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輝市一中

衛輝市一中

衛輝一中的前身是(清)“衛輝府官立中學堂”,始建於1902年,為河南省最早的三所百年老校之一,由衛輝知府於滄瀾創設並任首屆校首,後九次易名。從1921年的省立第十二中學至“文革”前的河南省汲縣中學,一直是河南省重點中學。1988年,汲縣撤縣建市,更名為“衛輝市第一中學”沿用至今。於2005年2月被命名為首批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概述

衛輝市第一高學簡介(2006版)
衛輝市一中的前身是(清)“衛輝府官立中學堂”,始建於1902年,為河南省最早的三所百年老校之一,由衛輝知府於滄瀾創設並任首屆校首,後九次易名。從1921年的省立第十二中學至“文革”前的河南省汲縣中學,一直是河南省重點中學。1988年,汲縣撤縣建市,更名為“衛輝市第一中學”沿用至今。於2005年2月被命名為首批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一百多年來,衛輝一中治學嚴謹,學風淳厚,自強不息、拼搏進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即建立黨組織,中原名儒李敏修及著名歷史學家、學部委員范文瀾曾先後執教於此,從而鑄就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令人矚目的輝煌業績。從這裡走出了范文瀾、嵇文甫、李春昱、方心芳、高為炳、崔俊芝共六位共和國兩院院士,原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聶真,以《鐵道游擊隊》蜚聲文壇的著名作家劉知俠,國家一級作家當代中華“詩神”王綬青等先後畢業於我校,還有那些數不勝數的商界豪賈、政要名達、畫壇巨匠、杏林英傑、執教博導、外交使節等不一而足,他們活躍在國內外各個領域。
近年來,衛輝一中弘揚光榮傳統,繼承“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特別是張水香繼一中歷史上第32任校長後,不畏艱難,雷厲風行,半年之內成功舉辦了百年校慶活動。學校實行制度管理與人文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努力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走內涵發展道路,建外延交流平台,致力於把學校辦成學習型和服務型的組織,把衛輝一中辦成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的新型現代化學校。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2003年原道德同學以673分的優異成績名列河南省高考文化課第二名、新鄉市第一名,並被清華大學錄取; 2004年高考創衛輝一中歷史最好成績,李江濤、徐陸正、徐紅三位同學分別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占新鄉四區八縣被清華北大總錄取人數的五分之一,被名牌重點院校錄取的學生人數和高分段(600分以上)人數均創歷史新高;2005年高考,劉文雨同學以675分的優異成績奪取新鄉市高考狀元,我校三年內兩次摘取新鄉市高考狀元桂冠。在新鄉市理科前三名中,我校占了兩名(含並列);重點上線人數比上年增長41%,取得歷史性突破;本科上線人數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音美特長生上線率繼續保持100%。在2005年新鄉市高中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我校由於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受到了新鄉市教育局的表彰。該校的高考成績及綜合評估,位居新鄉市八縣市第1名,學校被評為新鄉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突出貢獻獎。語文學科、文科綜合學科成績位列新鄉市四區八縣第1名,理科綜合成績位列新鄉市四區八縣第2名,數學學科、英語學科成績位列新鄉市四區八縣前茅,五門學科全部受到表彰,是受表彰面最廣的一所學校。
學校占地150畝,建築面積47230.9平方米,擁有400米環形跑道的標準運動場、體藝中心,高標準理化生實驗室,藏書11萬餘冊的圖書館及10萬冊電子圖書等一流教學設施,新建的數字校園網達到國家先進水平,成為北京師範大學現代中國小遠程教育示範校。三年來,學校投資4000餘萬元,大大改善了學校的辦學備件,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成為一中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在職教師均達到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其中特級教師4名,高級教師49名,中級教師53名,有11名教師獲國家、省級“骨幹教師”稱號。學校連續6年獲新鄉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還先後被評為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河南省衛生先進單位、新鄉市示範性高中、新鄉市示範性學校、新鄉市普通高中教學突出貢獻獎,新鄉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新鄉市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新鄉市辦學水平綜合評估一類學校、新鄉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面對國家高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機遇,衛輝一中這所百年名校在校長、黨總支書記張水香的帶領下,秉承百年優良傳統,與時俱進,創新思路,及時制訂了體現先進教育理念的面向21世紀的宏偉發展規劃,一支以國家級骨幹教師為領頭雁,以省市級骨幹教師為中堅力量、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正以嶄新的精神面貌開創未來;一所古老而又年輕的現代化高中正向河南省示範性高中乃至全國名校挺進。

相關條目

改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