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語言

行為語言是指人們在相互交流時身體或者微表情下意識中的特點,反映出人的真實想法的一種無聲語言。

基本情況

『行為語言』課程講義
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伯德.惠斯戴爾發明了『身勢學』這個名詞,他是這方面最重要的研究者。
根據身勢在人際溝通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劃分為如下四類:

具體分類

一、 象徵性身勢。這身勢具有可以用語言表達的意思,是用來表達思想的。在聽者聽不見講話者說話的情況下,交際經常通過身勢而不通過言語來進行,這如同運用辭彙一樣,人們有意識地運用象徵性身勢。例如地勤人員用來引導滑行飛機進入指定位置的身勢,等等。
二、 說明身勢。這種身勢伴隨語言,用來對語言表達的思想進行補充和潤色。如脖子下縮,雙臂抱緊,說『我快要凍死了』。當講到『把敵人徹底消滅』這句話時,以身勢表示強調這個意思。這些伴隨語言的動作就是說明身勢。
三、 感情身勢。這種身勢可能是有意識的,也有可能是偽裝出來的不真實情感。例如,年輕的新娘打開禮物時表示驚訝,雖然她早就知道裏麵包的是甚麼東西。但在一般情況下,感情身勢表露的大多是我們當時真實感情的反映。感情身勢可以伴隨語言,也可以不伴隨言語而單獨出現。
四、 調整性身勢。講話者伴隨言語做出點頭、搖頭等動作,告訴聽者何時保持安靜,注意傾聽,或何時可以插話,談談反應。聽者方面的調整性身勢則表示請講話者論證、重複、繼續、加快、講得更生動些,或允許聽者插話等等。人們往往並非清楚地意識到在運用這種身勢,例如很多人都無意識地邊點頭邊發出『嗯、嗯』得聲音。
關於身勢,已有大量詳盡的分析。美國的一位專家指出,人的身體大約可以做出一千種平穩的姿勢。這裡,我們不妨根據國內位專家的分析,具體地透視一下坐姿、步姿、談話姿勢、站立姿勢,看看這些姿勢一般在『指示』著甚麼。
坐姿
心理學家對一個人坐姿的分析,稱為測驗心理學。紐約一家醫學中心的心理衛生專家經測驗認為,坐姿能顯露一個人的個性。坐時翹起一條腿:相當自信,個性懶散,不容易幻想,任何私人問題或煩惱都不能使之困擾,信心形之於外。坐時雙腿併攏,雙腳平放地上:坦率、開放而誠實,具有潔癖和守時 的習慣,喜歡有規律的生活,按照時間表行事會覺得比較自在。坐時雙腿伸前,雙腳在踝部叉起:希望成為中心人物,有保守且近乎愚蠢的意志,喜歡求取穩定。坐時一腳盤在另一腳下:個性獨特,凡事漠不關心,無責任感,喜歡受人注目,有創新力,作風不拘於傳統。坐時兩膝併攏,兩腳分開約一英呎:對周圍事物非常敏感,觀察入微,由於深諳人情世故,相當體貼別人,也能原諒別人,多愁善感。坐時雙腳在膝部交叉,一腳勾另在一腳後:逗人喜愛,非常得人緣,個性好靜,容易與別人相處,不善誇耀或虛飾。 此外,坐下後摸嘴巴者,往往情緒不安,猜疑心頗重:摸膝蓋者往往以為將有好事臨身,自負之心頗高:摸下巴者是為某種事而煩惱:剛坐下就不斷抓頭髮的人,性子較急,喜歡速戰速決,情意不一,容易見異思遷:坐下後喜歡由下而上摸額的人,能言善道,說服力強,但這種人手段也往往比較狡詐。
步姿
從一個人的步姿可以了解他快樂或悲痛,野心勃勃或懶散,以及是否受人歡迎。
心理學家史諾嘉絲曾經對193個人做過三項不同的研究,發覺不但某種性格或某種心情的人會用不同的步姿走路,而且觀察者通常都能由人的步姿探測出他的性格。走路大步,步子有彈力及擺動手臂顯示一個人的自信、快樂、友善及雄心:走路時拖著步子,步伐小或速度時快時慢則相反。性好支配人者,走路時傾向於腳向後踢高。性格衝動的人,則像鴨一樣低頭急走。而拖著腳走路的人,通常是不快樂及內心苦悶。女性走路時手臂擺的愈高,便顯示她愈精力充沛和快樂。精神沮喪、苦悶、憤怒及思緒混亂時女性走路時很少擺動手臂。走路習慣擺動手臂者往往會有成就。
談話姿勢
