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養正:紀檢監察工作三十年隨筆

《弘道養正:紀檢監察工作三十年隨筆》是2011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振均。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弘道養正:紀檢監察工作三十年隨筆》中,作者結合在紀檢監察戰線工作30年的實踐體會,圍繞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歷史進程,對紀檢監察工作中切身經歷過的重大事項進行了回顧,對反腐倡廉建設中有關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以隨筆的形式展現了中紀委監察部恢復組建以來所走過的光輝歷程,以及發揮的偉大歷史作用。30年的經歷、參與,實踐、見證,責任、思索,通過豐富詳盡的史料,對黨風建設、查辦案件、權力監督、行政監察、巡視工作,以及反腐敗國際交流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實踐參考價值的觀點,對從事紀檢監察工作和開展權力監督研究會有所裨益。

編輯推薦

《弘道養正:紀檢監察工作三十年隨筆》: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強調: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打擊犯罪;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力量來推動,偉大力量需要優良作風來凝聚。總結回顧中紀委恢復組建30年來的光輝歷程,展示了共產黨人反對腐敗的堅強決心,反腐倡廉建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思索承載智慧,責任成就人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在繼承中發展,在改革中創新,只要我們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必將最終贏得反腐敗鬥爭的偉大勝利。

專業書評

感動�感慨�感悟

――讀《弘道養正》有感

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恢復重建黨的紀律檢查機關以來,反腐倡廉建設在30多年中,始終伴隨改革開放在實踐中探索,在改革中深化,在創新中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腐倡廉道路。回顧30年來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有太多精彩的篇章值得回味,太多感人的故事值得記取,太多忠誠的反腐鬥士值得崇敬。最近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弘道養正》一書,讓人們對這30年的光輝歷程有著更加清晰的認識與深刻的理解。

《弘道養正》是中國監察學會副會長、中央金融巡視組原副組長吳振鈞繼《權力監督與制衡》之後的第二本專著。作者圍繞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進程,結合自己從事紀檢監察工作30年的實踐體會,對紀檢監察工作中切身經歷過的一些重大事件進行了回顧,對反腐倡廉建設中有關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全書採用隨筆的形式進行敘述,娓娓道來,既內容豐富又脈絡清晰,既有傳記文章的精彩又不失理論著作的厚重,讀後令人感慨、感動與感悟。

作者30年的工作經歷是改革開放以來30年紀檢監察工作的縮影,全書描述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和驚心動魄的反腐事件讓人無限感慨。作者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實踐者和受益者之一,同時也是中央紀委恢復重建30年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從1980年到中紀委參加工作始,1987年調到國家監察部,1991年南下海南擔任省監察廳廳長,1999年重回中紀委擔任八室主任,2003年擔任中央巡視組副組長,2008年擔任中國監察學會副會長,作者見證和參與了我國反腐倡廉建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從打擊經濟犯罪,查辦腐敗案件,開展行政監察,參加巡視工作,進行理論探討和研究,作者參與了反腐倡廉建設的許多重要領域。30年的風雨和實踐,展示了我國反腐倡廉建設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顯示了反腐敗鬥爭認識不斷深化、領域不斷拓寬的發展變化。而作者參與查辦共和國第一起走私案件、監察部組建以來第一起省部級領導案件、共和國第一起最高職級案件成克傑特大受賄案等多起重大案件,若干“第一”背後不僅是鬥智鬥勇的精彩反腐故事,更是我國反腐敗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的實證。

作者30年的工作經歷是我國反腐倡廉理論和實踐不斷深化的見證,全書對反腐倡廉建設中有關重大問題的深入思考令人深切感悟。作者勤于思考、善於思考,參加工作後便有堅持做工作筆記的習慣,每次結案後都要主動總結;在海南省擔任監察廳廳長期間,大膽創新,設立涉外事務監察室,成立洋浦監察署(室),創造性地開展特區行政監察體制改革,並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紀念改革開放二十周年研討會上作《越是改革開放越要堅決反對腐敗》主題發言;在擔任中紀委八室主任期間,不斷總結新時期查辦案件的特點和規律,主編了《辦案實踐與研究》一書;參加巡視工作後又致力於巡視制度的研究,當大家都還在摸索階段時,就於2004年在中國紀檢監察報上連續發表三篇關於巡視工作的指導性文章;長期致力於權力監督與制約問題的研究,於2009年出版專著《權力監督與制衡》;並多次在國際研討會上作主題發言。可以說,作者紀檢監察工作的30年是思考的30年。正是因為在實踐基礎上的深入思考,使得作者分析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辨證科學;指出當前民主生活會存在的弊病一針見血;加強鄉鎮基層反腐倡廉建設的建議中肯實在;對巡視工作中大五大關鍵環節、巡視工作需破解的四個難題、以及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巡視工作應把握的幾個觀念,抓住了根本、切中了要害;對權力制衡與監督的思考更是頗具創見,澄清了人們思想認識上一直存在的誤區,對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權力監督與制衡制度進行了富有創造性的實踐探討。作者的工作經歷再次證明,只有理論上的不斷深化,才能推動實踐工作深入開展;實踐工作的深入開展,必定會帶來理論上的升華:我國反腐倡廉建設走的就是這樣一條良性發展道路。

