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研究所

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研究所

敦煌學是指以敦煌遺書、敦煌石窟藝術、敦煌學理論為主,兼及敦煌史地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是研究、發掘、整理和保護中國敦煌地區文物、文獻的綜合性學科。與徽州學和藏學齊名,是中國的三大區域文化之一。

概述

敦煌學敦煌學
敦煌學是國際性顯學,甘肅是敦煌學的“故里”,西北師範大學是中國最早從事敦煌學研究、最早培養敦煌學人才的高校之一,為敦煌學的建立和發展作出過突出貢獻。
20世紀80年代初,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西北師大又聚集一批骨幹力量,專門組建敦煌學研究所,集中從事此方面的研究和教學。
1996年獲得歷史文獻學(敦煌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又與本校歷史系等合作,獲得專門史(西北史)博士學位點。本所為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的發起單位,現已成為在國內外頗負影響的敦煌學專業研究機構。
本學科現有專職研究員、教授等正高職人員3人、副教授2人、中初職人員4人。其中博士3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省部級學術帶頭人2人。學術梯隊學歷層次較高,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所內學術空氣活躍,整體實力較強。
主要研究領域以敦煌文獻的研究為主線,尤其是在敦煌社會經濟文書、敦煌河西史地、古代西北開發、隋唐五代典章制度研究等方面優勢突出,在學術界居有重要地位。同時在敦煌法律文書、敦煌文學、隋唐五代經濟史、敦煌佛教、藏傳佛教、敦煌科技、敦煌美術等方面亦有建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