褘

古代王后的祭服。衣上有野雞的圖紋 [ceremonial robe of empress worn in time of sacrifice]。如:褘衣(王后所穿,上有五彩雞形圖案的祭服)。《禮記·祭義》:“歲既單矣,世婦卒蠶,奉繭以示於君,遂獻繭於夫人。’遂副褘而受之,因少牢以禮之。明堂位》:“君卷冕立於阼,夫人副褘立於房中。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1. 古代王后的祭服。 2. 古代朝服的蔽膝。

部首筆畫

部首:衤

褘

部外筆畫:4

總筆畫:9

五筆86:PUFH

五筆98:PUFH

倉頡:LQS

筆順編號:452341152

四角號碼:352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886

字形結構

繁體字:褘

漢字首尾分解:衤韋 漢字部件分解:衤韋

筆順編號:452341152

筆順讀寫:捺折豎撇捺橫橫折豎

例詞

褘

①díhuī

翟褘(翟褘)

即翟衣。 清 趙翼 《鄴城懷古》詩:“最是可憐西去後,青裙換卻翟褘紅。”參見“ 翟衣 ”。

褘

②fù huī

副褘(副褘)

王后的首飾和上服。《禮記·祭義》:“歲既單矣,世婦卒蠶,奉繭以示於君,遂獻繭於夫人。夫人曰:‘此所以為君服與。’遂副褘而受之,因少牢以禮之。”《禮記·

明堂位》:“君卷冕立於阼,夫人副褘立於房中。” 鄭玄 註:“副,首飾也……褘,王后之上服。”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部】褘·康熙筆畫:15·部外筆畫:9

《唐韻》許歸切《集韻》《韻會》吁韋切,音暉。《玉篇》後祭服也。《禮·玉藻》王后褘衣。《釋名》王后之上服曰褘衣,畫翟雉之文於衣也。伊洛而南,雉青質五色備曰翬,鷂翬畫鷂雉之文於衣也。

又《篇海》雨非切,音韋。《類篇》與幃同,囊也。《爾雅·釋器》婦人之褘謂之縭。《注》卽今之香纓也。褘邪交落帶繫於體,因名為褘。

又《類篇》蔽膝也。《揚子·方言》蔽膝,江淮之間謂之褘,或謂之袚,自關而東謂之蔽膝。

又美也。《張衡·東京賦》漢帝之德,侯其褘而。

又《唐韻古音》與委通。《王應麟·詩考》褘隋卽委蛇,出《韓詩內傳》。《漢衛尉衡方》褘隋在公。

又音猗。人名。《前漢·王子侯表》安侯褘嗣。

又音鞠。《禮·玉藻》再命褘衣。《注》褘讀為鞠。

拼音是hu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