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四壁空圍恨玉

《西江月·四壁空圍恨玉》作者:張良臣,是後一類作品中的一首佳作。它不但對秋景的描寫很有特色,而且對女主人公秋日懷人念遠的心態表現得非常細緻而頗具個性,在藝術上也有創新。

作品原文

西江月
四壁空圍恨玉[1],十香淺捻啼綃[2]。殷雲度雨井桐凋[3]。雁雁無書又到。
別後釵分燕股[4],病餘鏡減鸞腰[5]。蠻江豆蔻影連梢[6]。不道參橫易曉。

作品注釋

[1]恨玉:指失意抱恨的女子。
[2]十香:十指。啼綃:淚水打濕手絹。
[3]殷云:陰雲,烏雲。度雨:過雨,下雨。
[4]釵分燕尾:釵是雙股的,分開如燕尾形狀。
[5]鏡減鸞腰:照鏡人消瘦。古時女子多以鸞自比。
[6]蠻江:荒江。古時將南方少數民族居住的荒僻之處稱為蠻荒之地。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黃色,種子形狀像石榴子,有香味,能入藥。

作品譯文

我獨自待在空空的閨房裡面,十指輕捏著被淚水打濕的手絹。屋外陰雲密布,落雨不時敲打著庭院井旁的梧桐樹。樹葉在風雨中凋零飄落,這個時刻那南去的大雁是不會捎信來的。我們分別後,我從未將碧釵併合,就讓它們像燕尾般在頭髮上岔著,相思讓我終日悶悶不樂。攬鏡自照,發現我腰肢銳減已經消瘦不少。走出屋外憑欄夜眺,我仿佛看到南方江邊豆蔻相連根深葉茂,此時夜空參星已經斜照,天色微明拂曉即將來到。

作品鑑賞

本篇則是後一類作品中的一首佳作。它不但對秋景的描寫很有特色,而且對女主人公秋日懷人念遠的心態表現得非常細緻而頗具個性,在藝術上也有創新。況周頤《蕙風詞話續編》卷一就評論說:“張武之《西江月》過拍云:殷雲度雨井桐凋,雁雁無書又到。昔人句云:江頭數盡南來雁,不寄西風一幅書。此詞括以六字,彌覺沉頓”。

作者簡介

張良臣(生卒年不詳),字武之,一字漢卿,號雪窗,原籍汴京(今河南開封),避居鄞(今浙江寧波)。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官至監左藏庫。有《雪窗小稿》,已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