作者30年的工作經歷詮釋了“做黨的忠誠衛士,當民眾的貼心人”的真正涵義,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反腐倡廉事業的無比熱愛令人深受感動。從一名中紀委新兵到副部級巡視專員,作者在反腐敗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度過了人生最寶貴最難忘的歲月。30年來,作者對紀檢監察工作的熱愛和執著追求沒有因為職務的改變而改變,而是一貫嚴格要求自己,敢於動真碰硬,甘於吃苦奉獻,勇於開拓進取,以實際行動捍衛黨紀國法的尊嚴,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真可謂是:30年仰俯天地存正氣,明察秋毫善惡分;30載鐵面無私執法紀,為民謀利情最真。正是因為對黨的反腐倡廉事業有真情和深愛,作者才能在不同的階段和領域創造新的成績和突破,讀者也才會被全書洋溢的真情實感所感染和打動。當我們讀到回憶黃克誠同志要求紀檢幹部要有“六不怕精神”時不禁熱血沸騰,讀到海南特區在紀檢監察工作保駕護航下日新月異時不禁激情澎湃,讀到李至倫同志英年早逝時不禁無限悲痛,讀到當前反腐倡廉建設存在的問題時不禁掩卷長思,讀到對未來反腐倡廉事業的展望時不禁滿懷鬥志……全書讀完,一個“聖地亞哥”式的反腐硬漢也如在眼前。作者在書中說:“當我們回首往事,驚嘆反腐倡廉取得偉大成效的時刻,總是難忘那些在紀檢監察崗位上,通過種種手段與形形色色腐敗分子鬥智鬥勇的反腐衛士。他們以一片冰心、一腔熱血,身作戈,人為筆,在共和國的反腐捲軸上揮毫潑墨,書寫下偉大的篇章。”作者本人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反腐勇士呢?!

(劉任永)

媒體推薦

弘揚正道,頤養正氣

讀吳振鈞《弘道養正――紀檢監察工作三十年隨筆》有感

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此刻,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的“十二五規劃”實施的號角正吹響在中國大地;此刻,喜迎中國共產黨90華誕的紅色鏇風正席捲神州;此刻,中國的改革開放已走過了30多年的路程。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也是黨的紀律檢查機關恢復重建30年。這30年,我們經歷了改革開放帶來的時代巨變,看到了祖國的蓬勃發展,也體會了紀檢監察工作的每一次變遷,並從中感受到黨的紀檢監察工作對國家經濟發展的保障作用。30年,足夠漫長;30年,又極為短暫。它終歸要成為一段歷史。在走向幸福時代的路上,當人們循著文字話語的脈絡,帶著對歷史和往事的回眸,帶著對經年歲月的留戀,去追憶曾經發生的每一點變遷。每個親歷者、見證者,都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改革開放的巨大影響力,切身體會到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諸多收益,也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感動。

吳振鈞同志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者和親歷者之一,又是中央紀委恢復重建30年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在其新近出版的著作《弘道養正――紀檢監察工作三十年隨筆》中,他以從容的文字,飽滿的熱情,靈活的形式,引領我們回顧了黨和國家紀檢監察工作30年經歷的一些重大事件;敘說了從事紀檢監察戰線工作30年的實踐體會;對帶團參加國際反貪污大會並與透明國際組織進行監察經驗交流和考察進行了記述;對國家反腐倡廉建設中有關重大問題進行了自己的深入思考,展現了中央紀委監察部恢復組建以來所走過的光輝的歷程以及發揮的偉大歷史作用。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關乎我們黨生死存亡的大事。中國共產黨反腐敗的決心始終如一。30年來,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高度重視,親自部署反腐敗工作,多次在中央紀委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各級紀檢監察機構歷經陳雲、鄧穎超、胡耀邦、喬石、尉健行、吳官正、賀國強等幾代紀委書記嘔心瀝血的直接領導,全面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和任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作用。同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斷開拓創新,開闢了中國特色反腐倡廉建設的新道路。可以說,這30年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確實做到了令腐敗者生畏,受老百姓的擁護。在各級紀檢監察幹部的辛勤努力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在繼承中發展、在改革中創新,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和永葆黨的生機活力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中共建黨90周年的慶祝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再一次強調,要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舉措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堅定不移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

在書中,作者集30年的經歷與參與,實踐與見證,責任與思索,通過豐富詳盡的史料,對黨風廉政建設、行政監察、巡視工作,特別是結合自己親自查辦的一些重大案件以及對權力監督的重大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實踐參考價值的觀點,對從事紀檢監察辦案工作和開展權力監督、遏制腐敗等問題的研究會有所裨益。

