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河[珠江水系東江幹流支流]

西沙河[珠江水系東江幹流支流]

西沙河,珠江水系東江幹流的支流。位於廣東省博羅縣境內,發源於羅浮山的大、小源坑,從何家田、黃竹坑至河上與河肚支流匯合稱橫河,是西沙河的幹流。流至博羅縣湖鎮顯崗與響水河匯合為西沙河。

基本信息

地理特徵

西沙河[珠江水系東江幹流支流] 西沙河[珠江水系東江幹流支流]

位於廣東省博羅縣境內,發源於羅浮山的大、小源坑,從何家田、黃竹坑至河上與河肚支流匯合稱橫河,是西沙河的幹流。流至博羅縣湖鎮顯崗與響水河匯合為西沙河。經龍華至白勘角後分流兩支,幹流向西南流至石灣入東江,支流向南至馬嘶水閘入東江。

西沙河流經縣內西北的橫河、響水、長寧、湖鎮和西部的龍華、龍溪、九潭、園洲、石灣等地。全長89公里,流域面積1181平方公里,總落差666米,河床比降4.5‰。

歷史狀態

因其源頭山高險要,從出湖鎮至入注東江則是一馬平川,落差懸殊,故當淫雨雷暴時,各山之水聚集急瀉而下,沿河兩岸農田被淹、村莊遭殃。下游兩岸雖在清代築有土堤圍,但屢受山洪侵擊,加之年久失修,多數隻剩圍基。

修繕改造

1947年(民國36年)2月,龍華的前湖村、鶴樹下村、湖貝村和旭日圍等村因沙河湯口基堤,便以“年久失修,慘被沙河漲水衝破數處,又因地方人貧,無力修復,且連年水淹,僅存二段略具堤痕,其餘則形跡殆滅。 內田地不能耕作”為由,上書當地鄉長、博羅縣府、廣東省政府及建設廳珠江水利局善後救濟分署等單位,請求“派員前來勘測,並準撥水利補助米及咨行農民銀行在農貸款酌貸巨款俾利施工。”但得不到上司重視而不了了之。

1951年,博羅、增城兩縣聯合改造增城縣屬遠固、鯉魚洲、上下太平三條矮短小堤和博羅縣屬的沙河小堤,聯成增博大堤。

1957年4月,博羅縣人民政府向廣東省水電廳提出由博羅、增城兩縣聯合治理沙河的建議,得到省水電廳的支持,於同年夏天縣成立了治理沙河規劃委員會,省水電廳派工程師前來指導,整治規劃做好後,第一期的蓄水防洪工程──興建顯崗水庫和聯和水庫分別於1958年4月和1959年4月先後動工,接著在沙河沿岸進行配套工程建設。

60年代中期,對龍華的南堤、北堤,九潭的東博堤,園洲的上南堤共長62公里的沙河堤圍,又進行了培土加固、防禦上游水庫汛期泄洪造成的威脅。並在沙河中下游的龍溪雞心嶺修築“搖頭式”活動欄河陂。

1975年改造龍溪銀江的白勘角攔河閘。兩處共興建“搖頭式”活動欄河閘3座,共長184.8米,45孔。有效調控河水流向和流量,合理調節用水與排澇,確保1.68萬公頃農田得以旱澇保收。

1975年至1990年,西沙河上游先後共興建百立方米的小型水庫7座,1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1座,小山塘65宗,大水閘8座。

遼河幹流水系的河流

遼河全流域由兩個水系組成:一為東、西遼河,於福德店匯流後為遼河幹流,經雙台子河由盤山入海,幹流長516公里。本任務盤點構成遼河幹流水系的河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