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金河

英金河

英金河,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南部,主要任務是防洪、城市工業及生活供水、農業及生態環境灌溉。

流域介紹

英金河流域示意圖英金河流域示意圖

英金河,河流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南部,是一條多沙河流,其支流陰河下游規劃修建三座店綜合水利樞紐,主要任務是防洪、城市工業及生活供水、農業及生態環境灌溉。因水庫來沙嚴重,為了使水庫長期保持有效庫容,發揮最佳效益,必須研究流域水沙特性,以供選擇水庫排沙運用方式之用。

是遼河上游西遼河的二級支流,流經內蒙古赤峰市,於紅山水庫上游40km外匯入老哈河。幹流全長207km,流域面積10652km2。流域呈鷹爪形,上游由召蘇河、陰河、錫泊河組成,陰河與錫泊河在赤峰匯合後稱英金河。

英金河流域現有水文站7處,泥沙資料較長的為赤峰站也即英金河的控制站,1952年起測流量,1955年起開始測泥沙。召蘇河、陰河、錫泊河的控制水文站分別為新井、新店和錦山,實測懸移質泥沙資料分別從1967、1959年開始,另外還來自於陰河上1967年設立的初頭朗水文站,陰河支流西路嘎河上1972年設立的興巨德和1971年設立的楊樹灣子水文站。

水利灌溉

本流域屬於中溫帶亞乾旱大陸性氣候區,多年平均蒸發量1?880mm,多年平均相對濕度49%,多年平均降水量370mm;流域內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具有強度大、歷時短、暴漲暴落的特點。

英金河灌區位於松山區中東部,是赤峰市建設較早、灌溉面積較大的大型灌區之一,承擔著下游50.33萬畝的土地灌溉任務,受益範圍包括松山區的4個鄉鎮和元寶山區的2個鄉鎮,總受益人口達16.5萬人。由於灌區內大部分骨幹建築物屬超期服役,加之設計標準較低、渠系配套不完善等歷史原因,致使灌區的灌溉保證率不高,並且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為了貫徹中央關於“把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的重要指示精神,2001年水利部批准英金河灌區實施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7年時間,英金河灌區共改造渠系建築物85座,渠道襯砌11.59公里,整治河道65.1公里,完成投資4332.3萬元。

過七期的工程建設,目前英金河灌區部分老化工程得到了改造,工程狀況明顯改善、安全運行能力明顯提高。灌區有效灌溉面積由原來的37.33萬畝增加到了40.23萬畝,改善灌溉面積6.07萬畝,恢復灌溉面積2.9萬畝,改善後灌溉面積糧食產量由原來的420公斤提高到了830公斤,年增產糧食2.1萬噸。從近幾年的運行情況看,以節水為中心的續建配套建設促進了灌區水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灌溉水利用係數由0.40提高到了0.447,灌區年節約用水量達1521萬立方米。且受益區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由改造前的12142萬元提高到了現在的2078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由改造前的1840元增加到了去年的3009元。

流域水沙來源

英金河上游的陰河流域屬於高、中山區,下游為低山丘陵區,植被覆蓋率較低,水土流失嚴重,是英金河的主要產沙區。據統計,英金河75%的洪水來自於陰河。表1為英金河流域各站水沙量特徵值,從新店來看,其水量的53.8%和沙量的59.9%來自於初頭朗以上,西路嘎河的來水來沙只占新店的43.27%和39.34%;從赤峰來看,赤峰站水量的70.95%和沙量的66.94%來自於陰河新店以上,錫泊河的來水來沙只占其24.9%和6.35%;從英金河幹流來說,有59.8%的水量和79.4%的沙量來自赤峰以上,召蘇河的水沙占英金河幹流的40.2%和20.6%。可以說,英金河流域水沙的主要來源地區為陰河新店以上。

遼河幹流水系的河流

遼河全流域由兩個水系組成:一為東、西遼河,於福德店匯流後為遼河幹流,經雙台子河由盤山入海,幹流長516公里。本任務盤點構成遼河幹流水系的河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