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紅蓼花繁映月

西江月·紅蓼花繁映月

《西江月·紅蓼花繁映月》是《西遊記》第九回中,漁翁張稍所吟唱的一首詞。該詞表達了張稍對漁樵逸生活歌頌、讚美,以及對現實社會的否定。

作品原文

西江月·紅蓼花繁映月
紅蓼花繁映月①,黃蘆葉亂搖風②。碧天清遠楚江空,牽攪一潭星動。
入網大魚作隊③,吞鉤小鱖成叢④。得來烹煮味偏濃,笑傲江湖打哄⑤。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蓼:一年生草本植物,葉披針形,花淺綠色或淡紅色。
②搖風:在風中搖動。
③作隊:成行成排。
④鱖:一種淡水魚,肉昧鮮美。成叢:眾多。
⑤笑傲:嬉笑遊玩,戲謔不敬。打哄:戲鬧,開玩笑。

作品譯文

紅蓼花盛開映著明月的光輝,江風搖動著黃色的蘆葦。江天遼闊江水空濛,將水中的星星搖亂攪碎。
一條條大魚罩入網中,吞鉤的小魚成群結隊。親手烹煮味道鮮關,嬉笑怒罵管他當權者是誰!

作品鑑賞

《西遊記》第九回,書中寫道長安城外涇河岸邊有兩個賢人,一位是漁翁張稍,一位是樵夫李定。一日,他們在長安城裡賣了魚和柴,便進入酒館之中吃了個半醉,徐步而歸。二人以對詩的形式,誇讚漁樵生涯。這首詞,是他們對詩的第七首,是漁翁張稍所唱。
這首詞的上片四句,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描繪出了一副月夜江天的優美畫面。紅色的蓼花,黃色的蘆葉,輝映著月光,沐浴著江風,江水中的星星閃閃爍爍,營造了一種清幽、遼闊的意境,而且富有動感。詞的下片四句,則是描述了漁人撒網,垂釣的樂趣,得到魚後便烹煮起來,味道特別鮮美。有鮮魚,有從酒館裡帶回來的美酒,便可以笑傲江湖,遊戲人生,浮雲富貴,糞土王侯了。這首詞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抒情,給人以一種瀟灑出塵之感。

作者簡介

吳承恩像吳承恩像
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
吳承恩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他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