。換言之,要是當事家庭和睦不節外生枝的話,是不可能有類似“親情反腐”驚人舉動出現的。

可以說反腐是制度的事,也有專門的公職機構和工作人員,而家庭的責任重在於勸阻,重要的是,“家庭反腐”或“親情反腐”作用有限,也始終靠不住,只有反腐制度彰顯威力,靠制度反腐才是正解。有意思的是,這年頭“親情反腐”有增多趨勢,而小偷反腐情婦反腐、拆遷人員反腐、破爛王反腐等比比皆是。

“親情反腐”也好,破爛王反腐也罷,都說明反腐隊伍進一步“壯大”。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暗藏反腐力量,可謂反腐敗無處不在,何愁反不了腐,又何必時刻提醒領導幹部乾乾淨淨幹事,憂慮吏治不清明?

不過,話又說回來,“妻兒反腐”等都是偶然因素反腐,也是名副其實的黑色誘惑,實質上是將了反腐制度的“軍”。可以說“妻兒反腐”只不過是“無可奈何”而為之罷了,從嚴格意義上講,反的不是腐,是憤怒和報復,折射出反腐制度失靈,無疑是制度的悲哀。

一次次偶然性反腐事件發生,每每就是反腐制度失靈的生動再現。我們不禁要問:這是怎樣的制度失靈?相關部門究竟做了什麼樣的工作?是不是該跑在“親情反腐”前面?這無疑需要以反腐為本職的部門反思反思再反思。否則,“親情反腐”增多絕對不是幸事,只可能是更大的悲哀,抑或社會的杯具。畢竟,職能部門作為與“妻兒反腐”成反比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