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歌舞

西藏歌舞

西藏歌舞 - 藏族民間舞蹈種類很多;主要有:“果諧”與“鍋莊”,鼓舞與“熱巴”,“堆諧”與“勒諧”等。西藏的民間歌舞,浩如海洋。各地又有各地的地方歌舞,由於地區以及民族的差別,即使是同類舞蹈,也有各自的特點和差別。

基本信息

簡介

西藏歌舞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稱。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節假日,不論你走到什麼地方,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小孩,拉起手、踢起腿、翩翩起舞。每逢秋收打場時節,農民們一邊勞動,一邊唱歌,一邊圍圈起舞。在牧區,經常舉行有趣的簧火晚會,人們通宵達旦,跳呀唱呀,沒有個完。在城鎮,只要天氣稍為暖和,人們便舉家而出,到林卡裡邊喝青稞酒,邊跳起民間舞蹈,從早到晚,盡興而歸......在西藏,“歌舞”不完全是舞台上表演的概念,而是民眾性的一種愛好和娛樂,西藏確實是“歌舞的海洋”,可以說西藏“家家有舞,人人能跳”。

藏族民間舞蹈種類很多,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舞蹈:

果諧”與“鍋莊
果諧與鍋莊是流行在西藏三大地區的一種圓圈舞。一般,拉薩山南、日喀則等雅魯藏布江流域的地方,把這種圓圈舞叫“果諧”;而在昌都及接近四川、雲南的藏區,稱其為“鍋莊”。
果諧與鍋莊,都是一種集體舞。跳時,大家手拉著手,臂連著臂,載歌載舞,頓地為節,分班唱和,並且發出“休休休”、“曲曲曲”的節奏聲。人們圍著篝火,男一排,女一排,且歌且舞,從日落跳到夜晚,從午夜跳到天明。人們利用歌舞來消除勞動的疲累,來抒發自己熱愛家鄉、酷愛大自然的感情;男女青年更是用歌舞來傾吐彼此之間的愛情。
鼓舞與“熱巴
鼓舞,藏語叫“”,是西藏山南一帶流行的一種動作粗獷、剛健,個人表演技巧高超的舞蹈。跳鼓舞的人,身穿彩色衣服,腰間掛著大鼓,揮動鼓槌,又進又退,步伐敏捷,整齊有力。
在西藏林芝及四川、雲南藏族中,有一種鈴鼓舞,藏語稱為“熱巴”。男執銅鈴,女持手鼓,繞圈走動,翩翩起舞。這種舞,動作十分強烈。當舞到高潮時,男子就象雄鷹一般單腿跨轉,騰躍飛旋;女子一手執扁圓形鼓,一手拿槌,高舉頭項,轉翻身子歡舞。通常是一家人走南闖北,賣藝為生。
還有一種鼓舞雖然也屬集體舞形式,但是已經失去民眾性了,只是一種表演性質的舞蹈,舞蹈者是寺廟組織的舞隊。這種舞是過去笨教時期巫舞的變種。笨教用搖鼓作聲,加上念咒獨白,來酬神驅邪,普渡眾生。往往要戴面具,並且是在舉行宗教儀式時舞蹈。
“堆諧”與“勒諧
“堆諧”本來也是一種秉節奏表演的農村集體舞蹈,也有粗獷樸素的特點。後來,經過藝人的加工提煉,變化成各種各樣的舞姿。有注重腳下功夫的踢踏舞,也有扣胸挾臂的浪漫舞姿。
“勒諧”是勞動的歌舞。在西藏,經常可以看到人們在進行鏟土、打夯、垛麥等勞動時,邊唱邊配合手中的動作,似乎有點象勞動號子的味道,但口中的歌與手中的勞動工具,及腳腿的有節奏動作,配合得那樣協調,使得勞動成了邊歌邊舞的形式。在西藏,不僅上面說的那些較重的勞動有舞蹈動作,在農村的撒種、拔草、收割,以及牧區的甩“烏朵”、捻羊毛、紡線、擠奶、取酥油等勞動,也有歌舞。
其 他
西藏的民間歌舞,浩如海洋。各地又有各地的地方歌舞,由於地區以及民族的差別,即使是同類舞蹈,也有各自的特點和差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