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漢字]

睢[漢字]
睢[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睢”,漢字,拼音是suī。“隹”指“(鳥頭)尖銳”。“目”指目光。“目”與“隹”聯合起來表示“目光尖銳”。睢,也是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以居地為姓。

基本信息

漢語詞語

基本詞義

〈動〉

(形聲。從目,隹( zhuī)聲。本義:仰視)同本義 [stare at]

睢,仰目也。——《說文》

暴戾恣睢。——《史記·伯夷傳》。正義:“仰白目怒貌也。”

萬眾睢睢。——《漢書·五行志》。註:“仰目視貌也。”

詳細解釋

形聲。字從目,從隹,隹亦聲。“隹”指“(鳥頭)尖銳”。“目”指目光。“目”與“隹”聯合起來表示“目光尖銳”。本義:目光尖銳。

〈形〉

(1)仰視的樣子 [looking-upward]

睢,仰目也,從目,隹聲。——《說文》

暴戾恣睢。——《史記·伯夷傳》

萬眾睢睢。——《漢書·五行志》

(2)又如:睢盱(睜眼仰視的樣子);睢睢(仰視的樣子)

典籍記載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字部》·睢

《唐韻》許惟切《集韻》呼維切,音倠。《說文》仰目也。《聲類》大視也。《前漢·五行志》萬眾睢睢,驚怪連日。《注》仰目視貌。又睢盱,詳盱字注。

又恣睢,恣意怒視也。《史記·伯夷傳》暴戾恣睢。《注》睢,仰目怒貌。

又《禮書》暴慢恣睢。《注》恣睢,猶毀訾也。《後漢·崔駰傳》羿浞狂以恣睢。《注》自用之貌。

又《韻會小補》睢音雖。

又《廣韻》許規切《集韻》《韻會》翾規切《正韻》翾圭切音。

又《廣韻》香季切《集韻》《韻會》《正韻》香萃切,倠去聲。義同。

又《集韻》翾畦切,音近醯。睢睢,元氣貌。 又《廣韻》息遺切《集韻》《韻會》《正韻》宣佳切,音綏。水名。在梁郡,受汴入泗。或作濉。《左傳·成十五年》出舍於睢上。

又睢陽、睢陵,縣名。又睢州,今屬歸德府。 又姓。趙大夫食采於睢邑,因以為氏。明有睢稼,洪武初請立臥。

又《字彙補》曰唯切,音偉。星名。《史記·天官書》歲星與翼軫,晨出曰天睢。 《集韻》或作眭。 《說文》從目隹聲。與隹部從且不同。

用法

河名

睢水,又名濉河,中國古代著名河流,《水經注》有載。 《水經注》記載,睢水向東流經亳城北,此乃商湯所都。睢水又東逕睢陽縣故城南,周武王封微子啟於宋以嗣殷後,為宋都也。

地名

1、睢陽,河南省商丘市古代稱謂之一。

2、睢縣,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3、睢寧縣,江蘇省徐州市下轄縣。漢時建睢陵縣,隋時,撤消睢陵縣。金興定二年(1218年)始置睢寧縣。

園名

睢園,又稱梁園,指西漢梁國梁孝王在睢陽(今河南商丘)建造的菟園,園中多竹,為宴集文士之所,在文中借指滕王閣。《水經注》:“睢水又東南流,歷於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園也。”王勃的《滕王閣序》有“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的描寫。

拼音是hu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