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氏子

故事中的裴氏子是唐代開元年間長安地方的人物。他兄弟三人都沒有做官,因為孝順老人為人仁義而遠近聞名。他家雖然貧困,但是喜歡施捨。有一次他對一個路過的老人很尊敬,這個老人便給他用神來之法燒制了很多金子,以後裴氏子還隨老者去洞穴里看了看,再後來他到洞穴里躲過了安史之亂,出來後做了大官。

裴氏子

唐開元中,長安裴氏子,於延平門外莊居,兄弟三人未仕,以孝義聞,雖貧好施惠。常
有一老父過之求漿,衣服顏色稍異。裴子待之甚謹,問其所事。云:“以賣藥為業。”問其
族。曰:“不必言也。”因是往來憩宿於裴舍,積數年而無倦色。一日謂裴曰:“觀君兄弟
至窶,而常能恭己不倦於客,君實長者,積德如是,必有大福。吾亦厚君之惠,今為君致少
財物,以備數年之儲。”裴敬謝之。老父遂命求炭數斤,坎地為爐,熾火。少頃,命取小磚
瓦如手指大者數枚,燒之,少頃皆赤,懷中取少藥投之,乃生紫煙,食頃變為金矣,約重百
兩,以授裴子,謂裴曰:“此價倍於常者,度君家事三年之蓄矣。吾自此去,候君家罄盡,
當復來耳。”裴氏兄弟益敬老父,拜之。因問其居。曰:“後當相示焉,訣別而去。”裴氏
乃貨其金而積糧。明年遇水旱,獨免其災。後三年,老父復至,又燒金以遺之。裴氏兄弟一
人願從學。老父遂將西去,數里至大白山西岩下,一大盤石,左有石壁。老父以杖叩之,須
臾開。乃一洞天。有黃冠及小童迎接。老父引裴生入洞。初覺暗黑,漸即明朗,乃見城郭人
物,內有宮闕堂殿,如世之寺觀焉。道士玉童仙女無數,相迎入,盛歌樂。諸道士或琴棋諷
誦言論。老父引裴氏禮謁,謂諸人曰:“此城中主人也。”遂留一宿,食以胡麻飯麟脯
仙酒。裴告歸。相與訣別。老父復送出洞,遺以金寶遣之。謂裴曰:“君今未合久住,且
歸。後二十年,天下當亂。此是太白左掩洞,君至此時,可還來此,吾當迎接。裴子拜別。
比至安史亂,裴氏全家而去,隱於洞中數年。居處仙境,鹹受道術。亂定復出。兄弟數人,
皆至大官;一家良賤,亦蒙壽考焉。(出《原化記》)
唐朝開元年間,長安有一個姓裴的,在延平門外居住。他兄弟三人都沒有做官,因為孝
順老人為人仁義而遠近聞名。他家雖然貧困,但是喜歡施捨。有一回一個老頭路過他家要水
喝。這老頭的衣服、面色與常人略有不同。姓裴的對他很恭敬,很周到。姓裴的問老人是乾
什麼的,老人說自己以賣藥為業。他又問老人的家族如何,老人說不必講了。因此,這位老
人來來往往經常住在裴家,好幾年之後裴家也沒有厭煩的表示。有一天,老人對姓裴的說:
“我見你家裡極其貧困簡陋,而對客人能長期不疲倦地恭敬、照顧,你實在是一位長者。你
積德如此,一定會有大福的。我也受到你很多恩惠,現在給你弄一點財物來,用來作為今後
幾年的儲備。”姓裴的表示感謝。老頭於是讓人找來幾斤炭,在地上挖了個坑當爐灶,點上
火。不一會兒,又讓人拿來幾塊手指大小的磚瓦,放在火里燒。片刻之間全都燒紅。老人從
懷裡取出一點藥來扔到裡邊,火上冒出來一股紫煙,一頓飯的時間磚塊就變成金子了。金子
的重量大約有一百兩,老人全給了姓裴的。老人說:“這些金子的價格,是一般金子的一
倍,估計夠你家花用三年了。我現在要離開這裡,等到你家的金子用光了,我再來。”姓裴
的兄弟們更加敬重老人。他們拜他,問他住在哪裡。老人說:“以後我會讓你們知道的。”
說完,老人就告別而去。姓裴的就賣了黃金,買了許多糧食積存起來。第二年遇上水災旱
災,只有他家沒受到飢餓。三年後,老頭又來了,又燒了些金子送給他們。裴氏兄弟中有一
個願意跟著老頭學道,老頭就領著他往西去了。走了幾里,來到太白山的西岩下。這裡有一
塊大磐石,右邊有石壁,老頭用拐杖敲了敲。磐石立刻就移開了,原來這是一個洞口,有道
士和小童出來迎接。老頭領姓裴的走進洞中,一開始覺得黑暗,漸漸地變得明亮,就看到了
城郭和人物。這裡面有殿堂宮闕,和人世間的寺觀差不多。這裡邊的道士、玉童、仙女,不
計其數。姓裴的被迎了進去,歌聲樂聲大作,道士們有的彈琴,有的下棋,有的讀書,有的
談論。老頭領著姓裴的見禮,對人們說:“這是長安城中的主人。”於是就留姓裴的住了一
宿,拿胡麻飯給他吃,拿麟脯給他吃,還給他酒喝。姓裴的要回家,大家和他告別。老頭把
他送出洞來,送給他一些金銀珠寶讓他上路,對他說:“你現在不應該久住,暫且回去,二
十年之後,天下將會大亂,這是太白山左掩洞,你到了那個時候,可以自來這裡,我會迎接
你的。”姓裴的拜謝告別。等到了安史之亂,姓裴的全家都去了,隱居在洞中好幾年。住在
仙境中,全都學到了道術。叛亂平定之後,他們又出來居住,兄弟幾人都做了大官。這一家
人,不管主人與僕人,全都得到長壽。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