人們往往根據說話的時間、地點、談話對象的不同,而選擇談話姿勢中的一種。如果一下子說出究竟具有甚麼樣性格的人易於表現出哪種姿勢,這似乎難以概括。但是,有時人們會重覆某種特定的動作或做出某種特定的姿勢,這種習慣性的姿勢動作,就與性格發生了一定的聯繫。譬如,有的人上半身松松垮垮地、無力地耷拉著頭說話,這種姿勢,是羞怯的或者懷著自卑感或犯罪感的人常做的姿勢。有的人在與別人對話時將身體向後微仰,好像是以後仰姿勢在探視著對方的態度,持這種姿勢的人,自高自大,想要把自己身上的優越性加倍誇張地從中向別人炫耀,是具有虛榮心和自我表現欲這樣性格的人。還有,在與別人相對進行談話時,身體總是不停地動一動或是微微地動一動自己的手腳的人,他們是屬於情緒不安,脾氣暴躁,容易發火著急的人。抱著兩臂或將兩手背在身後與人講話或聽對方講話,表現出一種自高自大的優越感。持著拐杖或兩手支在桌上講話或聽人講話的姿勢,顯示出了一種輕蔑對方的傲慢態度。如果坐在你對面的談話對象,由開始時的普通姿勢,轉換成抱著胳膊,架起二郎腿的那種姿勢,並且終於想要發言了的時候,你應該預感到,他也許要拂逆並打破一直保持著的談話氛圍,準備發表不同意見,大唱反調了。
如果對方抱起胳膊,架起二郎腿後,又做出挺胸,腰向前滑這樣的姿勢,那麼,這就反應出他既有想從這種談話的場合逃脫出來的願望,同時也表示情緒低落,興致索然,當這兩種心理混雜在一起時,就用這樣的姿勢表現了出來。如果他的上身向前屈的話,則表示他終於忍耐不住要發言了。
談話對方持不友好態度時的姿勢,往往是如下這些動作:在胸前把兩隻手握在一起或雙掌合一,兩手互握,胳膊緊貼在腋下,胳膊肘用力像身體壓、手掌貼在胸前等。這一類的持續緊張的動作所表現出的心理,一般來講,不太可能是與『開朗』、『明快』有關的心理和情緒。他表現的大多是頹唐和自我防線的心理,以及稍稍帶些氣餒的憂鬱心理和躊躇不快的心理。
站立姿勢
要想抓住姿勢的總特徵,最容易的辦法就是從站立的姿勢入手。換句話說,最容易表現姿勢特徵的是人處於站立時的姿勢。
雙腿併攏站者,可靠、意識健全,腳踏實地而且忠厚誠實,但表面上顯得有點冷漠。站立時兩腿分開約二英呎,腳尖略朝外偏:果斷、任性、富有進取心,不裝腔作勢。雙腿併攏交叉站立,一腳稍後,兩足平置地面:有雄心,性格暴躁,是個積極進取、極富冒險精神得人,通常圍達目的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站立時一腳直立,另一腳則彎置其後,以腳尖觸地:情緒非常不穩定,變化多端,喜歡不斷的刺激與挑戰。
站立姿勢有正(背)面與側面之分。比較而言,正面姿勢所反應的特徵,是人們通過學習和對自身經驗的總結、累積,而形成的姿勢特徵:而側面姿勢,一般被認為是仍保留著出生時的原始姿勢傾向和特徵。所以,正面姿勢是人們在適應後天的生活環境而形成的,它所反映的是人們的未來和現在的狀況,同時也表現出一個人克服困難的能力。而側面姿勢則表現出原始的感情,幼年、少年時期的心理活動,以及與生活有關的心理活動。如果看到一個垂頭、屈膝、駝背、彎腰的側面姿勢,我們馬上就可以從這種狀況中判斷,這個人的心理不會是處於緊張狀態,而是處於一種沮喪的鬆弛狀態。哭泣著入睡的孩子,以及懷著傷感不安、捲曲著睡覺的成年人的側面就是這種樣子。這種姿勢和那些失掉了幹勁或疲憊不堪的人蹲著的姿勢,有許多共同之處。
鑒於側面姿勢會泄露人內心的心理狀況,因此,我們在觀察一個人的站立姿勢時,要學會注意從他的側面。
姿勢去了解它的心理狀態。比如,那種臂部抬起的所謂的似站非站的側面姿勢,就毫不掩飾地將內心的不安感表現了出來。
又如,那種挺胸直背、身體後仰、膝蓋繃直著伸出的側面姿勢,乃是一種充滿力和緊張的姿態,可以看出來積極努力地適應現實的傾向。
早在查爾斯·達爾文開始研究肢體語言之前,1872年他就曾寫過一篇題為《人和動物情感表達》的文章。他認為能讀懂肢體語言無論對學習和工作都很有用。
國際上著名的心理分析學家、非口頭交流專家朱利烏斯·法斯特曾寫道:“很多動作都是事先經過深思熟慮,有所用意的,不過也有一些純屬於下意識。比如說,一個人如果用手指蹭蹭鼻子下方,則說明他有些局促不安;如果抱住胳臂,則說明他需要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