拜讀吳老的《弘道養正》,令人感觸深刻的似已不是那些事件的查辦過程,是他求真務實、勤耕不輟的執著堅守;是他身體力行、竭思盡慮的理想擔當;是他正直無私、愛國憂民的博大情懷;是他飄撒在歲月中的赤誠真情融於書中的散文式筆觸表達。“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我的天性中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執著。”“作為紀檢監察隊伍中一員,能夠為反腐倡廉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我感到無比光榮和驕傲,無怨無悔。”“為自己的理想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是我應盡的責任。”“作為紀檢監察幹部就是要嚴格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弘揚正氣,嚴懲腐敗。”《弘道養正》也在時刻提醒著我們:在物慾橫流的時代里,我們要抵得住誘惑,撐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應該感謝作者和中信出版社為社會提供了這樣一本好書,讓我們從整體性視角重新審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紀檢監察工作的發展歷程,給了我們更多認識和了解紀檢監察這一領域的好機會,也給我們後來的監察工作者留下了特定歷史時期的一章遺產式的寶貴工作經驗。對於一個德高望重的紀檢前輩,我們在敬仰吳老的同時,更被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將被感動、被激勵,我更願相信中國共產黨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一定是有著充滿希望的未來。

(黃曉艷)

作者簡介

吳振鈞,男,1943年10月生,安徽省蚌埠市人,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碩士,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1980年12月調入中央紀委機關工作,先後擔任中紀委監察部處長、副(司)局長,海南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廳黨組書記,中紀委第八紀檢監察室主任,中央紀委副部級巡視專員,中紀委、中組部第三巡視組副組長,中央金融巡視組副組長,中國監察學會副會長。長期致力於對權力監督與制衡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在國家以及省部級刊物發表相關論文數十篇,主編《辦案實踐與研究》,著有個人專著《權力監督與制衡》。

目錄

自序 官園秋思―用責任記錄時代 5

弘道養正:紀檢監察工作三十年隨筆弘道養正:紀檢監察工作三十年隨筆

上 篇上篇

上篇 經歷、參與(1978―1987)

一九七八年:拉開改革的序幕 3

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 3

歷史轉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 6

中央恢復組建中紀委 9

一九八○年:擎起反腐利劍 15

中紀委反腐新兵 15

7 號院的信件 20

南長街81 號院 24

一九八二年:打擊經濟領域中嚴重犯罪活動 31

利劍出鞘31

深入廣東沿海查辦案件 34

查辦共和國第一起走私案 41

工業檢查處的責任 48

中篇 實踐、見證(1987―1999)

一九八七年:行政監察的責任 57

恢復組建國家監察部 57

監察部的人選故事 62

尋找廉政建設突破口 63

清查涉外經濟契約 67

一九八八年:監察部六局在行動 72

查辦走私倒賣進口汽車案 72

反腐敗壓力無處不在 79

海南梁湘案件的回顧 88

九十年代初的海南潮 93

海南大特區之美 93

發展才是硬道理 97

一九九一年:海南特區監察的探索 102

特區監察的特色 102

特區反腐毫不手軟 112

設立洋浦監察署(室) 118

學習借鑑香港廉署經驗 121

特區執法監察的創新 133

辦事拖拉也是腐敗 140

特區糾風成效顯著 147

不尋常的一九九九年 162

八室主任 162

查辦成克傑案件的始末 169

對成克傑案件的剖析 179

中紀委八室的輝煌 186

下篇 責任、思索(2000―2010)

二○○○年:廉政風暴―中國在嚴懲腐敗 197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 197

探索適合中國的反腐倡廉之路 201

與時俱進,查辦大案要案 205

參加民主生活會引發的啟示 215

二○○三年:黨內監督新方式―開展巡視 220

加強黨內監督的重大舉措 221

中央地方巡視組:突顯四大效應 227

中央金融巡視組:金融監管的又一道防火牆 230

巡視工作中的五大關鍵環節 239

巡視工作探討破解的四個難題 257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巡視工作 260

二○○六年:反腐敗國際交流與借鑑265

邁向更加公平的世界―瓜地馬拉第12 屆國際

反貪污大會 265

監察專員如何保護公民權利―亞洲監察專員協會

第十次會議 279

作為中共代表―出席俄羅斯共產黨十三大會議 293

二○○八年:中國監察學會―“智囊團、參謀部” 299

中國監察學會的成長曆程 299

新時期監察學會的工作成效和特色 303

二○一○年:兼容並蓄,讓思想走得更遠 309

科學認識當前反腐敗鬥爭的形勢 309

加強對領導幹部權力的監督與制約 321

鄉鎮基層反腐倡廉建設刻不容緩 328

紀檢監察法制建設任重而道遠 332

權力制衡與反腐倡廉建設的新思考 338

生活隨筆:鄉情・ 親情・ 友情 368

難忘美麗的家鄉江淮 368

我是農民的兒子371

情系桑梓,心繫家鄉教育 381

我的良師李堅:歲月不改信仰 383

我的諍友李至倫:生命鑄就忠魂 388

後記 老人與海 395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